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讓農民得到更多財産性收入

  • 發佈時間:2016-03-08 11:23:41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何川 郭子源  責任編輯:王斌

  

  3月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記者會,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就“轉方式調結構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經濟日報記者 李景錄攝

  

  

圖為《經濟日報》和中國經濟網記者提問。 經濟日報記者 李景錄攝

  3月7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記者會,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就“轉方式調結構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相關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中長期看我國糧食並不過剩

  截至去年底,我國糧食生産已實現“十二連增”,達到6.21億噸,但同時糧食庫存數量也達歷史高位。糧食進口量也在增長,其中玉米進口量同比增長八成,稻米增長三成,出現“三量齊增”現象。

  “關於糧食庫存,我有三句話。一是糧食多了問題少,糧食少了問題多。糧食多了,在庫存上會增加財政負擔,但糧食少了,發生供給問題,那就可能成為社會問題。二是糧食多了渠道少,糧食少了渠道多。現在糧食充裕,進入市場收購的企業就少了,老百姓存糧也少了,糧食主要是國家糧庫來收購,導致國家糧庫庫存多,特別是玉米庫存偏多。三是歷史上我們國家糧食多的時候少,糧食少的時候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糧食生産,我覺得這句話非常重要。”韓長賦説。

  韓長賦表示,在實現了糧食産量“十二連增”後,“十三五”時期不追求糧食連續增産,但中央的方針非常明確,一定要鞏固和提升糧食産能。具體而言,一是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要保護好耕地,加強耕地品質建設,建設高標準農田,並推廣高新技術。二是抓好糧食主産區建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提高糧食生産水準和效率。

  “總的來説,我國糧食從中長期看並不是真正過剩了。我國糧食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我覺得多一點少一點是技術性問題,保障糧食安全是戰略性問題,技術性問題還得服從於戰略性問題。”韓長賦説。

  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

  隨著去年我國糧食“三量齊增”,國內糧食價格出現下跌,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農民工就業形勢也愈發嚴峻。在這一形勢下,農民收入能否實現持續增長、如何實現持續增長、農民工能否同步步入小康等,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針對本報記者的這一提問,韓長賦回答説,“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農民收入問題直接關係到廣大農民的福祉和農民能不能同步進入全面小康。韓長賦表示,當前多數農産品價格在走低,經濟下行壓力大,外出打工的農民人數增長困難,工資水準增長乏力,而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是農民收入的兩個支柱。“坦率地説,‘十三五’時期,農民收入增長不容樂觀。”

  值得關注的是,在“十三五”規劃草案的25項指標中,其中一個指標就是關於農民收入指標。據了解,“十三五”期間,農民收入要保持在年均增長6.5%以上,即是和GDP同步或者高於GDP。另外,根據到2020年“兩個翻一番”的目標要求,6.5%以上還是可實現農民收入的翻番。

  “總體來看,這個目標是合適的,農業部正在和有關部門根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議研究制定農民收入增長的支援政策體系。具體來説是五個方面,或者説爭取五路進財,支援農民收入增長。”韓長賦説。

  一是節本增效。當前農産品價格大幅提升比較難,節本也是增收,因此要調整目前的技術路線,大力推廣節本增效技術,比如説節地、節水、節油、節肥等,提高家庭經營的效益。二是推進産業化,包括農産品加工、電子商務,還有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農家樂等産業,延長産業鏈,讓農民更多地分享農業增值的效益。三是城鄉一體化,一方面是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另外一方面是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讓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市民化。四是政策支援,完善國家財政對農業、對農民的支援力度,尤其是收入方面的補貼力度,包括打好脫貧攻堅戰、解決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等問題。五是農村産權制度改革,農村集體資産,特別是經營性資産,要評估搞股份合作制的改革,使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民得到更多的財産性收入。

  讓老百姓能吃得放心

  “民以食為天,保障農産品品質的安全關係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這是農業部的工作重點和應盡的責任。”韓長賦表示,對農産品品質安全問題,雖然不能保證零發生,但要堅持零容忍。

  韓長賦表示,近年來農産品的品質安全水準總的看來是穩中向好的。“我們對蔬菜、糧食、肉類等都有監測,監測的指標是穩定向上的。但問題不能忽視,因為我們人口多,每天消費的農産品數量非常大,即使是一個很小的比例有問題,都可能是一個很大的絕對數。”

  據了解,“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出,使農産品品質安全水準進一步提升。韓長賦表示,保障農産品品質就要堅持“産出來”和“管出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讓老百姓能吃得放心。我們不僅要吃飽、吃好,還要吃得安全。

  具體措施包括:一是落實屬地責任,任何一級政府,都要對它屬地內的食品安全負責。二是開展專項整治,對非法添加、農藥獸藥殘留超標、私屠濫宰等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嚴肅處理一起。三是管控生産源頭,在産地推廣標準化生産,同時控制藥殘,農業部從今年起要推行高毒農藥的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買制度。四是推進標準化生産,重點是抓家庭農場、合作社和龍頭企業,要使他們逐步按標生産,將來要逐步擴大到全國“菜籃子”主産縣。五是建立追溯體系,從産地到銷地,從農田到餐桌,建立追溯體系。對那些地理標識産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都要率先實現可追溯。(經濟日報記者 何 川 郭子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