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東莞“變身”:一座“世界工廠”的艱難轉型

  • 發佈時間:2015-07-10 22:47:2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夏日的東莞,天氣悶熱。厚街鎮最大的製鞋廠綠洲鞋業的生産車間裏,機器轟鳴,人頭攢動,約7000名工人正在流水線上一刻不停地重復手頭的工序。經過裁斷、針車、組底、成型後,一雙雙色彩艷麗的運動鞋被放進美國著名品牌的英文鞋盒裏……

  “儘管包括前期研發設計都是我們做的,但這樣一雙鞋毛利平均只有兩三個百分點。現在人工和物料都在上漲,但出口價格不斷下滑,利潤率越來越薄,只能靠量來補價。”綠洲鞋業有限公司經理許文交坦言。

  綠洲鞋業的困境並非個案。記者在調研中發現,當前外貿企業普遍遭遇人力成本大幅攀升及歐美貿易優惠政策向東南亞、非洲國家傾斜的“雙重擠壓”,出口競爭力被嚴重削弱。以代工鞋廠為例,現在凈利潤僅1%左右,企業大多面臨“不做量不行,做量會很累”的尷尬。

  “面對內外壓力,一些外貿企業出現‘轉行’‘轉業’或‘轉地’。”厚街鎮副鎮長陳錦勝告訴記者,有LED出口企業改做休閒農業;有的關門不幹了;有的搬到勞動力價格和關稅都更低的地方。厚街傳統優勢産業製鞋和傢具製造廠家數量均在減少,傢具製造出口企業已由400多家減少到現在的200家左右。

  對於東莞這樣對外依存度極高的製造業城市,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記者在東莞了解到,一些較大規模的出口企業多年前就開始通過“機器換人”、創立品牌和“走出去”探索轉型。

  記者在多家工廠看到,“機器換人”已成趨勢。過去完全依靠手工的針車、畫線、拉幫等製鞋環節,也改用自動或半自動設備。許文交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用上機器後,僅“成型”生産線就從原來每條100人減少至85人左右。

  “更主要還是提高産品附加值。”許文交拿起一隻琴鍵狀的鞋底對記者説,這是綠洲研發的新産品,目前越南等地的廠家想做也做不出來,所以還能繼續獲得中高檔的歐美訂單。

  不過對企業來説,“擁有品牌,才能最終擁有市場”。作為東莞自主品牌的佼佼者和最早轉型的加工貿易企業之一,楷模家居用品製造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震告訴記者,做品牌後利潤率比以前提高了一倍多,能到15%至20%。儘管今年受國際需求不旺盛、國內房地産不景氣影響,預計銷量會與去年持平,但利潤率還會有所提升。

  東莞的華堅集團則在萬里之外的非洲找到了發展契機。2011年,集團決定到勞動力成本不到國內十分之一的衣索比亞投資建廠,由於管理培訓得當,那裏已成為3800人規模、毛利率達18%的“創收大戶”。

  “我們會繼續擴大在衣索比亞投資,新廠房已經動工。不過研發、貿易和高檔産品生産仍會留在東莞厚街打造‘世界鞋業總部基地’。”華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翼孔這樣描繪未來。

  東莞,變化已經悄然發生,“變身”的效果開始顯現,新動力正在孕育。

  一個典型的跡象是,走了一批低端製造企業,也來了一批高端製造和科技型企業。據陳錦勝介紹,今年上半年,全球最大電動工具製造商德國創科集團在厚街設立大型研發中心。下一步隨著承光五金公司、三星公司增資及巨岡機器、東一電商産業園等大型項目落地,厚街還將增強外貿增長後勁。

  從“貼牌”到“品牌”,從“製造”到“創造”,東莞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正在生成。據統計,全市加工貿易企業擁有自主品牌數量已由2008年的2308個增至2014年的9111個,增長近3倍。僅厚街外資企業就擁有183個自主品牌。

  “這與東莞加強自主創新、研發投入息息相關。”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肖鷂飛認為,東莞近年來組建了一大批新型研發機構,大大提升了科技成果轉化和市場開發能力。儘管與東南亞國家相比,東莞人力成本優勢不再,完備的産業鏈是東莞最大的優勢所在。

  記者調研中感受到,與國際金融危機那一波衝擊不同的是,這次是企業本身迫切意識到轉型升級的重要性。“從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發展經驗看,由勞動密集型到資本技術密集型産業轉移大概需要15至20年,因此對以東莞為代表的中國外向型製造業轉型,不能急於求成,要保持耐心和毅力。”肖鷂飛説。

  如今,“世界工廠”東莞,正經歷一場艱難轉型。既有成本攀升、人口紅利消散引發的調整“陣痛”,更有“機器換人”、創立品牌和“走出去”迎來的發展“新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