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辦主任:“調水後北方就不差水”看法錯誤
- 發佈時間:2015-04-02 08:04:20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張少雷
鄂竟平
只有落實好“節水、治污、環保”這“三先”,才有“調水、通水、用水”這“三後”的最大效益。南水北調不是一條簡單的調水線,更是一條踐行“節水優先”、詮釋“生態文明”的發展線
南水北調東中線通水了,是不是可以鬆勁了?實際上,通水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如何管好用好“南水”,擔子依然不輕。可以説,“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這“三先三後”能不能落實到位,直接關係今後南水北調的成敗。
節水是基礎。基礎不牢,談何成功?建設南水北調工程,國家耗資數千億元,幾十萬移民無私奉獻,千里調水來之不易!如果受水區不節水,用水肆意揮霍,需求無度增長,不僅是對人財物的巨大浪費,對歷史、對人民也是無法交代的。
也有人説,“南水北調後北方就不差水了”,這種看法是錯誤的。黃淮海流域極度缺水,即便調來長江水,受水區每人平均水資源量僅能增加100多立方米,距國際貧水線還有相當大差距。如果不節水,不僅缺水問題解決不了,甚至會陷入大調水、大浪費、再調水、再浪費的惡性迴圈,這樣的調水還有什麼意義?
治污是前提。前提不保,全盤無靠。我們今天面對的水污染問題,是發達國家200多年工業化過程分階段出現、逐步解決的問題,註定是長期、艱巨的。雖然經過10多年攻堅,南水北調幹線水質達標了,但治污沒有完成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還會産生新污染、新問題,稍有不慎,一旦水質出問題,調來了污水,我們跟誰都沒法交代。
環保是目標。生態不改善,調水效益談不上。華北平原長期超采地下水,人類活動遠遠超過了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力,造成河流乾涸、地面沉降等嚴重水生態危機。如果“南水”調來了,地下水超採現象得不到有效控制,水生態環境依然持續惡化,能説調水成功嗎?
就南水北調而言,不僅要補當前水缺口,還要滿足未來水需求,更重要的是還生態欠債,讓地下水休養生息。因此,只有落實好“節水、治污、環保”這“三先”,才有“調水、通水、用水”這“三後”的最大效益。從這個意義上説,南水北調不是一條簡單的調水線,更是一條踐行“節水優先”、詮釋“生態文明”的發展線。
落實“三先三後”,根本上就是轉變粗放不合理的用水方式。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管水護水的體制機制,以用水方式推動發展方式轉變。要堅持統籌協調,把外調水、本地水、地表水、地下水作為一個完整體系,把水資源環境承載力作為剛性約束,以水定人、以水定産,用最嚴格的制度守護水安全底線。堅持節水優先,建立合理水價機制,像抓節能減排一樣抓好節水。堅持標本兼治,既加強水生態保護,又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實現發展與生態的雙贏。通過一系列制度保障,構建起“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中華新水網。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主任鄂竟平日前在2015年度工作會議上説
(本報記者 趙永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