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厲以寧:金融應適應以第三産業為主的國內經濟

  • 發佈時間:2015-10-29 11:19:31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鄭夢琦

  

  中國網財經10月29日訊 “2015第四屆金融街論壇”于2015年10月28-29日在京舉辦。本屆論壇以“新常態、新金融、新功能”為主題,將聚焦新常態下金融業改革開放。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在全體大會上表示,適應新常態非常重要的,要適應第三産業為主的國內經濟;各方面都應該想盡辦法,保證在後工業化時期,經濟能夠在5%、6%左右增長就行。

  厲以寧演講實錄如下:

  我要講的題目是“金融如何適應新常態”,現在我們都知道,全國都在對於新常態進一步認識。適應新常態非常重要,因為我們過去長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在計劃經濟和市場調節並存的情況下生活過、工作過。我們要適應當前的新常態,必須適應市場化,對企業來説就是要自己找銷路,自己籌資金,這都是新常態中所必需的。我們還應該看到,最大的適應新常態是什麼?是適應第三産業佔到主要地位了,這是很重要的一條。因為我們知道,人類的發展是三個階段,三個時期。第一階段:農業社會。農業社會就是第一産業,農業它在GDP中佔的比重是最大的,就業人是最多的。第二階段:工業化階段。第二産業佔了主要地位,而且佔的GDP比重最大。第三階段:後工業化階段。後工業化階段的特點是第三産業佔了重要位置,今天在發達的西方國家中,第三産業産值的比重佔GDP的60%—70%。中國呢?中國現在根據今年統計局第三季度的公報,我們第三産業的産值超過了51%。就是説,一半以上已經是第三産業了,第一産業加第二産業佔40%多。這個情況還要變化,第三産業將繼續發展。

  適應新常態對我們來説是非常重要的,要適應什麼?要適應第三産業為主的國內經濟。第三産業為主的西方發達國家,增長率一般是3%,頂多4%,3%就很不錯了。因為是第三産業佔主要的比重,中國的適應有相似的問題。我們過去增長之所以高,因為我們處在第二階段,工業化階段。現在是工業化階段向後工業化階段過渡,過渡的時候能保持這麼高的經濟增長率嗎?不可能的。如果你還跟過去一樣保持8%以上,這種情況下只有産能過剩。所以是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下來,能夠下到7%,下一步到6.5%,再到6%,這已經是從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的過程中算是高的了,如果能長期保持5%,那也是不錯的。在全世界的發達國家水準中相比的話,有一定的後工業化階段。

  所以有一種觀點,認為現在的經濟應該保持在8%以上,而且8%還可以延長很多年。這是不對的,因為中國過去之所以這麼高的速度是第二産業為主,第二産業為主可以上的這麼高,第三産業為主你能上這麼高嗎?第三産業要適應它,就是説金融有金融的任務,所以今天這個論壇我首先把適應第三産業為主的後工業化階段對我們當前來説是重要的,我們增長率會下來,當然能夠爭取維持中高速的增長,這是要經過努力的,而且我們各方面都應該想盡辦法,保證我們在後工業化時期經濟能夠在5%、6%左右增長就行了。

  金融主要起什麼作用呢?在這個新常態中起什麼作用?

  第一個作用,當前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農村的改革問題,這是當前中國最重要的。中國農村的改革現在主要是農村土地的確權,土地確權以後才有農村的各種新跡象。確權是非常重要的,過去很多年很多人提出農業要再合作化,在土地沒有確權的情況下,合作化是假的,不是真的。農民不安心啊,只有在土地確權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我帶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調研組,在浙江的杭嘉湖三個市對土地確權後的農村進行了調查,在嘉興市下面的平湖它的幾個村莊、小鎮,我們剛走進村莊的時候地下全是紅的,放炮仗。就是土地確權驗收了,慶祝驗收,農民情緒之高遠遠不能想像的。確權以後農民為什麼高興?因為他安心了。他安心以後或者從事農業,或者不從事農業,流動去從事其他的活動,商業、工業方面的活動。每人平均收入城鄉之比發生了變化,在嘉興市的彙報中看的很清楚。在土地確權以前,城市每人平均收入和農村每人平均收入之比是3.1:1,土地確權以後短短的一段時間內變成1.9:1了,主要是農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

  農民收入為什麼會增加?因為土地確權了,他安心的到外面去開作坊,做生意去了,土地就流轉了。種田還有人種,種田的是哪兒的?安徽去的。安徽因為土地確權比浙江要慢,但是隨著安徽的土地確權農村的人口可能還要往西走。而且大量的農民務農的開始搞家庭農場,搞家庭農場也搞合作社來經營,這次的合作社是入股的,他是心甘情願的入股,他是在自己不到外面打工的時候,或者家裏勞動力不足的時候,我還可以按股分紅的。農民收入為什麼提高?在嘉興看到的情況是出租房子,我們到了幾個鄉看,房子都是四層樓的住宅,我們就問了,你家裏有這麼多人嗎?他説家裏住兩層就夠了,自己一層,老人跟孩子一層,另外兩層,第一層出租,開商店的開商店,開作坊的開作坊,他們再住第二層不就行了嗎?收入增多了。

  土地確權之後有一個變化,中國的耕地面積在杭嘉湖多了20%,怎麼會多20%呢?我們在那裏考察的時候他們説是這樣的。當初土改的時候土地就定了,後來就進行了承包,承包初期的時候要分地,分地去經營,但是地有好有壞。好土地一畝算一畝,壞土地兩畝折算一畝,經過了30年的承包,精耕細作以后土地品質都差不多了,所以這子討論它的時候一畝頂一畝了,都差不多了。這樣土地就多了,這是第一個原因。

