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哪個省的GDP含金量最高?26省區市增速快於一季度

  • 發佈時間:2015-07-28 09:04:08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馮蕾  責任編輯:王斌

  

圖表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

寧夏銀川一家紡織廠工人在製作成衣。王鵬攝

  截至目前,共計有26個省(區、市)公佈了當地上半年經濟運作數據,各地GDP同比增長速度均快於一季度。其中,重慶、貴州分別以11%和10.7%的增速繼續位居前兩位,天津以9.4%的增速入圍前三。隨著經濟基數的增大,每增長一個點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和努力。當前,我們不僅要穩增長,更要追求GDP的含金量。

  26省區市增速快於一季度——GDP增速緩中趨穩

  【數據】從已公佈數據的26省區市看,上半年GDP增長快於一季度。上半年GDP增速8%~9%一檔,包括了江西9%,湖北8.7%,福建8.6%,安徽8.6%,湖南8.5%,江蘇8.5%,浙江8.3%,四川8%,廣西8%。7%~8%一檔包括青海7.9%,山東7.8%,河南7.8%,廣東7.7%,海南7.6%,陜西7.3%,北京7%,上海7%。除東北相關省份及河北經濟增速低於7%的全國增速外,其餘均超過全國平均增速。

  值得關注的是,2014年上半年,全國31個省份的GDP增速均未達到年度增長目標。而今年上半年,在已經公佈數據的26個省份中,7省份的經濟增速已超過年度目標,4省份與之持平。從區域來看,除東北部分省份未公佈數據外,東、中、西部出現趨穩向好跡象。處於經濟前沿的東部地區增勢良好,江蘇、浙江、福建均保持了8%以上的增速;連續26年GDP總量居全國第一的廣東省在上半年依然實現了7.7%的增速,在去年67792.24億元GDP總量的基數上實現這樣的增速實為不易。

  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的表現十分搶眼——重慶、貴州,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分別高達11%和10.7%,居全國前二。重慶的GDP增長主要來自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其中房地産行業回暖起到了重要作用。貴州主要受益於新興産業發展加快及外貿回暖,上半年該省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44.4%;進出口增速由一季度的下降15%轉為增長59.6%。

  長江經濟帶中下游的省份也呈現良好勢頭——湖北8.7%,湖南8.5%,江西9%,安徽8.6%,江蘇8.5%,浙江8.3%。在各省練內功、加快轉型的同時,受一帶一路戰略及自貿區改革的帶動,相關省區市的增長表現出色,看江蘇省各市數據:泰州上半年經濟增速達9.9%,南京9.2%,常州9.1%,增長活力正在迸發。

  此外,身處京畿重地的河北也在艱難轉型中實現突破。雖然在已公佈的26個省(區、市)中排位靠後,但是該省已從去年一季度最低時的4.2%逐步加快到6.6%,不僅高於一季度,亦高於去年同期。京津冀協同發展及産業結構調整優化是河北經濟觸底回升的重要原因。上半年,該省6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相較一季度下降1.1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增加值佔比同比提高3.7個百分點。

  京滬蘇浙三産內部結構轉變——GDP增長效率在提升

  【數據】京、滬上半年的增速與全國平均增速持平,在經濟增長保持穩健的同時,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上半年,上海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67.1%,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提高0.1個百分點;北京第三産業中的金融、資訊、科技服務業增長較快,對上半年GDP的貢獻率超過70%。

  2014年,我國一、二、三産業增加值的比例關係是9.2:42.6:48.2,這一比例關係與我國目前發展所處的階段比較吻合。從上半年看,第三産業比重進一步提高,達到49.5%。

  比較各地第三産業的增速,大多超過了同期GDP增速——上海第三産業增長10.2%,遠高於第一産業的-8.1%和第二産業的1.9%,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力量。10%以上的增速也使上海成為全國第三産業增速最快的地區。同樣,北京三次産業的表現也呈同樣趨勢——第一産業增速大幅下降16.5%,第二産業增速4.3%,第三産業的增速卻達到7.9%。天津第三産業增長也較為可觀,上半年增加值超過4000億元,9.6%的增幅高於第一産業的2%和第二産業的9.4%。

  增長可喜,品質更關鍵。第三産業的比重上升成為各地産業發展特點,但我國産業結構方面的矛盾主要存在於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內部。從第三産業內部來看,結構性矛盾表現為整體競爭力不強,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充分。我國是貨物貿易順差國,但卻是服務貿易逆差國。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服務業整體競爭力不強的事實。如何加快創新驅動,提高第三産業中智力化、資本化、專業化、效率化的高端服務業比重是關鍵。

