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供給側改革是十三五關鍵詞 現行體制難清僵屍企業

  • 發佈時間:2015-12-29 10:46:2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2015-2016中國經濟年會”細解“十三五”改革關鍵點

  新華網消息 近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會議認為,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在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圍繞五大攻堅任務,未來中國經濟將會朝著哪些方向發力12月26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2015-2016中國經濟年會”圍繞“引領新常態,決勝‘十三五’”這一主題,拆分“十三五”改革關鍵詞,診脈中國經濟。

  關鍵詞 供給側改革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在年會上指出,針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要銜接好供給側和需求側,守住底線思維,準確地識別、預判、化解風險,創新完善政策工具箱,使經濟的發展趨穩和蓄勢。

  中央財辦副主任楊偉民在年會上表示,體制性矛盾的根源是市場沒能很好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資源的優化配置存在體制性、機制性的障礙。比如,在現行體制下,産能過剩行業的僵屍企業很難按照市場化原則實現出清。

  楊偉民繼續指出,政策目標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最終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結構性改革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校正要素配置的扭曲。當前存在3個層面的要素配置扭曲:一是企業內部要素的配置及其組合,這主要取決於企業家精神,靠企業科學管理來實現。這是微觀層面。二是企業間要素配置的結構,資源要更多配置到優質企業,有競爭力的企業,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全社會的效率才會提高。三是産業間要素配置的結構,要讓資源更多地流向有需求、有前途、效益好的産業。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看來,供給側改革就是要推動要素市場的流動、重組、優化組合,要校正扭曲,全面提高要素生産率。從産業升級角度來講,要解決好3個問題,即現有企業要“退出一批、優化一批、升級一批”。

  關鍵詞 宏觀調控新思路

  經濟新常態,要求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豐富完善新的調控方式。

  曾培炎認為,隨著中國在未來五年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更加複雜、任務更加艱巨、挑戰更加嚴峻,在當前經濟向“新常態”轉換過程中,“中國不能用老辦法來解決新問題,必須探索經濟管理新的路徑。”

  為此,曾培炎提出:調整經濟考核的“指揮棒”,考慮將全要素生産率納入關鍵指標,與GDP增長並重成為“雙目標”體系。建立有效供給與有效需求相平衡的調控模式,扭轉結構性過剩與短板共存的狀況。通過要素市場改革降低勞動力、資金、土地、能源和物流成本,選準補短板突破口,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動力和環境。從現有基礎設施“硬投資”中,撥出相當比例投向創新研發、人力資本等“軟投資”。此外,還要重視我國經濟政策的外溢效應,主動獲取外部性紅利。

  關鍵詞 創新引領發展

  藍圖已就,“十三五”開啟征程。“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其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在年會上表示,要讓創新引領發展,首先是要提供一個有利於全社會創新創業的體制政策和社會環境,實行普惠性的創新支援政策。把草根創新和精英創新結合起來,要推進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智慧財産權、人力資本等對創新尤為重要。要創造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的新供給,分類指導,有保有壓,有進有退。

  創新需要多方面的制度支援。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社科院原副院長李揚表示,金融的任務是要支援創新。支援創新要轉變理念,能夠容忍犯錯誤。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體系是不允許犯錯的。因此,現在以間接融資為主的結構必須改變為以直接融資為主的結構。要尋找支援“雙創”的金融機制,為實體經濟提供“試錯”機制,便利生産要素重組。新常態下必須建立一種籌集長期資金、籌集股權資金的體制機制。

  李揚還認為,金融體制改革要服務於實體經濟的發展,金融如果離開它的服務對象,就變得飄忽不定。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世界金融體制的調整和改革都是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的。金融最主要的目的是要為實體層面的資源有效配置提供一個有效的環境。在下一步的金融改革中,要完成利率、匯率、國債收益率的市場化改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