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消協公佈2015消費投訴情況 “微商”成投訴熱點

  • 發佈時間:2016-01-25 19:3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潘毅  責任編輯:李春暉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中國消費者協會今天發佈2015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産品品質、售後服務和合同問題佔投訴總量的七成以上,網路購物、電視購物為代表的遠端購物的投訴量在服務投訴中依然遙遙領先。

  在2015年全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的639,324件消費者投訴中,商品類投訴佔48.34%,比2014年有所下降,家用電子電器、服裝鞋帽、交通工具佔據前三;服務類投訴佔總投訴比重為29.34%,呈現上升趨勢。網路購物、電視購物為代表的遠端購物的投訴量在服務投訴中依然遙遙領先。中消協曾在去年針對電視購物發佈測評報告。中消協投訴部主任張德志介紹,電視購物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尤其是老年消費者;二是部分商品存在品質問題,甚至涉嫌假冒偽劣;三是商品出現問題後,廠商與電視臺互相推脫,導致消費者維權難。

  正是因為電視購物中的宣傳語與到手實物之間存在的落差,讓消費者對其難説信任。有消費者表示,電視購物“吆喝的好”,真正的産品往往不是特別好。

  近兩年在微信朋友圈裏興起的“微商”,也成為投訴熱點。由於大部分微商是個人對個人的交易行為,且微商納入政府監管的時間並不長,問題凸顯。張德志指出,一是微商缺乏信用保證體系,如出現消費糾紛,消費者維權難;二是微商存在虛假宣傳行為,實物與宣傳不符;三是部分微商的“積讚”等活動難以兌現承諾。

  數據顯示,跨境旅遊購物、海外代購投訴攀升,維權難度很大。在去年十一黃金週期間,甚至出現內地遊客在香港因強制購物被毆打致死事件,中消協曾在去年組織志願者對熱門旅遊線路進行暗訪調查,發現有旅行社為了賺取回扣,將購物店打扮成景點,誘導消費者購物。

  張德志指出,當前跨國跨境投訴的問題主要包括:一是在跨境旅遊中,部分旅行社、導遊,利用資訊不對稱欺詐消費者,或強制消費者購物;二是跨境電商、代購商品的品質存在問題,包括運輸過程中造成的損耗,國內外型號不符等;三是跨境商品的售後服務不完善,例如廠商對於境外購買産品不予保修,退換貨等問題。

  此外,郵政快遞類投訴量比2014年增長62.37%,增幅在服務類中排名第一,健身服務類投訴首次進入服務大類投訴前十位。張德志表示,中消協正積極探索維權途徑,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很多投訴涉及法律問題、涉及商品和服務的特殊性,還有沒有行業的處理慣例,都是必須研究的。張德志同時説:“我們同時正向有關部門反映,包括立法、執法。從消協內部講,我們加強對各地的培訓,增強維權的能力。”

  根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在2015年全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的投訴中,有545,727件得到解決,投訴解決率達到85.36%,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04,669萬元。其中,因經營者有欺詐行為得到加倍賠償的投訴4,962件,加倍賠償金額3,299萬元。全年接待消費者來訪和諮詢95萬人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