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今年GDP增長目標預計7%左右 專家稱符合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5-03-04 08:53:45  來源:新京報  作者:李蕾 金彧  責任編輯:張少雷

  3月5日公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提出2015年的發展目標,佈置改革任務。目前,經濟界普遍預計2015年GDP增速目標將調至7%左右,CPI全年漲幅目標將設定為3%。分析認為,2015年為改革和轉型的關鍵之年,經濟發展不能只看速度,更要看重品質。

  GDP目標或調整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置於2015年經濟工作五項主要任務的首位。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如何設定GDP的增長目標成為關注焦點。

  目前經濟界普遍預計今年GDP的增速目標將會被下調至7%左右。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稱,7%左右的GDP增速符合新常態下經濟中高速發展的需求,中高速發展的區間在7%-8%之間。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認為,GDP速度定位為7%是充分考慮了中國當前發展的現實和可能性。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經濟界普遍的預期是今年GDP增速會下調。他認為,設定的目標可以更加精細一些,考慮到適應社會心理、引導預期等方面,今年GDP目標設定為7.2%比較合理。

  國泰君安在其關於“兩會”的研究報告中預測,近期將加碼穩增長,經濟二季度有望小週期企穩,預計2015年目標設定為GDP下調至7%左右,CPI為3%左右。國泰君安的數據顯示,各省市在地方“兩會”期間紛紛下調了2015年GDP增速預期目標,平均下調了1.5個百分點。

  GDP增長品質是關鍵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表示,隨著中國GDP規模越來越大,經濟增長的最大轉變就是從兩位數的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的平穩增長。同時,GDP增長的關鍵是“綠色增長”,增長沒有水分,實實在在,更重要的是增長中間不帶“毒”。穩定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是為了實現穩定就業,2014年居民收入增速跑贏GDP、全年就業目標超額完成,只要城鄉居民的就業和收入增長不受衝擊,就無需為經濟增速高一點或低一點而擔憂。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達沃斯論壇上亦曾表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發展則必須由中低端水準邁向中高端水準。因此,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結構性改革。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發展GDP上要轉變觀念,科學合理的GDP增速是發展的基礎,不能唯GDP。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這種趨勢下,關鍵問題是調結構。要重視GDP,更要重視GDP的增長品質。

  國泰君安在其研究報告中提到,2015年是改革關鍵之年,預計司法、財稅、金融、國企、戶籍、土地、文化、生態環保、體育等重大改革方案將在2015年落地實施。

  - 觀察

  三問宏觀經濟

  經濟增速是否已經觸底?

  今年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我國2014年GDP增速為7.4%,創下了自1990年以來的新低。

  “2014年是很不容易的一年,這一年我們碰到了很多挑戰,遇到了很多困難。”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當日的發佈會上稱,2014年克服了諸多壓力和挑戰,頂住經濟下行的壓力,取得了7.4%的增長速度。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從目前來看,中國經濟沒有完全觸底,下行態勢依然比較明顯,形勢越來越嚴峻。在這種情況下,有關的政策措施已經有了明顯的動作,比如央行降息。

  賈康認為,未來經濟有增長點也有風險和壓力。增長點方面,他表示,更多的企業積極參與服務業對近幾年的經濟發展有一定的支撐力;同時,大量的小微企業在結構性減稅、簡政放權等政策支援下有相對良好的表現;另外,創新活動得到鼓勵;並且中國一些基礎設施升級換代趨勢十分明顯。

  對於風險,賈康舉例稱,首先是大家比較關注的政府系統的隱性債務,政府債務按照預演算法的規定要陽光化,地方融資平臺不許再新增政府債務,未來,擺在地方政府面前的是非常大的一塊資金來源的問題,完全依靠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能否解決這個問題還值得觀察。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從今年前兩個月的經濟數據來看,判斷中國經濟觸底企穩還為時過早。今年2月份製造業PMI回升至49.9,但依然在“榮枯線”以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也表示,今年前兩個月的數據非常疲弱,對於經濟已經觸底企穩並沒有那麼樂觀,經濟依然處於下行態勢中,今年增長壓力和通縮壓力比較大。

  CPI

  還會下滑嗎?