  土地多的第二個原因是什麼?就是過去是用牛耕地,用牛耕地的話就不一樣了,他現在用拖拉機耕地。大家都知道,田埂沒有必要,田埂就並到土地中了。過去量土地的時候田埂是刨掉的,田埂兩邊遮太陽的部分也刨掉了,現在田埂算地了,兩邊遮太陽的地方就沒有必要存在了,土地就多了。

  第三個理由,當初有農業稅,那個時候家家都隱瞞土地,一畝三分地的報一畝,誰也不揭發誰,也沒有重量的必要。這次不一樣了,這次土地確權是航空測量土地,所以都公佈了。你要想多報、少報都不可能,因為都已經公佈了,而且沒有人願意少報,農民自己説傻瓜才少報呢,我少報有什麼好處?又不交農業稅了,我少報我入股股就少,我出租面積就小,傻瓜才這麼幹呢,所以這樣土地增了20%。

  從這個情況看給金融的壓力就很大了,因為農民現在確權以後要抵押貸款,他的房子權證可以抵押,承包地可以抵押,宅基地可以抵押,房子也可以抵押,有了錢以後幹嗎呢?有錢了以後他就變成了拖拉機戶、播種機戶,他專門幹這個,有了錢就開店。這個對當前中國農村的變化,對金融的壓力來説是大的。金融一定要適應新常態,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有新的思路。

  第二個作用,應該大力建設公共投資基金。公共投資基金是混合所有制的,是城市的建設用公共投資基金的方式,它參與。為了建設城市的公用事業,公共建設,這方面的資金需求量大,但是是通過基金的方式。金融在這裡可以起到作用嗎?全世界有沒有先例?我們考察了澳大利亞、紐西蘭都是這樣的。他的城市是靠公共投資基金籌集的資金,項目公佈、賬目公開,供大家投資審查,這樣越滾越大,這對於我們來説是解決城鎮化的品質,城鎮化的速度很有用的。

  第三個作用,應該鼓勵創新,鼓勵創業。因為在中國儘管我們已經進到第三産業為主的階段了,但工業仍然需要發展,當然發展不是重復建設,而是走創新之路,創業之路,這樣的話才行。新産品不一定真是全新的,它功能改變了就是新的。大家現在都用手機,你現在用的手機跟15年前的手機一樣嗎?不一樣的。15年前的手機也許只有通話功能,現在有多少個功能啊,它的功能不斷的發展,不斷的增加,這就是新産品。所以説在這方面金融可以幫助創新方面起作用,可以在幫助創業方面起作用。金融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把民營的,還有小微企業送到資本市場去。因為資本市場是各種各樣的,那就有適合民營企業的,小微企業的。

  第四個所需要做的,就是要鼓勵國有大企業改革。國有大企業改革之路就是混合所有制的路,混合所有制就一定有銀行的參加,也有民營企業的參加,它才是混合所有制企業。金融最後走到混業經營是必然的,從前在全國人大當常委的時候,討論《商業銀行法》的時候,當時為什麼不寫上可以混業經營而非要分業經營呢?主要是因為剛開始,怕亂。如果沒有一個“防火牆”的話,這個金融危機就會到那個領域去。但是現在過了這麼多年,將近20年了,在過了20年後的今天,所以我們如何幫助國有企業走混合所有制道路上,銀行應該出力,而且商業銀行也是走混業經營的道路。

  這方面是一個大問題,就不是銀行本身能夠解決的了。是一個什麼問題呢?就是今天民營企業心中不滿,他不願意參加。我在政協組裏面,幾個民營企業家的發言,我覺得還是很有代表性的。他們怎麼發言?説我不能去找他,如果找他了,萬一他將來出了什麼問題就沒完沒了的查我,為什麼你跟他關係這麼密切,國有資産到底流失了多少,説這個就説不清楚了。所以説,在這個過程中為了加快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一定要先試點,有樣板,有條例,這樣大家心就定了。而且在混合所有制的發展上面,同樣的金融起到了作用。

  最後一點,為了適應新常態地下金融應該趁早的把它生到地面上來,變成陽光下的金融。因為地下金融的錢很多,我們在廣東調查,請民營企業家開座談會,在廣州中山都談過。他説現在我們沒辦法,只有向高利貸求助,因為銀行他不貸錢給我們,嫌我們規模小,沒有信用記錄等等。那高利貸利息太高,那你不會告他去?説我們去了,這是一個民營企業家親自在會上講的,到公安局、派出所一報案,他首先問一句話,你老婆孩子還在嗎?説在家裏,還挺好的。你把兩個手伸出來我看看,你十個指頭還齊全的,他沒砍你手指?沒有。你家裏人很平安,沒被綁架,你十個手指伸出來沒有被砍,那我們怎麼干預啊?你們兩個定了合同的,他是按合同辦。所以這個一定要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對高利貸應該有所動作,另外鼓勵陽光金融的出現。

  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政策,他們為什麼不願意公開化呢?怕人家查舊賬。當初你走過私的,當初你賄賂過的。當時有當時的情況,對這一點他們不放心,所以説做不到陽光金融。但在今後適應新常態的過程中一定要走這條路,逐步的把地下金融變為公開的金融,地上的金融。光這麼多事情金融就忙的很了,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金融界本身要認識你在改革中的使命是什麼。剛才已經講了,新常態大家都要適應,新常態下的第三産業你也要適應,那怎麼辦?我們今天説應該認識到金融不是被動的,金融深化理論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把金融的主動性、積極性發揮出來,為金融進一步發揮作用,應該做到金融的優化管理。金融的優化管理既能夠防止風險,防止各個金融領域之間的相互傳遞的影響,還有重要的一點,實際上是真正的把金融作為企業來看待。

  今天上午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