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長三角城市綠色轉型獲“高顏值”

  • 發佈時間:2016-04-08 21:25:12  來源:光明網  作者:伍月明  責任編輯:吳起龍

  長江經濟帶中,長三角城市群為龍頭,長江中游城市群為龍腰,成渝城市群為龍尾。近年來,長三角地區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推動大量産業轉型升級,與整個長江經濟帶的聯動效應日益明顯。江浙滬三省城市在經濟轉型中遇到了怎樣的“攔路石”,又將如何發揮自身優勢順利實現城市綠色轉型。

  江蘇南京:鄉村旅遊加快城鄉一體化

  十三五提出,要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就是要以人民為中心,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造福當地民眾。

【新常態 光明論】長三角城市綠色轉型獲“高顏值”

黃龍峴村一景 光明網記者伍月明攝

  旅遊文化産業作為新興的朝陽産業,成本較低、見效快,自然成為了不少區域産業發展的首選。當鄉村旅遊如雨後春筍般興起,也給當地帶來了一些甜蜜的困擾。

  以江蘇省南京市的黃龍峴村為例,茶園、果林蔥郁,魚塘鑲嵌青山綠水間,遊客結伴而至,享“隱居”生活。

【新常態 光明論】長三角城市綠色轉型獲“高顏值”

黃龍峴村一景 光明網記者 伍月明攝

  回溯2014年,黃龍峴村卻不是這般光景。當它被納入美麗鄉村名錄後,村子不堪重負。南京市江寧街道牌坊社區書記張慶笑説:“遊客説要吃那個黑色老母雞,村民便滿村子抓雞,其他散養的雞嚇著到處亂竄,當時整個村子活生生變成了動物園。”當農家飯供不應求時,村民們甚至自行支招:把綠化帶變為了菜地,批發大量土雞在村裏散養,為了省事直接在水潭裏殺雞洗菜……

  張慶介紹,村民漸漸意識到這樣的方式得不償失,便自發推出《村民環保公約》,通過村民之間的互相監督,一同保護美麗家園。

  儘管目前我國的鄉村旅遊的經營模式還不夠成熟,缺乏長遠發展的理念和現代的經營管理,但值得肯定的是鄉村旅遊已經開始帶動村民致富,同時加快城鄉聯動、城鄉一體化的進程,助力建設美麗中國。

  浙江紹興:治水撬動産業轉型

  生態的保護是美麗中國的基礎,併為城市轉型升級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2016年是“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環保工作推進的關鍵時期。堅持綠色發展就是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方針,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新常態 光明論】長三角城市綠色轉型獲“高顏值”

紹興八字橋 光明網記者伍月明攝

  紹興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南生態宜居水城,是如何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在城市建設中,在轉型升級中有著怎樣的痛點?

  紹興境內共有6759條河流,總長10887公里,居浙江省首位。在歷史上,曾衍生出了著名的“三缸”經濟、“三缸”文化(酒缸、染缸、醬缸),如今紹興的輕紡、化工、釀酒等高污染、高排放産業也佔有較高比例。

【新常態 光明論】長三角城市綠色轉型獲“高顏值”

紹興鑒湖一景 光明網記者 伍月明攝

  豐富的水資源,形成了紹興的産業對水的高度依賴,治水也成為了刻不容緩的事情。

  浙江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為突破口倒逼轉型升級。“五水共治”戰役打響之後,紹興市組織實施了治污“六大硬仗”、“十大攻堅”,全面加強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數據顯示,2015年全市共實施河道綜合整治304.8公里,超浙江省定任務的一倍;完成“五水共治”投資188.6億元,超過省定任務的46.1%……

  正如紹興市委書記彭佳學所説,紹興還將以昂揚鬥志繼續抓治水,深入實施“重構紹興産業、重建紹興水城”戰略部署,讓紹興回歸江南水鄉風貌,續寫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篇章。

  烏篷欸乃,槳聲燈影;枕河而居,以舟代步,是老紹興人共同的記憶,也能成為當代人可睹見的紹興之美。

  上海:綠色發展引領城市空間轉型

  以綠色發展引領城市轉型升級,打造出市民公共的綠色空間。

  “十三五”規劃提出,要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構建高品質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創新驅動帶、協調發展帶。

【新常態 光明論】長三角城市綠色轉型獲“高顏值”

浦江西岸開發中 光明網記者伍月明攝

  黃浦江是長江的最後一條支流,也是上海的母親河。上海是如何保護長江的“末梢”環境,在浦江兩岸的開發上下了怎樣的功夫?

  上海市浦江開發辦公室副主任朱劍豪介紹,近代以來,浦江兩岸地區集中了上海主要的工業、港口碼頭,甚至存有不少污染的企業。它們每年為上海貢獻了可觀的利稅,但也佔據了黃浦江的黃金岸線,帶來嚴重的污染。

  2002年,黃浦江兩岸地區綜合開發啟動,黃浦江兩岸的産業迎來了新的轉型期,黃浦江兩岸逐漸脫離了原有定位碼頭、工廠等老工業場所定位。

【新常態 光明論】長三角城市綠色轉型獲“高顏值”

浦江西岸一工廠內景已成影片拍攝地 光明網記者伍月明攝

  對於浦江兩岸的開發,朱劍豪坦言並不容易,要將以生産為重轉移為以市民公共空間為重,需要兼顧多方主體的利益,目前正在摸索共贏的方式來解決。希望能在浦江兩岸打造良好的生態效應、獨特的文化魅力和豐富多樣的空間環境,引領上海走入生態文明的綠色篇章。

  如今,為了更好地還江於民,黃浦江東西岸正著力實施《黃浦江兩岸地區公共空間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使黃浦江擺脫了“東輕西重”的發展態勢,變革城市發展方式,為市民打造一個高端現代服務業集聚帶以及世界級的濱水公共開放空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