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清水出鄧州永續潤京津

  • 發佈時間:2014-10-24 08:31:2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王靜會許光選

  如果把丹江口水庫比作一個大水缸,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陶岔渠首就是安裝在這個大水缸上的水龍頭。如今,千載奔流的漢江水,已經從水源地丹江口水庫,通過1277公里長的輸水幹渠,一路北上抵京,潤澤乾渴的華北大地。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自1968年開始,河南省鄧州市人民為了實現清水永續奔北上、一渠清水潤京津的美好願望,修水庫,建渠首,納移民,保水質,譜寫了最早進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的偉大篇章。

  渠首老閘銘記崢嶸歲月

  2013年2月19日18時,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響,南水北調中線渠首老閘被拆除。爆破現場,佇立著100多位從十里八鄉趕來向渠首老閘告別的群眾。人群中,有不少是當年參加老渠首建設的民工。

  1968年冬,在國家“遠景南水北調、近期引丹灌溉”的規劃下,作為丹江口水利樞紐重要組成部分的引丹灌溉工程在陶岔正式啟動。為響應國家號召,鄧州率先組織5000多人,用30天時間修建了5000多間茅棚,並建起了糧庫、煤場、供銷社、醫院、汽車站等,各項前期工作準備就緒。1969年1月,鄧州又抽調500多名幹部,組織兩萬名民工,從幾十里甚至一百多裏外,用架子車拉著棍棒、柴草、棉被、紅薯等原始工具和生活用品,浩浩蕩蕩開赴渠首陶岔。

  陶岔工程一開工,民工們就展開了一場“住草棚—喝黃水—吃窩頭”的苦戰。“陶岔兩岸和渠底的每一寸工地,都摻著民工們的血和汗,渠首就是我們用血、用生命建成的!”回憶起當年施工的歷歷往事,一位老人不由熱淚盈眶。

  1974年8月16日,陶岔渠首舉行隆重的通水典禮。渠首工程是鄧州人的心血工程,6年時間裏,鄧州負擔糧食0.9億斤,投工投料投資1.3億多元,按現價計算近10億元。當時全縣17至30歲的35萬名青年有20萬人到陶岔一線戰鬥過。為了陶岔工程,鄧州絕大多數生産隊很少建房,很少購買新式生産工具;為了陶岔工程,鄧州致殘民工2280多人,而141位民工的血肉之軀永遠埋藏在渠首兩岸……

  40年前,鄧州人用常人難以想像的毅力、智慧乃至生命,建成了4.4公里長的引渠、陶岔渠首閘、8公里長的引丹總幹渠以及下洼樞紐。這項工程為2009年國家開工建設南水北調渠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迎移民彰顯大愛情懷

  翻開南水北調的移民史,鄧州市大規模安置移民已有三次:1961年,丹江口水庫大壩圍堰壅水,淅川縣4310人遷至鄧州插隊安置;1971年,丹江口水庫水位上升,淅川縣11927人遷至鄧州;2009年至2011年,鄧州分3批次安置淅川移民29835人,安置任務佔河南省安置總量的1/5,南陽市的1/3,是全省第一安置大縣,也是建國以來安置外遷移民數量最多的縣級市。

  為了實現移民親人“遷得出、留得住、安下心、能致富”的目標,鄧州人民騰出最肥沃的土地,修建最好的道路,蓋起最漂亮的學校,建成最美麗的移民新村;為了換取移民鄉親的滿意,鄧州上千名基層幹部,流盡眼淚,寫下無數感人的篇章。

  在鄧州,移民新村基礎設施高標準配套,水泥主次幹道實現了“村村通”、“戶戶通”,水電、照明、有線電視網線、電話線配送到戶,建成了高標準新村村部、學校、小超市、遊園、圖書室、文化茶館等各種設施,移民新村成了鄧州新農村建設中最靚麗的風景線。

  自1961年開始,淅川縣的命運就與鄧州緊緊相連,鄧州視淅川為兄弟,更視移民為親人。鄧州不僅接納了淅川4.6萬餘移民,無償出讓土地5.68萬畝;為支援淅川縣“移民後靠自安”的要求,1972年冬,鄧州更是將原屬於鄧州的厚坡、九重兩個鎮30萬畝土地,連同“渠首”這張名片也劃歸淅川。

  藍天凈土承載責任擔當

  鄧州市委書記史煥立告訴筆者:“近年來,鄧州堅持‘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原則,站在保障京津人民飲水安全的高度,不斷改善丹江口庫區水源品質和周邊生態環境品質,著力創造源頭和渠首市水藍地綠的生態環境。”

  2010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鄧州段正式開工,其總幹渠全長37.4公里,途徑該市4個鄉鎮;更由於彭橋、杏山兩個鎮(區)與丹江口水庫直接接壤,水源地面積33平方公里,湖岸線20公里,流域面積150平方公里,所以鄧州2369平方公里面積全被納入《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範圍。

  史煥立説,新時期,鄧州人民繼承當年的渠首會戰精神,開始了保衛水源地“藍天、碧水、鄉村清潔”行動新征程。

  “藍天行動”,引導農民大力發展沼氣等新型能源,減少空氣污染,同時以補貼的形式,大力推進太陽能進村入戶,目前全市83%的農戶用上了清潔環保的太陽能;為保護庫區水源品質,該市先後放棄11個開工建設項目,工業産值損失10億元,稅收損失2.5億元。

  “碧水行動”,以加強城鄉衛生死角管理為目標,控制傳染源,凈化地表水、地下水,目前鄧州已建成污水處理廠1家,日處理能力30000噸;建成垃圾處理廠1個,日處理能力280噸;鄧州還特別加強水源地周邊農村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禽畜養殖污染防治等工作;重點建設彭橋污水處理廠、彭橋垃圾處理場、杏山垃圾轉机站、杏山小流域治理和鄧州市水環境監測站5個項目,還水源地周邊一個潔凈的生態環境。

  “鄉村清潔行動”,是在廣大農村推行改水、改廁、改廚、改圈、沼氣池(四改一池)工作,適時、適度推進美化、綠化、硬化、亮化工作,建設優美的農村環境。近年來,該市共投資2000多萬元,對61個村進行了農村環境連片綜合綜合整治,創建省級生態鄉鎮2個,省級生態文明村25個,市級生態文明村98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