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十歲益民基金曇花一現 陷整改泥潭曾四年未發新基

  • 發佈時間:2015-06-12 08:36:36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從1998年我國首家基金公司成立,二十年間公募基金業經歷了成長期、黃金髮展期,每家基金公司都有自己的發展故事。2015年,其中8家基金公司踏入“十歲”年齡,雖然它們曾經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然而10年之後,各家基金卻境況迥異。中國網財經從資産管理規模、基金業績、人事變動等多個角度解讀基金公司的十年發展,推出《基金十年沉浮錄》欄目,本篇我們關注的是——益民基金

  中國網財經6月12日訊 益民基金成立於2005年12月,至今已近十年時間,公司成立以來規模增長緩慢,2015年一季度資産管理規模為42.34億元,在同行業中處於下游。

  十年間,益民基金經歷了一次長達兩年時間的整改,連續四年未發行新基金産品,高管和投研團隊也頻繁“換血”。人才流失、業績下滑、規模縮水的惡性迴圈,讓益民基金錯過發展黃金時期,規模和業績至今未有起色。

  規模增長緩慢 2007年曇花一現破“百億元”

  益民基金成立初期規模暴增。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06年年底,益民基金資産管理規模為5.88億元,2007年規模攀升至十年內的巔峰,達到132.23億元,也是其規模首次破百億元。

  2008年,益民基金業績暴跌,規模也隨之大幅縮水至56.94億元,之後一蹶不振,一直徘徊在50億元附近。2015年一季報顯示,益民基金規模為42.34億元,在8家“十歲”基金公司中排名墊底。

  十年來,益民基金大部分時間裏的管理規模在50億元以下,規模排名也一再滑落。數據顯示,2012年二季度,益民基金43.9億元的規模在68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6位。至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公司已擴至94家,而益民基金管理規模三年來有減無增,規模排名跌至71位。

  旗下基金業績排名落後

  益民基金資産管理規模增長緩慢與其旗下基金業績落後不無關聯。2006年益民基金旗下僅1隻基金,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06年該只基金盈利889萬元。2007年大牛市的到來,益民基金借勢撈金,旗下3隻基金當年盈利37.17億元,這是益民基金成立以來業績最輝煌的一年。

  隨後,2008年益民基金虧損67.39億元,2009年盈利33.19億元,2010年至2012年連續三年虧損,2013年益民基金業績翻紅,盈利5.65億元。2014年益民基金旗下6隻基金共盈利7.73億元,但在可統計業績的93家基金公司中排名落後。

  受累整改連續4年未發新産品

  除旗下基金業績落後外,益民基金兩次被北京證監局責令整改也拖累了公司管理規模增長。

  中國網財經記者查閱了相關資料,公開資訊顯示,2008年下半年,北京證監局在對益民基金進行例行檢查時,發現公司存在治理方面的問題,要求公司進行整改。期間,益民基金仍不斷冒出需要整改的新事項,2010年北京證監局再次發文要求益民整改。直至2010年8月,益民基金髮佈公告稱,整改工作已于5月底完成。

  2008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益民基金被責令整改期間,連續4年未發行新基金産品,這在基金行業十分少見。經歷了長時間整改的益民基金,付出了昂貴代價,此後規模和業績均未有起色。

  公司高層動蕩 基金經理平均任職期限不足兩年

  股東方頻繁變也是造成益民基金規模持續落後的另一原因。

  中國網財經記者在翻閱過往資料時發現,益民基金成立初期,股權便遭股東“拋售”。2008年3月,益民基金股東之一的華夏建通將其持有的20%股權出售給中山證券。2009年6月,重慶路橋也退出了益民基金股東陣營。益民基金股東頻繁更換,造成公司管理層持續動蕩,投研團隊缺乏穩定性成為益民基金最大“暗傷”。

  在益民基金股東變更的兩年時間內,公司先後有兩位基金總經理離任。2009年4月,益民基金第一任總經理劉義鵬離任,由副總經理宋瑞代任總經理一職,直至2009年年底祖煜正式出任第二任總經理。2010年12月,祖煜離任,距離其上任僅一年時間。2011年年初,公司第三任總經理雷學軍上任。此後公司投資總監劉傑文、基金經理張濤、鄭可成、鄒積建等投研骨幹先後離任,益民基金旗下基金業績、規模一蹶不振。

  “老將”先後離職,益民基金基金經理隊伍陷入“青黃不接”的窘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一季度,益民基金旗下有7隻基金,在任基金經理僅6位,平均任職期限不足兩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