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成為資本凈輸出國 外貿發展格局發生轉變
- 發佈時間:2015-01-20 06:58:57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馬藝文
近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情況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昨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2014年,我國對外投資規模首次超過吸引外資規模,“我國實際上已成為資本凈輸出國。這是我國從經貿大國邁向經貿強國的重要標誌。”業內人士表示,對外投資規模超過吸引外資規模,意味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主要依賴出口、引資的發展格局發生了重大轉變。
發佈
對外投資首超吸引外資
商務部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首次突破千億美元,達到1029億美元,同比增長14.1%;實際使用外資約1196億美元,同比增長1.7%。
“如果加上我國企業在國(境)外的利潤再投資和通過第三地的投資,我國的對外投資規模已首次超過吸引外資規模,我國實際上已成為資本凈輸出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昨天表示:“這是開放型經濟發展到較高水準的普遍規律,也是我國從經貿大國邁向經貿強國的重要標誌。”
我國對外投資和吸引外資的結構也在進一步優化。2014年,我國對發達國家投資增長較快,其中對美國投資增長了23.9%,對歐盟投資增長了1.7倍;對服務業投資增長27.1%,佔比提高到64.6%。而在利用外資方面,去年我國服務業吸收外資佔比增至55.4%,高出製造業22個百分點,成為吸收外資新的增長點。
解讀
外貿發展格局發生轉變
對外投資規模超過吸引外資、成為資本凈輸出國意味著什麼?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標誌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主要依賴出口、引資的外貿發展格局發生了重大轉變。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訴記者,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是國際産業轉移的接受國,而對國際資本市場的參與較少。對外投資規模超過吸引外資規模,意味著我國在國際市場上不僅可以與其他國家實現商品交易等對外貿易領域的優勢互補,還能參與資本投資,使我國的外貿形式由單項交換轉變為雙向交換。
“其實,很多商品輸出都會遇到貿易壁壘。而投資輸出就不同,通過境外投資輸出,我們可以在當地建廠生産商品,也可以利用當地的資源、人力和技術,這是質的轉變。”白明説。
對外投資把握兩大方向
多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雖然我國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投資規模正在逐年擴大,但總體來看,目前我國的對外投資仍主要集中在不發達地區。目前,商務部已經確立了“備案為主、核準為輔”的管理方式,除了敏感國家(地區)和敏感行業外,對外投資一律改為備案制,這大大提高了企業境外投資便利化水準。
“未來中國的對外投資應把握兩大方向:一是不斷合理替代商品貿易,尋求適合的投資領域;二是過去我國在大宗商品定價上比較被動,因此要在海外獲得稀缺資源。例如日本,他們就通過對外投資得到了很多海外礦山的股權。”白明表示。
相關
我國擬出臺外國投資法
據新華社電商務部昨天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投資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此法一旦通過,將實現外資三法合一,外商逐案審批管理模式將結束,進入“有限許可加全面報告”外資準入新時代。
根據徵求意見稿,將取消現行對外商投資的逐案審批體制,採取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外資管理方式,構建“有限許可加全面報告”的準入管理制度。即外國投資者在負面清單內投資,需申請外資準入許可;同時,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境內投資,不管是否屬於負面清單,均需履行報告義務。
在放寬外資準入、促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徵求意見稿完善了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外資促進和保護制度,並對外國投資企業的行為加強監督檢查,強化事中事後監管。(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