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27省公佈地方養老金實施方案 19地設10年過渡期

  • 發佈時間:2016-02-04 14:50:2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日前,廣東省政府印發了《關於貫徹落實的實施辦法》,規定並軌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告別“免繳費”時代,每月將繳納本人繳費工資基數的8%的養老保險費用。

  《法制晚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7個省區市落實了養老金並軌改革。在過渡性養老金髮放問題上,多個地方的細化方案均提出設立10年過渡期,確保“中人”的待遇不降低。

   已有27省份

  公佈地方實施方案

  2015年初,國務院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本決定制定具體的實施意見和辦法,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備案後實施”。

  各省份都在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進程,去年年底更是有多地密集公佈養老金並軌實施意見和辦法。

  2015年10月27日,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該年第三季度新聞發佈會上透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全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的備案工作已完成。

  2016年1月13日,廣東省政府召開全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啟動實施動員會議,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並軌”正式落地。根據廣東省政府印發的《關於貫徹落實的實施辦法》規定,改革的範圍包括機關及參公管理單位,行政類、公益一類二類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

  法晚記者統計發現,目前,已經有北京、雲南、甘肅、陜西、湖南、湖北、天津、黑龍江、四川等27個省份公佈了相關實施方案。

  各地的方案基本都遵照國務院的改革辦法,對政策出臺前後不同時期退休的3類人實行區別對待,同時設置“過渡期”。個人繳費和單位繳費的比例也都按照8%和20%執行。

  19地為“中人”設10年過渡期

  養老金並軌方案在地方落地,待遇是否會下降則成了“中人”關心的重點。

  法晚記者查閱各地發佈的相關文件發現,各地均明確,對“中人”實行過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準不降低。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的辦法。

  對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保持現有待遇並參加今後的待遇調整。對改革後參加工作的“新人”,退休後其基本養老金按新的制度計發,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對改革前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中人”,則在按新制度計發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髮給過渡性養老金,保持待遇水準不降低。

  在以上提到的27個省份中,有19個省份明確了過渡期時間,這19個省份分別是廣東、北京、雲南、甘肅、陜西、天津、黑龍江、山東、福建、吉林、遼寧、江西、廣西、寧夏、河南、內蒙古、重慶、安徽、浙江等地,均在意見中提出,對於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中人”設立10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過渡期結束後退休的人員執行新辦法。

  改革背景

  由於我國事業單位養老金比企業養老金高出3倍左右,很多人提出將雙軌制並軌的建議。2012年3月,這一建議在全國“兩會”上引起代表委員們的關注和熱議,對當前的養老體制進行改革、取消養老金“雙軌制”的呼聲日漸高漲。指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和企業職工一樣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其目的在轉機制並非降待遇。

  2014年12月,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議通過。

  隨著機關事業單位全面完成基本工資標準的調整,養老金“並軌”也正式進入實質性啟動階段。

  由於此次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推進,部分參加工作晚、職務較低的人員,增加的工資不足以完全彌補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出現“增不抵繳”的現象。對此,官方採取了措施,確保所有人繳納養老保險後當期工資都有增加。

  中央層面

  統一提工資以降低改革難度

  養老金“並軌”後,近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告別“免繳費”時代。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每個月到底要交多少養老保險費用呢?各地對於個人繳費工資基數的規定存在差異,繳費水準也存在差異。

  雲南、浙江、湖南、北京、遼寧、黑龍江、天津、山西等地均明確,機關單位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中的基本工資、國家統一的津貼補貼、規範後的津貼補貼、年終一次性獎金。

  而上海、陜西、遼寧的個人繳費基數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來確定。

  另外,為了降低養老金“並軌”難度,中央確定,從2014年10月1日起,全國機關事業單位在職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月每人平均將提高1200元左右(平均數據,具體到個人會有所不同),其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個人繳費600元左右(繳納個人賬戶養老金400元左右,個人繳納職業年金200元左右),從津補貼或績效工資中納入300元左右,實際凈增資300元左右。

  專家解讀 “並軌”讓養老金制度更加公平

  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在接受法晚記者採訪時説,在改革以前,機關事業單位部分人員在職期間不繳費,退休之後養老金由單位發放。如果單位退休的人越來越多,在職的人越來越少,那麼用於發放養老金的經費壓力就會比較大。

  由單位保障就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因為有些單位經費比較充裕,但也有些單位尤其是事業單位,經費準備不是那麼充足,就會影響養老金髮放。可以説,此次改革的關鍵就在於是由單位承擔風險,還是社會來共同承擔風險;改革的目的就是使這個養老金的發放更具可持續性。

  “因為涉及利益的調整,養老金‘並軌’改革是比較複雜的。有些單位在改革後,個人養老金待遇有所提高,那麼這部分人的繳費積極性就比較高。”褚福靈表示,對於在職職工人數較少的單位,改制時還需要做一些基金方面的測算。

  從繳費角度來講,養老金繳納制度實現多繳多得、更加公平,是最大的一個進步。繳納養老金是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權益,也是他們應有的待遇。只有繳費才有領取的資格。改革後實現風險共擔。不繳費,可能就會導致養老金髮不下來。

  另外,對於社會上有些聲音反映公務員工資上漲,加薪卻不抵繳的現象,褚福靈表示,不能將工資上漲完全等同於落實養老金並軌的舉措,“工資上漲是消費水準等因素決定的,不能和養老金掛鉤。”褚福靈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