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全球經濟增長不能只盯中國
- 發佈時間:2015-08-26 10:36:5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李春暉
過去一週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挫,投資者避險情緒明顯升溫,一些西方媒體將本輪全球資本市場調整的導火索歸咎於中國經濟形勢欠佳引發的對全球經濟復蘇的擔憂。
但是,在經濟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增長並不是一兩個國家説了算的;同樣地,經濟遭遇壓力時也不能只拿一兩個國家來説事兒。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態勢,為扭轉全球經濟下滑趨勢、推動全球經濟復蘇作出了重要貢獻,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來源。英國《金融時報》近日發表文章指出,在拉動全球經濟增長方面,有一個國家“挑起的重擔”超過其他任何國家。這個國家就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去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27.8%,高於美國的15.3%;預計今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進一步提高至28.5%。
與此同時,中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在推動全球經濟再平衡進程方面也取得重要進展,展現出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一方面,隨著人民幣匯率升值以及國內勞動力價格調整,中國經濟的外部失衡已明顯緩解,經常賬戶順差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例已從2007年的10%降至目前的約2%。
另一方面,隨著居民收入提升和第三産業的快速發展,中國經濟內部失衡的狀況也有所改善,消費已超過投資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中國經濟正從此前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向更多依靠國內消費驅動轉變。
專家認為,在歐美國家進行大規模“去杠桿化”之時,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和再平衡充當了全球經濟增長減震器的角色。《金融時報》指出,如果中國沒有扮演這樣的角色,世界面臨的危機可能要嚴重得多。
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6月份在華盛頓表示,金融危機期間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50%,這種情形是不可持續的。作為世界頭號經濟體的美國,應該對世界經濟復蘇承擔更大的責任。
目前美國經濟的“去杠桿化”過程已經基本結束,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顯著下降,但是儲蓄率回升緩慢,投資依然疲弱。美國應繼續加快結構性改革,將更多儲蓄轉化為投資,提高勞動參與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創新,為全球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在鞏固經濟復蘇勢頭的同時,美國還應特別關注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外溢效應。最近全球資本市場大幅調整的重要根源就在於,美聯儲迫近啟動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加息,執行6年多的零利率政策即將終結。
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央行,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勢必引發國際資本流動逆轉和全球資産價格重置〖慮到目前全球經濟復蘇疲軟和市場信心脆弱,美聯儲在評估加息時機和釋放加息信號時應更為謹慎,如果美聯儲加息引發新興市場大幅動蕩,美國同樣會受到影響。
此外,歐洲和日本也應為提振世界經濟增長作出更多努力。
對歐元區來説,當務之急是穩定希臘債務危機局勢,避免危機傳染到其他國家,同時擴大投資和消費,加快結構性改革,重啟經濟增長。
對日本來説,“安倍經濟學”過於注重寬鬆貨幣政策的刺激只能獲得短期的經濟效應,必須徹底推動經濟結構改革,出臺可持續的增長戰略,才能解決人口老齡化、産業空心化等難題和化解財政危機。
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國家能在全球經濟的變動中獨善其身。面對共同的經濟命運,國際社會需要同舟共濟,方能其利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