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高層釋放信號:發展著力實體經濟優秀企業
- 發佈時間:2015-08-06 09:40:07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北戴河釋放信號:著力實體經濟優秀企業
8月初的北戴河,平均氣溫二十五六攝氏度,風和日麗,正是度假的好時節。
每年大約這個時期,中央高層和一些退休領導人以及廣大專家,都會到這裡休息調整。
昨日,新華社稱,受習近平總書記委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在北戴河看望暑期休假專家並同大家座談,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廣大專家人才致以親切問候。
8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政協副主席杜青林也在北戴河參觀“童眼觀生態——全國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體驗活動”成果展示。
諸多分析人士認為,有關“北戴河”的這些官方報道證實了黨政機關重要領導人目前正在北戴河休養。
外界的目光再度投向北戴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決策,曾在這裡作出。在“十三五”銜接“十二五”、穩增長和“調結構”發力的2015年年中,北戴河將傳來怎樣的經濟決策聲音?
通過梳理此前中央領導人的調研足跡,以及中央政治局會議和國務院常務會議等,可以發現決策層對經濟話題的關注點和基調。
用發展解決難題
上半年經濟數據發佈後,中央政府密集召開一系列有關經濟走勢和政策部署的高層會議。《人民日報》從8月3日也開始發表“做好當前經濟工作”的系列評論。
經濟進入下半場,來自官方的這些資訊對市場研判未來經濟政策怎麼走和洞悉中央對經濟研判的共識有著重要作用。採訪的多名不同界別學者認為,強調穩中有為仍然是下半年的經濟政策主線。
進入新常態時期以後,中央政府對GDP增速的容忍度一直是熱度不減的話題。在保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中,有觀點認為這是二選一的課題,因而引發爭論不斷。
不少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基本面和政府調控狀況都是好的,並不需要為了調結構或者為了穩增長而偏廢另外一方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向記者指出,從上半年經濟數據看,中國經濟緩中趨穩、穩中向好,説明今年以來的宏觀政策特別是穩增長政策産生了比較明顯的效果,增強了通過保持宏觀政策基本穩定防止經濟失速的信心。
《人民日報》發表的評論員文章就指出,新常態下,發展仍然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化解各種矛盾和風險,歸根到底要靠發展。要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做到發展意識不淡化、發展幹勁不懈怠、發展勢頭不減弱。我們不是不要GDP,而是要有品質、有效益、可持續的GDP,這是“發展是硬道理”戰略思想的內在要求。
國家統計局8月1日公佈的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顯示,該指數在上個月持平于50.2之後再次走弱,下降至50,位於枯榮臨界點,略低於市場預期。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章俊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認為,從目前釋放的資訊來看,政府高度重視經濟的下行壓力,和由此所可能引發的各類系統性風險,因此有必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特別是維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鬆緊適度的貨幣政策的立場。
針對下半年經濟工作,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及時進行預調微調。
鞏固基礎兜底民生
不能大規模刺激經濟,又不能放任經濟大幅下跌,中央政府的政策發力點更多地落在了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和兜底民生方面。
自去年以來,發改委不僅批複數萬億基建工程,更推出了11個重大工程包,近日更是牽頭部署發行專項建設債券,以保證重大工程的落地。
從本屆中央領導集體主要領導人的多次公開表態來看,有關民生和基礎建設的話題超過經濟增速等成為被提及最多的高頻詞。
李克強總理在最近和地方政府領導座談中多次提及,目前在諸多經濟數據中最為關心的是就業和居民收入的增長。7月30日的政治局會議也指出,要切實加強民生保障,把保障就業放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視做好扶貧開發工作,格外關注低收入人群、失業人員、殘障人群等的基本生活保障。
章俊認為,本次政治局會議中對就業形勢的表述,從上次4月份會議的“就業形勢穩定”改為“把保障就業放在突出位置”顯得尤為注目。
“我們應該更多關注滯後經濟指標。”章俊説,目前來看,就業和居民收入增長兩項指標沒有出現較大波動,但這兩項指標也是典型意義上的滯後經濟指標。雖然目前來看經濟增速已觸底,但之前經濟增長持續疲軟對就業和居民收入層面的負面衝擊還沒完全顯現。
鋻於經濟轉型過程中以往的經濟變數之間的傳導效應關係可能變得不穩定,因此政府在正確評估目前政策發揮效用之前有必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加大創新升級探索
在這一輪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産業和企業的升級成為關鍵,如何使用創新驅動替代落後生産力和生産方式已經成為各項政策佈局的重點。
“必須把發展實體經濟和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作為制定和實施經濟政策的出發點,這是中央政治局研究上半年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做出的重大論斷。”《人民日報》評論文章指出,無論是發展政策還是改革舉措,都要著眼于讓企業家提振信心、放開手腳、大膽創新,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活力,努力培育出更多創新能力強、品牌價值高、市場前景好的優秀企業,促進實體經濟不斷壯大,打牢我國經濟的微觀基礎。
事實上,在經濟和市場倒逼之下,許多地方都進行了積極的轉型嘗試。不僅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風潮,無人機、機器人等高新科技産業更是迎來了發展。
例如,調研發現,浙江省諸暨市就將“機器換人”思路作為著力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和做大做強實體工業的重要抓手之一。當地政府提出,要開展工業企業創新驅動系列競賽,力爭設備投資超25億元;“機器換人”項目達130個,投資超100億元。
在諸暨,扶持企業“機器換人”的不僅是市一級政府,還有經濟實力較強的鄉鎮。店口鎮擁有4家上市公司。該鎮分管工業的副鎮長朱庭傳對本報記者表示,店口也對轄區內大企業的機器換人進行激勵和補貼。據該鎮的幾家銅加工、製冷類大企業測算,用一台機器人或機械手臂平均可替換16個工人,這在勞動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對企業無疑很有利。
7月30日的政治局會議也提出,要切實推進結構調整,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造良好市場環境,在優勝劣汰、競爭合作中增強企業活力。要把改革作為調整結構的根本依靠,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重點推進國企、財稅、金融等體制機制改革。
此外,《人民日報》昨日發表的《三嚴三實,精準發力》評論文章明確提出,按“三嚴三實”要求抓經濟,就是要從嚴上要求、向實處著力,知實情、出實招、求實效,扎紮實實把事情辦好。
記者了解到,2014年3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期間安徽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提出了關於推進作風建設的“三嚴三實”講話。現在,這一要求已經延展到經濟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