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枝花帶動一座城

  • 發佈時間:2015-09-24 03:29:3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楊志華張培奇孫銳李純

  “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江南此景無”。60萬畝花木苗圃為河南省鄢陵縣繪出了一幅錦繡畫卷,皂莢、銀杏沿道路交錯排列,玫瑰、紫薇在園中爭奇鬥艷。在陳化店鎮的新科檜柏園,花農于發科對記者感慨道:“以前辛辛苦苦種一年地也掙不了幾個錢,現在養花種樹住別墅,日子越過越紅火了。”

  9月24~27日,第十五屆中國·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在這裡舉辦。鄢陵縣委書記寧伯偉告訴記者:“鄢陵是我國最大的花木生産、銷售集散地,花木品種有2400多個、年産量15億株(盆),花木專業村122個、從業人員22萬,主産區農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21670元,2014年花木産業銷售額高達67億元,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花木第一縣’。”

  技藝傳承,從庭院經濟到60萬畝大田種植

  沒有資源和區位優勢的傳統農區,充分利用傳統技藝、發揮農民主動性、打造特色産業是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選擇

  鄢陵縣地處亞熱帶和北溫帶過渡區,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是“南花北移、北花南遷”的天然馴化基地,可以大幅度提高花木跨區域移栽的成活率。鄢陵花木栽培始於唐,興于宋,盛于明清,享有“鄢陵蠟梅冠天下”的盛譽。

  “宋朝時宮廷禦花園所用的花木,要先在我們這裡培育好再移栽過去。”鄢陵縣柏梁鎮姚家村村民姚金華很有歷史自豪感,即使在建國後“以糧為綱”的時代,這個村子花木栽培也沒有間斷過。

  傳統技藝的有效傳承讓鄢陵農民多了一碗飯吃。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姚家村不少村民,開始在自家院子裏用盆盆罐罐進行花木栽培,然後運到鄭州、許昌等地售賣以補貼家用,附近村民也跟著發展花木栽培的庭院經濟。到90年代初,柏梁鎮農民大多一半地種花木、一半地種糧食,收入增長了1倍多。“良好的經濟效益帶動著全縣其他鄉鎮相繼開展花木栽培和銷售,不少上了年紀的種地老把式也開始學著養花種樹。”姚金華回憶道。

  農民有了主動性就會有創造性。花木産業初具規模,鄢陵就有不少花農開始轉型做經紀人,到全國各地去推銷花木。90年代末,推銷員就已經達1萬餘人,他們四處開闢銷售渠道,不斷提高鄢陵花木的知名度。

  隨著鄢陵花木産業的日漸壯大,越來越多的外地客商涌入鄢陵採購苗木、花卉。2009年,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扶持當地花木企業建成了鄢陵花木市場,鄢陵花木産業市場化、規範化程度得到進一步提高。短短幾年時間,該市場就成為長江以北地區最大的花木交易市場,形成綠化苗木、盆景盆花、草皮草毯、鮮花切花四大系列,産品暢銷28個省,2014年成交金額30億元。

  突破瓶頸,花博會豎起“鄢陵花木”品牌

  一個産業的發展壯大,規模是基礎、品牌是關鍵,專業展會是塑造品牌的有效途徑

  “從2001年開始,鄢陵縣花木産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以年均幾萬畝的速度擴增到現在的60萬畝。”鄢陵縣林業局局長張文科説,種植面積快速增加,而市場發育程度、銷售渠道建設速度相對滯後,這一度成為鄢陵花木産業發展的瓶頸。

  為了打破這個局面,鄢陵縣政府于2001年舉辦首屆“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以期強化産銷資訊對接、打造鄢陵花木品牌。2012年第十二屆花博會更命名為“中國·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成為花木行業的全國性盛會。最近兩年,荷蘭、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外知名企業也陸續參會,花博會開始邁出國際化步伐。

  “花博會産品交易金額由第一屆的1.8億元增加到第十四屆的30億元,形勢非常喜人。但花博會的目的不只是銷售,更重要的目的是通過這個平臺解決花木産業轉型升級的問題,這包括科研成果轉化、企業化運作和花農素養提高等一系列品牌塑造環節。”鄢陵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韓宏濤説。

