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GDP增長目標下調後應有新考核目標

  • 發佈時間:2015-01-31 02:30:41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專欄

  GDP可以量化,改革的進程難以量化。遇到改革難點能否突破,利益格局能否撼動,將決定著能否找到新引擎的概率。因此,還有必要為深化改革進程設置新的考核目標。

  全國省級地方兩會接近尾聲。據報道,截至1月28日,已有28個省份在地方兩會公佈了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除西藏保持12%的GDP增長目標不變、上海取消具體目標外,其餘26個省份均有所下調,超過半數的省份經濟增長目標略低於去年,最大下調幅度達到了3%。

  多省份下調經濟增長目標,是否預示了經濟增長後繼乏力?答案不那麼簡單。

  下調GDP增長目標,是在淡化GDP情結

  下調經濟增長目標,首先是淡化GDP情結的政治要求使然。最近兩年之所以強調淡化GDP情結,是因為事實已經反覆證明,單純追求GDP增速,既不能保證經濟的真實增長,也無助於為調整經濟結構、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騰出時間和空間。最近一輪從2009年至2013年的高速增長,儘管有出於對衝金融危機的考量,但代價巨大。各地推動經濟增長之舉,演變成了GDP增速競賽、項目引進競賽,其結果是加劇了經濟結構的失衡程度,加大了資金的錯配程度,全行業普遍庫存嚴重。PPI連續34個月下跌,就從一個局部反映出了反週期調控的後遺症。顯然,繼續依賴傳統模式,就可能出現舊疾難去、新病又生的“並發癥”,造成新的“兩難”。因此,主動下調經濟增長目標,有糾偏含義。

  下調經濟增長目標,還在於從全局來看具備允許經濟適度放緩的“抗打擊能力”。經濟增長的核心訴求就是保證就業率和民生。目前,全國已有19個省份經濟總量超過1萬億元,廣東、江蘇突破了6萬億元。基數變大,意味著即使經濟增速放緩,對就業崗位的貢獻率也不會小于高速增長時期。而建立在GDP增長的基礎上,財政收入也在大幅增長,而且增幅通常超過GDP增幅,其基數也在變大。由此,公共財政的調控能力也得到了空前強化。近年來,公共財政投入民生的比例已達到了70%,這就進一步保證了經濟放緩不會造成大的社會衝擊。

  尋找新的增長引擎,設置新的考核目標

  不過也要看到,儘管下調經濟增長目標有積極的一面,其負面影響也仍然可控,但這不是多數省份下調GDP的全部因素。下調GDP增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各地已經開始真切感受到了經濟下行的壓力。從30個省份已經公佈的2014年GDP數據看,除西藏外,其他省份均未達到預期目標,這在過去極為罕見。這表明,經濟運作的深度調整,不是局部現象,而正在普遍發生。就此而言,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不是預言,而已經成為現實。各地區經濟增長確實面臨後繼乏力的挑戰。

  應對這種挑戰,通常的做法是加大投資力度。今年,已經加大了中西部鐵路、水利工程、各類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等領域的投資,這既是補齊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短板的需要,又能拉動相關産業保持增長,可謂一舉兩得。但是由於投資的邊際效應遞減,單靠這一條腿顯然不足以保持經濟的續航力。有研究機構測算,要以投資為主要引擎拉動GDP今年全年增長7%,即使投資項目全部開工,仍存在4萬億-5萬億缺口。因此,尋找新的增長引擎已經迫在眉睫。

  什麼是新引擎,其實答案很清楚。在消費內需不可能驟然提高,出口市場受到外部環境制約的情況下,新“三駕馬車”是適度規模的公共産品投資、深化改革和激勵社會創新。這三者都旨在不以貨幣強刺激為前提,形成內生型經濟增長環境。

  公共産品投資,是已經熟悉的經濟拉動手段。而深化改革、激勵創新則要陌生得多。儘管各省份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把經濟重心更多放在了調結構和促改革上,國企改革、財稅金融體制改革、農村改革、資源價格改革成為高頻詞,但投資能夠量化,深化改革的進度、社會創新的激發程度難以量化。

  沒有對深化改革和社會創新的考核,新“三駕馬車”的運作就仍可能是失衡的。因此,在下調GDP增長目標的同時,有必要為深化改革的進度、為社會創新設置新的考核目標。有了這樣的置換目標,建立內生型經濟結構的努力才不會失去方向,改革才不會失速,而經濟增長因為能夠獲得改革紅利,同樣也不會失速。

  □徐立凡(學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