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鄭州近70年擴大75倍 建成區面積392.8平方公里

  • 發佈時間:2015-07-14 14:31:21  來源:大河網  作者:劉瑞朝朱琨  責任編輯:李春暉

  核心提示|鄭州歷史悠久,“身體”卻正青春,個頭兒噌噌地長。近日,大河報記者獨家從鄭州市相關職能部門獲悉,鄭州市區建成區新的面積已測量完畢,截至2014年年底,市區建成區面積達392.8平方公里。記者向鄭州市規劃局核實了這一數據,並了解到鄭州市最新全市域面積為637.42平方公里。歷經風雨近70年,鄭州市區的面積擴大了75倍,其中近十年增大70%。

  數據

  鄭州市區建成區最新面積有多大?

  392.8平方公里!鄭東新區個頭最大長速最快

  鄭州市規劃局總師辦有關負責人解釋稱,這392.8平方公里,統計的含市內五個行政轄區和三個開發區。其中,鄭東新區的面積最大,去年鄭東新區加上所屬的白沙園區,建成區面積達到了85.19平方公里。而在市內五區中,金水區的面積最大,為72.23平方公里。其中,鄭東新區的建設速度明顯高於其他區域,去年比前年增加了13.91平方公里。

  而鄭州最新全市域面積為637.42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中牟、鞏義、新鄭等各縣(市、區)的建成區面積。所謂建成區,便是行政轄區內已經成片開發建設,且市政公用設施基本具備的區域。

  據鄭州市城鄉規劃協會相關人士介紹,1948年,鄭縣解放,設置鄭州市;1954年,河南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而1948年時,鄭州市區面積僅有5.23平方公里,人口16.4萬。近70年時間,鄭州市區建成區面積擴大了75倍。

  解讀

  鄭州的個頭是咋量出來的?

  每年用衛星遙感量城中村、水域不在其中

  記者了解到,每年年底規劃局就會向各個行政轄區下發通知,要求上報各區的建設項目建成規模。各區將數據上報以後,規劃局會根據國土資源部衛星遙感系統,在精確度較高的衛星雲圖上進行對照,隨後再去現場做進一步踏勘。確定無誤後,再將數據收錄統計。

  記者了解到,這個“個頭”測量精算到只算“城”不算“村”。記者從鄭州市規劃局了解到,尚未進行城中村改造的都市村莊,並不在統計範圍之內。只有拆遷已完成,且改造項目手續齊全,已開工地基建設,才被規劃部門統計在內,比如都市區赫赫有名的陳寨,從嚴格意義上來説,並不算在建成區以內。

  測量中,房産居所,以及市政道路、綠地公園都會被統計在內。不過,像金水河、熊兒河、東風渠等因不屬於基礎設施,被排除在外。西流湖、龍湖、龍子湖、如意湖等這些個大臉寬的水域,也不在建成區統計之內。這也就意味著,鄭州市市區實際面積要大於392.8平方公里。

  對比

  規劃、統計兩數據“打架”?

  都力證10年間增長了70%,“標準不一”

  記者了解到,上述方式對城區面積進行統計,是最近十年才逐漸成熟起來的,鄭州長勢的參照係可以追溯到10年前(詳見10年數據)。從2004年的230.08平方公里開始,平均每年都以20平方公里左右的速度在生長,2014年更是比2013年“長胖”了近30平方公里。初步計算,從2004年到2014年,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增長了約70%。

  記者在鄭州市統計資訊網上看到,每年度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公報》會對市區總面積、市區面積和建成區面積進行統計。其中,2004年市區建成區面積為243.3平方公里,2014年為412.7平方公里,與規劃口的數據增長速度相當。

  兩個數據雖然“打架”,但彼此相差不多,究竟哪個更準確一些?鄭州市規劃局一位負責人説,統計局數據是以發改委標準來統計的,即按照每年度的用地指標來算,而規劃局的數據則是在相關區域基礎設施完善建成、地下管網都已建好的前提下,才會被統計進去。兩者是統計標準不一,但無所謂對錯。

  節點

  1

  “200+”時代

  2004年前,鄭州市區的面積有多大?從鄭州市統計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可以看出,1999年鄭州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124.72平方公里,2000年增至133.2平方公里,2001年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137.5平方公里。2002年的增長速度也不明顯,僅比前一年增加了3.7%,面積為147.7平方公里。

  2003年,市區面積突然大幅度增加,漲幅環比增加了44%,市區建成區面積達到了212.4平方公里,尤其是鄭東新區33平方公里起步區規劃開始實施,鄭州市區的“體型”自然隨之增大。

  2

  “400+”時代

  鄭州市區的發展方向比較明確,記者通過對照2009年和2014年兩張建成區面積地圖發現,西部的中原新區和東部的白沙園區,是近5年來開發建設最為明顯的區域。2009年,建成區最東界還在京港澳高速兩側,2014年,則來到了萬三公路兩側。

  而萬三公路,就是107國道新址。作為一條南北向的重要通道,107國道的幾次東遷,正好是鄭州中心城區外擴的最佳見證,面積即將進入“400+”時代。

  分析

  1

  實力“Strong”or“虛胖”?

  “這個速度,在全省範圍內毋庸置疑是最快的,在全國省會城市中都是靠前的。”河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耿明齋告訴記者,鄭州作為河南省的省會,在全省形成“單中心”的強勢,全省的資源要素都向鄭州聚集,再加上鄭州在中西部地區交通樞紐的作用,省域之外的要素也在向鄭州集聚。除了“地利”,鄭州還有處在工業化高速發展、城鎮化逐步推進的“天時”階段,城市擴張符合發展規律,也是實力的展現。

  2

  特點孤單的“單中心”

  “不同於廣東有廣州和深圳、浙江有寧波和杭州這樣的雙中心模式,鄭州是單中心的狀態,沒有第二個城市給它分流。”河南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宋向清表示,“單中心”雖然能展現獨挑大梁的實力,但是卻對城市配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市民福利、城市基礎實施、交通都需要跟上城區面積的擴大。耿明齋也表示,鄭州的短板在於沒有高水準的高校和科研機構,“體量有了,卻難集聚高端人才”。

  3

  潛力已然“特大城市”

  “不管是面積,還是人口,鄭州肯定已經是特大城市了。”耿明齋表示,2013年官方數據常住人口是440多萬,但實際數量可能遠遠超過六七百萬,這在中西部城市都算“個兒大”的。“還有擴張空間,一個時期內速度也不會降下去。”耿明齋表示。他同時建議,應儘快啟動大鄭州都市區的規劃,把縣市區也納入到鄭州都市區規劃的大盤子,另外,“鄭汴洛焦新許”的中原城市群也要啟動一個統一的規劃,“只有這樣才能呈現集聚效力,也更加把城市擴張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連結

  鄭州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平方公里)

  2004年230.08

  2005年262

  2006年282

  2007年294

  2008年303

  2009年310

  2010年316

  2011年328.06

  2012年346.3

  2013年365.61

  2014年392.8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