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前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供需兩端發力改革

  • 發佈時間:2015-12-04 08:47: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2015年的經濟“大考”還在衝刺階段,“十三五”開局之年的號角又將吹響。按中央慣例,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於近日召開,總結本年度工作和提出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和總體要求是會議的重點。

  接近決策層的政府部門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在內外形勢發生巨大變化的背景下,2015年取得的發展成果相當不易,但眼下經濟下行還未見底,各項改革進入攻堅期,對外開放面臨新挑戰,明年可能是中國經濟艱難的一年。

  新形勢下,中國經濟調控的總體思路和具體先行領域正在逐步明晰。近期,高層領導人頻頻發聲,供給側改革、五大發展理念等關鍵詞成為宏觀調控的新信號。從明年的改革領域來看,化解過剩産能、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化解房地産庫存、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將成為短期政策密集推出的領域。

  12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經濟工作專家座談會時稱,明年要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必須繼續從供需兩端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以創新供給帶動需求擴展,以擴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給升級,實現穩增長和調結構互為支撐、互促共進。

  穩經濟仍是主要議題

  無論是全面小康要求還是社會發展需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依舊是未來幾年的主要目標。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全國GDP增速為6.9%,自2009年二季度以來首次跌破7%。儘管這一數據早有預期,也處於合理區間,但經濟增速“破七”還是在一定程度上給市場帶來了緊張情緒,如何實現經濟增長的平穩過渡,成為當前經濟工作不可忽視的課題。

  “如何在新常態下找準問題所在,成為中國經濟能否平穩過渡和銜接的關鍵。”上述政府部門人士表示,如果説2015年調結構和穩增長的政策實施過程還遇到一些分歧,那麼明年二者將會更好地統一起來。因為舊的增長動力將會加速失速,而改革動力將會更快顯現。

  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5年經濟工作任務第一條是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有分析稱,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依舊會是今年會議的主要議題。

  首要的一個問題是,步入新常態後的經濟目標如何定?根據11月3日發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國經濟在2016年~2020年的年均增長率底線是6.5%。

  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近日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對這一目標進行了解讀。徐林表示,中國經濟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內部也有許多新興産業動能沒有激發出來。因此,從內外環境來看,中國在一段時間內依舊具備中高速發展的潛力,關鍵是如何將這個潛力激發出來。

  如何激發潛力?中央此前提出要在五大理念下推行供給側改革,同時實現宏觀政策要穩、産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

  值得注意的是,多名體制內專家在接受本報採訪時都認為,此次宏觀調控特別注意到了運用市場化的方法和手段。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近日在公開場合表示,結構性改革要堅持三大原則,分別是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和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楊偉民稱,當前尤其要調動三個群體的積極性。一個是要發揮企業家在推動經濟發展當中的重要作用,培育企業家的精神。第二個是創新人才的積極性,在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階段,創新人才的積極性尤為重要。第三個是各級幹部的積極性,要通過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堅持激勵與約束並舉,調動各級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

  供需兩端不可偏廢

  上述接近決策層的政府部門人士告訴本報,此前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可以看作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要定調。就在這次會議上,供給側改革正式亮相,也成為中國宏觀經濟領域近期最重要的信號。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楊偉民對此解讀稱,與過去的思路相比,此次財經領導小組會議提出的主要宏觀政策增加了産業政策要準、改革政策要實兩條。這兩條主要是針對供給側和結構性問題,但總的目的是為結構性改革創造透明的、可預期的政策環境。

  此後,供給側改革迅速成為經濟界的“高頻詞”。不少學者認為,中國宏觀經濟管理正從需求側轉向供給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表示,在增長階段轉換的大背景下,需求側的刺激政策主要是防止短期內增速下滑過快,而不可能通過刺激政策使過剩産能不再過剩。

  “供給側改革是相對於需求側改革的措施,更側重提升經濟增長的效率,更側重增強企業長期發展的活力,更注重經濟長期持續平衡和可持續的發展。”劉世錦稱,特別要注意的是,儘管供給側改革很重要,但也不可能替代“三駕馬車”的作用,未來需要在需求和供給兩側一起做“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高層近期的講話也透露出需求和供給兩側不可偏廢的信號。李克強12月2日在主持召開經濟工作專家座談會時明確,必須繼續從供需兩端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

  具體來看,李克強提出在供給方面,繼續運用好結構性減稅等手段,推動“雙創”和“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行動計劃,促進服務業、先進製造業發展,扶持小微企業成長,發揮制度創新和技術進步對供給升級的倍增效用,擴大有效供給。

  在需求方面,李克強提出要以更優品質的産品、更加豐富的新業態、更便利的服務,引領和創造消費需求,支援資訊、綠色、旅遊等領域新消費發展,在消費升級中釋放需求潛力。積極增加有效投資,立足長遠實現投資綜合效益遞增。

  風險防控成重要一環

  去年以來,風險防控開始成為中國經濟調控中的重要一環。包括劉世錦在內的眾多經濟學家都曾對本報表示,未來幾年的風險防範重要性不亞於經濟增長和轉型,整體守住不發生大的系統性風險是最大的成功。

  今年,不僅資本市場的動蕩凸顯出防範風險的重要性,包括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等多個重大金融事件也對中國各方面的風險控制提出新的要求。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指出,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表示,堅信明年是中國金融改革的“大改之年”,可以預見,2016年中國仍將進一步推進金融改革,改革步伐不會放緩。而在人民幣被納入SDR一籃子貨幣後,加速金融改革也被業界普遍視為應有之意。

  此外,財稅、民生等諸多領域的改革也在明年迎來重要時點,在改革推進過程中,防風險也將被決策層高度重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