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博鰲吁築命運共同體 亞洲望經合再上臺階

  • 發佈時間:2015-03-24 13:2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一年一度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將於本月26日拉開大幕。今年論壇的主題為“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在當前亞洲經濟風險加大、地緣政治衝突抬頭等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凝聚合作共識,料將成為本屆論壇的核心議題之一。

  在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看來,目前亞洲地區的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由於各種原因一些國家在政治安全領域矛盾增多,亞洲國家之間的共同利益會因此受到影響甚至被邊緣化。

  周文重強調,在此背景下,亞洲各國有必要聚焦共同利益,凝聚互利共贏的合作共識。因為無論面臨怎樣複雜的挑戰,存在怎樣的具體分歧,亞洲各國的共同利益是不可分割的,亞洲各國的命運是共同的。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亞洲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運作的不確定性有所增加,其風險主要來自於美元加息預期和全球風險偏好轉變等。受此影響,亞洲新興市場的資本流入,特別是債權資本流入的基礎開始出現鬆動,有可能引發亞洲市場新一輪的金融動蕩。

  此外,區域內一些地緣政治衝突對於亞洲近年來脆弱的經濟復蘇亦造成衝擊,特別是考慮到亞洲區域內的一體化進程本來就比較緩慢。

  根據博鰲亞洲論壇發佈的《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5年度報告》,種種跡象顯示亞洲經濟的一體化進程正在放緩。在金融領域,亞洲主要經濟體的金融開放度在2013年沒有發生明顯變化。亞洲內部金融市場規模較小,對美國和歐盟等外部金融仲介的依賴程度較高。

  亞洲內部的中間品貿易最能反映亞洲內部國際生産網路的發展,數據亦不理想。根據《報告》,2011年亞洲內部中間品貿易的增長率為7%,2012年為8%,2013年下降為5%,反映出亞洲區域內生産網路發展缺少持續增長的動力。

  談及亞洲經濟一體化放緩的原因,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林桂軍指出,此前亞洲經濟趨向融合主要原因是來自於歐美的牽引,包括産業的梯度轉移等因素;而目前歐洲經濟持續低迷、美國開始實施産業調整政策,外部需求的不足使得亞洲一體化進程放緩,尋找新的內生動力成為亞洲的當務之急。

  林桂軍給出的“藥方”是擴張亞洲內部市場。“亞洲區域內市場特別是最終品市場的規模仍較小,如果能夠擴張市場規模,更多的中間投入和最終品將由發達國家市場轉入本地區,亞洲可能獲得新的增長動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亞洲的政策制定者們應協同合作,降低貿易壁壘。”

  事實上,區域合作歷來是博鰲論壇的重點。本屆年會選取了受到熱議的東盟共同體、東亞經濟共同體、“一帶一路”與亞洲互聯新模式、“南海:雙軌思路與合作共贏”、“超越冷戰思維:新的亞太安全架構”等話題,邀請參會的相關官産學界人士發表真知灼見。

  除了降低貿易壁壘外,在林桂軍看來,金融問題也將成為本屆博鰲論壇的熱點。過去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儘管也在嘗試推進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一體化進程,但就實際情況而言,效果並不明顯。中國目前已經積累了較為充分的基礎設施建設經驗和資金,且亞洲國家對於發展基礎設施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因此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建設有利於更好地滿足前述需求,為進一步完善亞洲的分工生産網路提供金融支援。

  帶著對各種熱點的關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將再次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來自近49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名媒體人將參與論壇報道。周文重表示,希望通過博鰲這個平臺,將亞洲的聲音傳播得更遠,將亞洲的共識凝聚得更多。(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