  鄢陵縣和北京林業大學結識于花博會,在合作中形成探索出了“政、産、學、研、用”校地協同創新的“鄢陵模式”,正在實施花木産業戰略轉型工程:組建北京林業大學鄢陵科研中心、教學科研實習基地、繼續教育分院,開展林木及花卉科研項目23個,引進名優林品24個、名優花卉600余種,扶持20家花木龍頭企業,培訓2萬名專業技術人員。

  這為鄢陵的花木産業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鄢陵花木企業自己制定了3個花木行業標準、12項技術規程,國家園林綠化一級資質公司多達10家。”鄢陵縣花木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樹新説。而通過花博會是這些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又大大提高,樹立了鄢陵花木品牌的高端形象,去年才亮相於花博會的德錦公司玫瑰鮮切花已經出口到美國。

  在花藝公司、德錦公司等龍頭企業的示範下,鄢陵縣花木産業迅速由家庭小散戶向企業化經營轉變。現在,全縣花木園林企業多達1147家,經營面積30余萬畝,規模化、專業化程度大幅度提高。這些企業能夠更有效地將花博會上的新技術、新理念轉化為實際生産力,開始由花卉苗木的供應商向園林綠化的方案設計商和運營維護商轉變,即由賣産品變為賣服務。

  “花博會最大的受益者其實還是俺們花農。”陳化店鎮王岳村村民武彥峰説,在花博會舉辦之前我種植了20畝小規格苗木,跟其他花農的産品沒什麼兩樣,苗木價格忽高忽低。有了花博會後,我能不斷學到新東西,眼界越來越變寬。現在我主要做大規格喬木栽培並輔以造型、拉直等,技術含量提高了,收入翻了三五倍。

  融合發展,“花木+”讓産業橫向擴展

  農業産業化發展中,進行農産品深加工將産業鏈縱向拉長是傳統方式,一産三産融合將産業鏈橫向擴展是新型思路

  鄢陵縣60萬畝的花卉苗木形成了一個“天然大氧吧”,每立方米空氣負離子含量高達1.3~1.6萬個,這是一個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基於此,鄢陵縣提出了“以花木改善生態,以生態承載旅遊,以旅遊激活三産”一産三産橫向融合發展的思路,推出“花木+旅遊”“花木+養老”“花木+地産”等項目。

  “到鄢陵旅遊有一種形象的説法,賞花觀樹清清肺、吃農家飯養養胃、花溪溫泉洗洗澡。”鄢陵縣旅遊局局長康改江説。現在鄢陵的假日旅遊經濟已經形成,每到週末、短假,鄭州、許昌等地的遊客絡繹不絕。去年旅客接待量達到327萬人,實現旅遊綜合收入達11.95億元。

  康改江介紹,鄢陵縣以舉辦花博會、提升城市形象為契機,先後建設了國家花木博覽園、花都溫泉度假區、花溪溫泉度假區、金雨玫瑰莊園、鶴鳴湖風景區、河南省首條15公里長的花鄉林海自行車綠道等一大批生態旅遊觀光項目。鄢陵獲得了“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河南省鄉村遊十大熱點景區”的稱號。

  鄢陵縣空氣好,水也好,陳化店鎮所産的礦泉水因富含鍶和偏硅酸被認證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這造就了鄢陵“中國長壽之鄉”的稱號。鄢陵縣中原花都太陽城2012年被國家老齡委確定為“中國科學養老示範基地”,花溪科學養老中心2014年被中國城鄉復轉軍人創業工作委員會確定為“中原養生旅遊基地”。因而,河南建業、碧桂園等房也相繼在鄢陵開發養老養生地産項目。

  良好的生態環境、活躍的商業氛圍,再加上花博會這個大平臺,鄢陵縣的招商引資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今年圍繞“花木搭臺、經貿唱戲”,已聯絡正大集團、輔仁藥業、北京匯源等優質企業840多家,正在洽談的億元以上項目16個。

  “既無礦産資源,也無區位優勢,憑藉著對技藝的傳承、對品牌的塑造、對産業的整合,鄢陵縣走出了一條因花木而富的道路,在實現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農業轉型升級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鄢陵縣長尹二強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