  2014年收官,數據顯示全年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創下了2009年以來新低;PPI(工業生産者價格指數)則是同比下降1.9%。

  進入2015年後,1月份,CPI同比僅上漲0.8%,PPI同比下降4.3%,降幅繼續擴大,連續35個月負增長。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對新京報表示,從目前的數據來看,並沒有達到通貨緊縮的概念。但從數據來看要警惕。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表示,價格的持續下跌會導致企業經營出現困難,利潤減弱甚至出現虧損,長期會影響職工的收入和就業,且企業會漸漸承受不了壓力,出現破産倒閉的情況。這會使得總需求不足,經濟出現疲弱和衰退的情況。實際上,通貨緊縮與經濟衰退是相伴的,就像通脹對應的往往是經濟過熱,而通縮則對應經濟過冷甚至衰退,因此,要高度重視通縮對於經濟穩定性帶來的危害。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則較為樂觀,他認為,從今年全年來看,進入全面通縮的可能性不大。

  連平表示,按照經濟學定義,必須是CPI和PPI都是負值,才能稱得上是通縮,代表通縮的綜合性指標還包括就業狀況差、貨幣信貸增速急劇收縮等,但目前僅PPI一個指標為負值。

  連平認為,目前PPI同比降幅已經達到4.3%,所以工業領域和製造業領域確實存在一定的結構性壓力和通縮壓力,這個壓力背後的原因是出口增速放緩、企業産能過剩以及輸入性通脹三方面。但僅憑這一點不能判斷出現全面通縮。

  他認為,政策已經在向偏松的方向調整,全年進入全面通縮和整體性通縮的可能性不大。他判斷,CPI短期內可能會有波動,但出現持續負值的可能性比較小。

  宏觀經濟政

  策取向如何?

  農曆新年伊始,央行即宣佈自2015年3月1日起存貸款基準利率下降0.25個百分點,其中一年期貸款利率下降至5.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至2.5%。自去年11月以來,央行已經兩度降息。

  在貨幣政策鬆動的同時,財政政策也被認為應當擴張。2014年以來,國家對部分企業實施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另一方面,2014年兩會預算中的財政赤字為1.35萬億人民幣,赤字率為2.1%,2015年擴大赤字率的聲音不斷增強。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對新京報表示,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貨幣政策鬆緊適度,財政政策要有力度,實際上隱含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通貨緊縮風險的相機決策和有效調控。財政政策更有力度可能意味著今年兩會討論預算安排時,赤字和舉債的安全空間可以做得更有力度一點。

  對於貨幣政策,賈康認為,貨幣政策鬆緊適度已經有了動作,就是今年春節後的再次降息,這次降息之後不排除再次降準。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認為,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應該積極調整宏觀經濟政策。今年春節後央行降息顯示貨幣政策朝著更加靈活和有效率的方向變動,貨幣政策在穩健當中是偏松的。除了貨幣政策外,財政政策應當更加積極和有力度。

  王軍表示,除了簡政放權和擴大支出外,財政政策還應當在減稅降費方面增加積極性,一方面要增支,另一方面要採取減稅的方式作為擴張的手段,財政政策還可以發揮調整結構方面的作用。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稱,貨幣政策在朝著偏松的方向調整,比如降息降準,還有比較多的結構性對策;另外,財政政策方面減稅在加大力度,國內的投資力度也在加大。在連平看來,貨幣政策中價格型工具與數量型工具要很好地結合起來。央行應當加大力度投放基礎貨幣,同時適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 高端對話

  辜勝阻

  以新一輪創業創新浪潮引領新常態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規劃制定之年,要在總結“十二五”規劃基礎上,根據新特點和新要求,謀劃並制定好“十三五”規劃。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態勢發生了轉變,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2014年我國GDP增速進一步下降到7.4%,經濟增長速度從兩位數的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新常態下的宏觀經濟形勢?新常態下經濟發展面臨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未來宏觀經濟走勢又會如何?對此,新京報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

  新京報:2014年經濟增速指標持續下滑,經濟已經步入新常態。您是如何看待新常態的?

  辜勝阻: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經濟增長速度從兩位數的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産業鏈和價值鏈將從低端轉向中高端。新常態下,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社會的穩步發展。“新常態”關鍵在“新”,表明老路走不通了,需要重新塑造新的發展動力。

  新京報:在您看來,2015年中國經濟的通縮風險有多大?

