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多個城市陸續撤縣設區 中國或進入無縣時代

  • 發佈時間:2015-11-20 07:40:3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哪些大城市是“無縣城市”?

  在新一輪的城鎮化大潮下,將下屬的縣(市)改區,從而壯大中心城市的發展空間,這是目前很多大城市通常會採取的方式。

  北京進入無縣時代

  北京市政府辦公廳日前發佈消息稱,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密雲縣、延慶縣,設立密雲區、延慶區。按照相關要求,撤縣設區後,其行政區域與之前相同。撤縣設區後,關於密雲區委區政府和各委辦局何時正式更換新牌,目前具體時間尚未敲定。

  據了解,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北京陸續開始撤縣設區,現在的通州、昌平、懷柔、順義、房山等城區都是從縣演變而來,密雲和延慶成為北京最後兩個“撤縣設區”的行政單位,至此,以前常説的“北京16區縣”成為歷史。

  北京並不是第一個實現“無縣”的大都市。中部唯一的副省級省會武漢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實現了“無縣化”,目前武漢共轄有13個區;2013年2月,南京行政區劃調整方案獲批,溧水縣、高淳縣撤縣設區,南京由原11區2縣,精簡為11區,南京從此結束“縣域時代”。

  2014年2月,廣州行政區劃調整方案獲批,撤銷縣級從化市、增城市,設立廣州市從化區、增城區;撤銷廣州市黃埔區、蘿崗區,設立新的廣州市黃埔區,改區之後,廣州下轄11個區,進入到“無縣”時代。

  深圳和廈門這兩個副省級城市設立特區時只帶有一個縣,所以也早就實現“無縣化”。

  在珠三角,同為經濟特區的珠海管轄的唯一一個縣鬥門縣在本世紀初撤縣設區;佛山在2002年時,轄內的縣級南海市、順德市、三水市和高明市撤縣設區。再加上1988年由縣升格為地級市的東莞和中山實行市直管鎮的制度,因此珠三角最發達的六個地市已無“縣域”。這也是近年來在百強縣的排名中,廣東幾無入圍的原因所在。

  此外,一些大城市儘管仍管轄有縣,但也已接近“無縣”狀態。例如,天津今年7月區劃調整後,撤銷天津市寧河縣、靜海縣,設立天津市寧河區、靜海區,調整後,天津市的行政區劃將由13區、3縣的格局,變為15區、1縣的格局,僅剩薊縣尚未改區。上海目前管轄15區1縣(近日靜安區和閘北區合併為新靜安區),唯一的縣是崇明。

  是否改區不應一刀切

  在1997年縣改市被基本“凍結”(少數幾個例子都是在西部沿邊省份)之後,縣改區卻方興未艾,目前全國中心大都市已基本將周圍的縣(市)改為區。一些普通地級市也將周圍的縣市撤縣改區,比如今年以來就有鹽城、秦皇島等地下轄的縣市撤縣設區。

  根據民政部數據,全國市轄區數量從2000年的787個增至2014年的897個,縣級市則從400個下降到361個。一些百強縣諸如著名的順德市、錫山市、吳江市、增城市等相繼變為市轄區。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告訴,大城市發展到目前階段,越來越受發展空間限制,具有對外擴張的客觀要求。通過區劃的調整,可以實現自身的發展。“縣和區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規劃權和建設權,改成區後,把規劃權和建設權上收,有利於大城市在自己的轄區內進行統一規劃。”

  不過,是否改區還應該因地而異。一般來説,縣主要有廣大的農村地區和農村人口,而區則按照城市化管理,契合城鎮化發展的要求。在這方面,一些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和杭州、武漢等二線大城市,本身市中心的力量比較大,具有強大的輻射力和擴散力,周圍的縣改區之後,發展遠遠大於縣域自我發展的利益。

  以北京為例,過去很多郊縣變為區後,其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較快。比如1997年通縣改為通州區,2003年八通線通車,通州成為最早通地鐵的郊區縣。1999年昌平“撤縣設區”,2007年地鐵13號線通至昌平回龍觀、霍營。改成區之後,中心大城市享有的一些公共服務也能延伸到郊縣。

  此外,設區後的郊區縣其他産業也發展比較快,目前,北京城區很多大學在昌平設有新校址,大興區將借助新機場,發展航空産業。通州也正在建設北京行政副中心,增加行政中心功能。

  但對於廣大三四線城市來説,如果主城區太弱,對周圍輻射能力不夠大,這樣的城市還處於一個集中化階段,還要吸收鄰近地區的要素,尤其是如果縣和地級市離得很遠,市帶動力量不大,改成區對當地反而不利。

  “普通地級市把縣改成區後,可以吸收周圍的資源,促進中心城市、地級市的發展,但這可能會減弱一定時期內相關縣域地區的發展。”牛鳳瑞説。

  這是因為,縣一般來説是一級行政機構,財權、人權相對獨立,改成區後,它的行政自主權、縣域經濟的發展、縣城發展的規劃、社會管理許可權都要上升到地級市去,這樣非但得不到來自中心城市的輻射,反而削弱了自身的發展動力。因而對一些普通地級市來説,將轄內的縣市改為區,往往要遇到重重阻力。

  比如2005年,湖北地級市黃石計劃將轄內最強的縣級市大冶改為區,遭到大冶上下強烈反對,最後不得不作罷。2013年5月,浙江湖州市下轄的長興“撤縣設區”的動議因為引起當地各界的廣泛反彈而作罷。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稅根説,長興經濟發展比湖州還好,同時湖州的輻射能力也不強。類似一些中型城市的聲譽、影響力、帶動作用可能還沒有下面的縣市強,改成區後,對下面郊縣的幹部及地方利益損失會比較大。對這些地方來説,他們更喜歡的是縣改市或省直管縣,而非縣改區。

  即便是像經濟實力還不錯的佛山,在2002年轄內的南海市、順德市、三水市和高明市改區後,也屢陷入“小馬拉大車”的質疑音中。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就認為,在改區之前,順德一直是全國領先地,但後來就不如昆山、江陰等地了。

  2011年初,在改區9年後,廣東省確定順德區為省直管縣試點,對順德區實行省直接管理縣財政體制。順德區享有地級市的行政執法許可權,並將接受廣東省的直接考核,分數單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