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養老金指數再被打低分 機構建議延遲退休
- 發佈時間:2015-10-22 10:58:58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隨著醫療和衛生保健的進步,人們的平均壽命延長並且生活得更好,的確是一件好事,但它也嚴重影響到中國養老保險體系的可持續性。
根據人力資源管理諮詢機構美世諮詢最新發佈的2015年全球養老金指數(MMGPI),平均壽命的提高直接影響到中國養老金體系的可持續性,這導致中國的指數值比去年下降1點,評級仍為D-級。
平均壽命提高之後,人們有了更長的退休生活,養老金體系所面臨的壓力隨之加大。延遲退休是緩解養老金壓力的一條必由之路。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上周公開表示,延遲退休將實行小步慢走,每年推遲幾個月。經過中央批准以後,向社會公開方案,
MMGPI對養老金體系進行的全球最全面的比較。該指數對照40多項指標(按照充足率、可持續性和完整性子指數分類)衡量全球25個退休收入體系,涵蓋了接近世界上60%的人口。
該指數分為A、B、C、D等級別,丹麥在2015年連續第4年保持第一位,總分數為81.7分,中國分數為為48分,評級仍為D-級。
D-級的評級意味著該體系需要改善以便提高其效能和可持續性。中國的可持續性分數在過去一年下降了3.2分,但其充足率和完整性都略有改善,
尹蔚民坦言,中國養老保險體系可持續性方面存在隱憂,中國是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又是一個急劇快速老齡化的國家。中國現在60歲以上人口為2.1億,佔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5.5%。綜合有關方面預測,到2020年,60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19.3%,2050年達到38.6%。當前中國職工養老保險的撫養比是3.04:1,到2020年就要下降到2.94:1,2050年將下降到1.3:1。
美世養老諮詢業務總監及總精算師蔡宗周表示,中國的指數值今年略有下降,首要原因是平均壽命的提高導致養老金體系面臨的壓力隨之加大,這需要在個人以及國家層面上進行更多的規劃。
蔡宗周認為,中央政府計劃長期增加社會保障基金的資金投入,是個很好的舉措。中國雙軌體系正轉向統一的體系,也向公眾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號:政府決心讓事情步入正軌,並確保人口老齡化問題能夠得到妥善解決。
對於中國養老金體系中出現的問題,MMGPI建議中國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提高國家養老金領取年齡,並且繼續提高養老金體系的員工覆蓋率,同時還應該引入補充退休福利,為成員提供更多的投資選擇,從而獲得更多的資産增長機會。
俗稱的“延遲退休”準確來説應該是“提高領取國家養老金的年齡”,這是近年來國際養老金改革的潮流。退休年齡是養老保險制度中最敏感的變數,既影響保費收入,又影響退休金支出,對於基金的收支平衡是雙向影響。
MMGPI指數顯示,從2009年到2015年間,人們的退休後時間的平均長度從16.6 年提高到了 18.4年。在MMGPI體系中的五個國家和地區提高了養老金養老金髮放年齡,分別是澳大利亞、德國、日本、新加坡和香港。提高養老金髮放的年齡目的是抵銷平均壽命的提高,但是這並不足以止住退休時間長度的增加。
尹蔚民説,我國現在是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現行退休政策是上世紀50年代初期確定的,當時人口的預期壽命不到50歲。現在人口的預期壽命70多歲,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是8000多萬,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
尹蔚民稱,中國將採取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根據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和勞動力的狀況,把握調整的節點和節奏,“小步徐趨、漸進到位”,並且會有社會預告。
根據今年兩會期間尹蔚民公佈的時間表,延遲退休方案會今年制定出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2016年報經中央同意後公開徵求意見,2017年推出。方案將漸進到位,每年只會延長幾個月的退休年齡,經過相當長時間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推出後至少五年以後才會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