  部分地方已把目光瞄準高端服務業。江蘇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指出:“上半年,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成為全省服務業稅收增長主力,增速分別達到35.8%和31.6%。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資訊傳輸電腦服務和軟體業稅收同比增幅也超過兩位數。”

  而從浙江看,上半年以電信、網際網路及相關服務、軟體和資訊技術為代表的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文化服務業的增長成為新亮點——浙江省上半年文化服務出口達2241萬美元,同比增長122.99%。其中,出口到美國佔34.19%;出口至英國佔12.25%;出口至日本佔12.02%。從文化服務業出口額與目的地可以看出,隨著“網際網路+”和文化服務貿易品牌的形成,服務業孕育著巨大潛力。

  三大重點區域PM2.5下降——GDP單位能耗在降低

  【數據】從上半年看,三大重點區域PM2.5平均濃度都實現大幅下降。其中,京津冀同比下降22.1%,長三角下降16.2%,珠三角下降20.5%,74個重點城市平均下降17.1%。不僅是PM2.5,PM10、SO2、NO2平均濃度也呈現明顯下降態勢。74個重點城市分別下降13.9%、19.4%、9.1%。

  空氣品質是發展模式的映射。

  據環保部門統計,2015年上半年,京、津、冀、晉、魯、蒙、豫7省區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15.4%。而從全國看,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降幅比一季度擴大0.3個百分點;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17.1%,比上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

  從上半年能耗數據觀察,有“世界鋼鐵第一大省”之稱的河北正在艱難轉型。中國的鋼鐵産量世界第一,而河北鋼鐵産量佔中國的四分之一以上。2015年1月至4月該省PM2.5平均濃度同期下降了28.0%,重度污染以上天數同比減少22天。

  這源自産業結構調整帶來的積極變化——上半年河北省高新技術産業投資“增長”25.4%,同時,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一季度“下降”1.1個百分點——不簡單以GDP論英雄,注重品質、效率和集約增長,注重保護生態環境,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化解過剩産能,“一增一降”體現了發展理念的轉變。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財富》最新公佈的500強企業中,中國企業佔了106個;而虧損50強中,中國企業佔比更高,共有14家企業上榜,其中包括中國鋁業、鞍鋼集團公司、開灤集團等等。從虧損榜單上可以看到,虧損企業仍主要集中在兩大産能過剩行業——鋼鐵以及煤炭。面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化解過剩産能、加快轉型升級成為企業和相關地方亟待破解的考題。

  僅12省區市城鎮居民實際收入跑贏GDP——讓GDP增長更公平

  【數據】從已公佈數據的26個省區市看,扣除物價因素,只有12省區市的城鎮居民收入跑贏了GDP,分別是上海、北京、遼寧、湖北、湖南、四川、陜西、雲南、新疆、河北、寧夏、青海;江西的城鎮居民收入增長與GDP持平。而浙江、江蘇、廣東、天津、福建、山東、廣西等省區市的城鎮居民收入未跑贏GDP。

  從已公佈數據的省區市看,上半年城鎮居民收入排在前五名的依次是上海(26664元)、北京(26171元)、浙江(22640元)、江蘇(19348元)、廣東(18215元)。從城鎮居民收入增速看,超過8%的省份包括北京、浙江、天津、福建、湖北、四川、雲南、新疆、江西、河北、貴州、寧夏、青海。西部地區收入增速較高,新疆城鎮居民收入增速達14.5%,大大高於GDP增速。

  從全國看,上半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0931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6%,收入增速跑贏7%的GDP。儘管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跑贏了GDP,但上半年全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收入15699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7%,低於7%的GDP增速。在穩增長的同時,如何讓更多人分享發展的蛋糕,需要繼續深化改革、理順收入分配關係,真正讓百姓收穫經濟增長帶來的實惠。

  展望下半年,觀察經濟先行指標,回暖跡象正在凸顯——

  從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看,6月份,PMI為50.2%,連續四個月位於榮枯線上方;生産指數達近八個月的高點52.9,表明製造業生産增長保持平穩;新訂單指數為50.1%,仍位於臨界點上方,需求乏力的狀況正在緩解。

  從反應國際貿易市場的先行指標波羅的海幹散貨運價指數(BDI)看,結束了2014年11月初以來的持續疲軟態勢,由7月2日的794點連續上漲12個交易日至7月20日的1067點,漲幅34.4%,創下年內最高水準;與今年2月18日創下的歷史最低點509點相比,更是差別明顯。中國市場回暖,成為航線運價走高的重要原因。

  細究各地增長背後的動因,可以看到,在邁向“雙中高”的進程中,中國經濟正在覓求結構轉型和動力轉換的新契機。如何在穩增長的同時,提高GDP的含金量仍需深化改革、苦練內功。 (本報記者 馮蕾 本報通訊員 孫五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