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熱議京津冀一體化:2300公里斷頭路如何接通
- 發佈時間:2015-08-03 09:07:25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今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完成頂層設計,這一國家戰略部署緊鑼密鼓,進入正式實施階段。
去年兩會前夕,中央重啟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從成立以政治局常委領銜的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啃利益調整的“硬骨頭”,到今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完成頂層設計,這一國家戰略部署緊鑼密鼓,進入正式實施階段。
與長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因地處京畿重地,在區域發展格局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意義。作為一體化進程中薄弱的一環,河北面臨包括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産能過剩下的結構調整、一體化進程下的産業轉型等多重考驗。
8月1日,在2015(夏季)崇禮中國城市發展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核心是要打通要素自由流動的通道,要素的市場化改革應該成為當務之急。
別忙著爭什麼副中心
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要在交通、生態、産業三個領域率先突破。在論壇上,王一鳴提到京津冀面臨特有的矛盾和挑戰,區域發展落差特別大、市場化發育程度相對滯後、優質資源過度集中、大城市病突出、生態環境矛盾特別突出。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的一個很重要途徑就是,面向未來,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
“斷頭路”成為民眾最直觀的感受。據媒體報道,京津冀三地之間的“斷頭路”多達2300公里。一位河北省官員曾經對媒體表示:“八通線地鐵到燕郊也就是十分鐘車程,但誰也不願意去修。‘斷頭路’在河北和北京交界處比比皆是!”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説,“京津冀一體化”看起來是一個區域問題,實際上也是城市問題。因為整個大區域所有的點都在城市,解決好城市發展,解決好城市和交通的關係,對未來的“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前景會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論壇舉辦的前一天,7月31日,北京(張家口)成功獲得2022冬奧會舉辦權,張家口崇禮縣將承擔諸多雪上項目賽事的舉辦。崇禮縣城距離張家口50公里,位於河北省西北部,距北京220公里,距天津340公里。因為申奧成功,崇禮一舉成名為世界所知。
李鐵認為,如果更好地建設交通,會帶來更多的區位改變。申奧成功了,如果高鐵修建到崇禮,再加上高速公路,崇禮、張北、沽源都會發展。這説明只要政府搞好服務、搞好交通,剩下的事情交給市場決定。
他説,所以要尊重市場的規律,而不是人為地去劃分什麼副中心和節點等。政府要做好政府該做的事情,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特別要搞好京津冀周邊的交通設施建設,而這些交通設施建設不一定都是高速公路。城市的交通設置要更多地考慮絕大部分普通人的需求。這是政府該做的事情。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規劃院院長沈遲接受採訪時表示,河北要更好地從政策上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提高公共服務水準,“不要忙著爭這個城市是副中心,(還是)那個城市是副中心。”
生態和水的制約並沒那麼嚴重
今年4月,決策層通過京津冀一體化的頂層設計——《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近日逐步公開,北京控人納入其中。這是考慮了生態環境、土地資源、交通等綜合承載能力的結果。“水短板”成為這一指標出臺的關鍵因素。
不過,李鐵在上述論壇上提到,其實生態和水的所謂制約性問題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過程當中不是非常嚴重的問題。2012年,他們曾經做了一個北京的人口控制調查。結果顯示,北京現在人口2151萬人的用水量和上世紀80年代的用水量是一樣的,都是35億立方米。李鐵説,這是因為城市人口越多,城市的密度越高,用水的效率越高。而過去工業和農業的用水極其粗放,人口大幅度增加,通過城市的功能提升水的利用效率,這是非常重要的趨勢。
與之對應的是,河北用水問題非常突出,地下水的開採已經到了近乎枯竭的地步。李鐵説,河北7100萬人口,城鎮化率45%,還有大部分農業人口用水極其粗放。
他説,要真正解決生態和資源環境問題,特別是水的問題,是需要通過城市化來解決的,是通過人口的高度集聚解決的。
此外,李鐵説,功能疏解不能改變人口聚集的格局。在一個13.6億人口的大國,人口向特大城市集聚的規律是不可能改變的,只有集聚才有可能形成它的輻射和外溢。
環京津冀帶可考慮農業先行
作為中國最具活力的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無疑在開放程度、創新能力、經濟發展等諸多方面,都處於國內領跑地位。但是,由於行政體制的差異、有效協調機制的缺乏等原因,京津冀始終落後。
在論壇上,中國科協副主席、廣西壯族自治區原副主席陳章良説,長三角和珠三角的農民生活跟城市人生活沒有太大差異。但奇怪的是,隨著渤海灣的經濟崛起,圍繞北京的河北,經濟並沒有被帶動迅速發展,反而是燈下黑。
陳章良稱,前不久,北京市委、河北省委、中國科協共同進行調研,他帶隊走了環北京的14個縣。
前年供應北京的蔬菜達到1080萬噸,北京郊區農民供應的蔬菜只佔28%,自給率不足30%。超過70%以上的蔬菜需要由外地供應,大量的蔬菜來自山東濰坊和壽光。“為什麼北京周邊,河北省的幾個縣無法近距離提供蔬菜給北京呢?”陳章良稱,一部分報告已經交給了京津冀一體化辦公室,希望能夠解決這個事。
另外,他在調研中發現,有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京津冀一體化周邊農民。一是農民收入不均衡,一路之隔,北京農民和河北農民的平均收入相差超過2倍;二是水資源分配成問題,為保證北京供水安全,控制北京上風口、水源上游的張家口和承德,不許有污染的工業,“甚至不許種水稻,因為水稻用水”;三是大氣污染導致農業生産的問題。
陳章良説,他們基於這三個問題進行研究,最後給中央建議。無論如何,在“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過程中,農業應該走在前面。為解決農業發展,應該有頂層設計,在生産佈局中,生産優質的農産品。
陳章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在給京津冀一體化辦公室的建議中,希望通過京津冀一體化頂層設計,能夠有一個佈局,將河北靠近北京的14個縣,做規模化、集約化的現代農業園區,而非小塊生産經營,可以考慮建設50~100個園區,一個區一個特色,承載各種蔬菜、水果,解決大城市食品安全問題,以園區推動整個農業的改革。
陳章良説,交通沒有一體化,使得整個河北生産的農産品進京非常困難。因為辦進京證老半天,還沒有用幾天就失效了。他們調研了一個蔬菜運輸公司,一個月被北京警察罰600多分,換了50多個司機。“600多分,怎麼京津冀一體化,車都無法先通,又怎麼叫一體化呢?”
建設農業園區還有休閒農業的作用。陳章良説,可以考慮設計薰衣草、紫蘇、鬱金香等園區,薰衣草還可以加工成香精。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後,變成産業工人,在園區打工,獲得工資收入,效益非常明顯。但是“不能重復建設,要做好頂層規劃設計”。
冬天遊客紛至遝來,在崇禮滑雪。夏季,滑雪道上會長出來很多野生花朵。陳章良觀察,大概有24種,其中有十多種花在北京都沒見過,特別漂亮。冬天滑雪、春夏賞花,還可以在山間徒步,陳章良認為,休閒農業將極大地帶動農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