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農業供給側改革下單:加快大眾農産品去庫存

  • 發佈時間:2015-12-28 07:13:2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金嘉捷  責任編輯:王斌

  在上週五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中央首次提出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2016年和“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工作指路。

  會議指出,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使農産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品質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産品有效供給。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一方面是對於大眾農産品進行去庫存,調整糧食供給;另一方面,除了保障農産品數量充足,中央目標是通過政策改革等方式提高農産品競爭力,具體包括降低成本來提高價格競爭力。與此同時,要在品質安全上滿足消費者需要。”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告訴上證報記者。

  會議明確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當前,要高度重視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加快消化過大的農産品庫存量,加快糧食加工轉化;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減少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開展社會化服務等,降低生産成本,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等農業供給的薄弱環節,增加市場緊缺農産品的生産。

  李國祥表示,目前我國農産品缺乏價格競爭力,農業生産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租金高,近年來我國農村土地加快流轉,租金成本上升速度快;二是人力成本高,未形成適度規模化經營;三是物化投入高,農藥、化肥濫用現象嚴重。“要想解決這三個問題,首先在土地制度上,引導土地股份合作制,讓農民以入股形式參與分紅,調低人們對流轉土地租金上升的預期;其次是促進農業機械化,以機械替代勞動降低人工成本;第三是提升農田施肥方式,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藥、化肥的利用效率。”他説。

  配合農業結構性改革,會議還提出要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政策,為改革提供動力。目前,國家對稻穀、小麥兩大口糧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制度,對玉米實行臨時收儲制度,同時開展對新疆棉花、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的目標價格補貼試點。

  “只有農業的生産和市場相匹配,才能充分挖掘農業的産業價值鏈。”一位農業部官員向記者表示,“我國正處在從傳統農業走向現代農業的關鍵時期。十八屆五中全會曾明確提出,要發揮消費在促進經濟增長中的基礎作用,這意味著農業的市場問題正被提到更高層面。而構建一個和生産相匹配的農産品流通體系正處於非常關鍵的起始階段。”

  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會議指出,要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就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前一天,國務院常務會議重點部署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以結構性改革強農惠農,實施創新驅動激發“雙創”活力,促進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相銜接,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

  具體來看,一要鼓勵各地因地、因業制宜探索多種融合方式;二要壯大多元經營主體;三要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強化龍頭企業聯農帶農與國家扶持政策掛鉤的激勵機制;四要強化政策支援,中央財政安排資金支援農村産業融合發展試點。針對中央財政對農業資金的投入,在此次工作會議上,也提出“優先保障財政對農業農村投入,確保力度不減弱、總量有增加。要加大涉農資金的整合力度,發揮財政投入對結構性改革的引導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農業農村。”

  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還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討論稿)》。業內專家稱,按以往慣例,這一討論稿經討論修改後,將正式形成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

  據悉,每年中央一號文件公佈時間基本都在1月底2月初,我國已經連續12年聚焦“三農”問題。此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的結構改革和産業融合發展預計都將在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有所體現。

農産品(000061)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