  辜勝阻:當前要看到局部通縮和結構性通縮的苗頭,還不能判斷為全面的通縮,但要加強管理通縮的預期。通過進一步繁榮多層次資本市場,同時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等措施對衝通縮風險。

  新京報:您認為,2015年中國經濟還將面臨哪些風險?

  辜勝阻:目前我國正處於經濟增長速度的換擋期、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疊加”時期,要特別關注我國經濟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四大“陣痛”:首先,煤炭、鋼鐵、水泥、造船等製造業面臨嚴重的産能過剩,製造業要“去産能化”;其次,政府負債率較高,企業負債率超過國際警戒線,金融要“去杠桿化”;再次,房地産泡沫嚴重,尤其是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房地産泡沫,房地産要“去泡沫化”;最後是環境的要求,環境要“去污染化”。

  新京報:該如何應對?

  辜勝阻:解決這四種陣痛,適應新常態非常重要的是要實現創新驅動,而創新又跟創業連在一起,它是一對孿生兄弟。所以,我最近一年來,去了十多個省市進行調研,我發現改革和創新正在引領新一輪的創業浪潮,我看好新一輪的創業浪潮,我認為這是穩定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當前出現的新一輪創業浪潮有四大動力。一是簡政放權和上市制度改革降低創業門檻與成本,推動新的市場主體井噴式增長。二是新一代的網際網路技術發展帶動産品服務、商業模式與管理機制的創新,引領新一輪網際網路創業浪潮。第三是高新區與科技園區作為集聚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的重要載體,引領新一輪聚合創業浪潮。第四是當前出現的並購熱刺激“職業創業人”崛起。

  引領中國經濟新常態需要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穩定中國經濟增長,推動産業升級的新引擎。讓改革引領新一輪創業創新浪潮。一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重構多層次的市場體系、多樣化的組織體系、立體化的服務體系,緩解初創型企業融資難題;二要加強對初創企業公共服務的供給,提升初創企業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使初創企業擺脫用工困境;三要進一步落實創業創新政策,營造有利於創業創新的政策環境,進一步定向降準、定向減稅,把“少取多予”的“三農”政策移植到初創企業上來。

  新京報: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面臨挑戰的同時存在哪些機遇?

  辜勝阻: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將面臨六大新機遇。第一是人口城鎮化。人口城鎮化進程將創造巨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加速消費升級。第二是經濟服務化。消費升級將創造公共性服務、消費性服務和生産性服務的巨大發展空間。第三是發展低碳化。第四是産業高端化。産業結構的水準要從低端、中端逐步走向中高端,對衝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第五是社會資訊化。第六是經營國際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和貨幣成本的不斷下降為中國國際化戰略轉型創造了相對有利的外部條件,中國企業正從世界工廠“打工者”向全球資源“整合者”轉變。

  新京報記者 金彧

  宗慶後

  減稅降費提振實體經濟

  1月,中國生産者物價指數(PPI)為-4.3%,已連續35個月負增長,與此同時,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也仍處於較低水準,實體經濟之困可見一斑。實體經濟困境癥結在哪,如何化解?為此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

  新京報:近年來,我國實體經濟發展艱難的原因是什麼?

  宗慶後:單從成本角度來説,一是實體經濟企業的稅負比較高,企業除了要承擔增值稅、消費稅等之外,還要承擔25%所得稅以及內資股東20%、外資股東10%的紅利稅,這樣算下來,一般實體企業的稅負要達到40-50%以上,企業怎麼還有資金去進一步發展。

  二是向企業收取的社保費用比較高,造成人力成本也越來越高,而向企業收取的各類費用也是過多、過高,根據我們公司初步統計,此類費用林林總總有四、五百項。

  三是企業用地價格太高,一塊工業用地,每畝就要一百多萬,一般實體經濟企業很難承受。

  四是實體經濟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融資成本高,融資難。

  新京報:上述問題給企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宗慶後:負擔過重所導致的結果是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營利水準低甚至虧本,根本難以生存。由此帶來勞動力就業困難、稅基減少、財政收入減少等一系列問題。

  另外,如果企業負擔太重,營利水準低,搞科研的經費也會受限,轉型升級就會很困難,也不可能給員工增加工資。

  新京報:針對上述問題,你在兩會提案中提出的具體建議是什麼?

  宗慶後:建議政府要採取有力措施,鼓勵與支援實體企業發展,不光要降低實體經濟的稅負,還要解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