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鋼人民日報刊文披露宏觀經濟調控七大目標
- 發佈時間:2015-06-29 11:38:16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王斌
新常態呼喚宏觀調控目標升級版(大家手筆)
宏觀調控不是一個筐,不能什麼都往裏裝,更不是無所不包、無所不管、無所不控。這就要求抓住主要矛盾、有的放矢。這個“的”就是宏觀調控核心目標。宏觀調控效果如何,主要取決於核心目標抓得準不準,能否在達成核心目標上有所作為。
全球經濟增長已進入較長期的低迷狀態。2014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曾提出世界經濟進入“新平庸”,即長期的低增長。今年4月她又發出警告:今天,我們必須防止“新平庸”變成“新現實”。日前,世界銀行進一步下調了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後的預期增長率僅為2.8%。
與世界經濟增長低迷形成鮮明對比,我國經濟新常態不是低增長,而是增長率在7%左右,仍屬於世界公認的較高增長水準。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體,受外部衝擊影響相對小,抗壓能力相對大,最重要的是具有極強的宏觀調控能力。2008年世界銀行增長與發展委員會研究表明,二戰之後連續25年以上保持7%以上增長率的只有13個經濟體。在這13個經濟體中,中國的表現無疑最為搶眼。
為了觀察我國經濟在當前世界經濟中的位置,我選用了5個宏觀經濟指標,即經濟增長率、工業産出增長率、CPI上漲率、失業率以及後兩者構成的痛苦指數,對二十國集團(G20)國家進行橫向比較。根據英國《經濟學人》最新公佈的G20主要國家經濟數據,2015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率為7.0%,位列印度7.5%之後,居第二位;中國的痛苦指數為5.3%,僅略高於南韓(4.3%)、日本(3.9%),居倒數第三位,而印度痛苦指數高達13.5%,居正數第三位。在同樣的全球經濟增長低迷背景下,中國的國家經濟治理能力最強、宏觀經濟績效最好,可謂“風景這邊獨好”。這一成績如何得來?顯然與我國宏觀調控特別是調控目標的科學性密不可分。
國際上通常採用五大指標作為宏觀調控核心目標:經濟增長、物價穩定、控制失業、國際收支平衡、財政平衡。過去我國也主要採用這五大目標。本屆政府與時俱進、銳意創新,進一步完善了宏觀調控目標體系。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中提出了“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主要預期目標中增加了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至此,我國宏觀調控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七大目標:經濟增長、物價穩定、控制失業、國際收支平衡、財政平衡、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節能減排。
升級後的宏觀調控目標體系更加符合我國人口眾多、就業需求大、資源環境硬約束等國情特點,充分反映了我國政府持續改善民生和向污染宣戰的決心。這一目標體系在引導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著力轉方式調結構,著力提高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增長率,著力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
把多目標作為綜合判斷宏觀經濟形勢的依據,有利於增強戰略定力。在七大目標中,如果只有一個目標沒有實現,比如經濟增長率下行,而其他幾個目標都在正常運作範圍內,就不必驚慌失措、大驚小怪,也不必理睬來自國內外的各種非專業議論。如果把一個經濟體比作大海上航行的巨輪,宏觀調控就是舵手,需要保持足夠的心理承受力和耐心,更需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行穩致遠”的方略,避免動不動就猛踩油門、急剎車等做法。
經濟新常態需要宏觀調控目標有“新版本”。適應和引領新常態,關鍵是抓住核心目標。如何適應經濟新常態要求,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完善宏觀調控目標體系,這是當前經濟學界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同時,還應將短期宏觀調控與中長期發展規劃結合起來,使前者與後者相結合、相銜接、相匹配,服從和服務於後者。這既是對我國宏觀調控經驗的總結,也是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的需要。
(作者為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