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農民工回流難解中西部用工荒 高級藍領一將難求

  • 發佈時間:2015-04-08 06:41: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謝淩宇

  一邊是不願再當“工漂”,回流家鄉意願強烈的農民工,一邊是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縮減招聘計劃的企業。這個春天,農民工求職“有點難”。

  與此同時,當前用工市場結構性矛盾等老問題依舊突出,新生代農民工求穩定、求保障的需求遭遇企業經營困局,使今春求職難與招工難“雙難碰頭”現象較往年更為明顯。

  農民工回流倒逼企業比拼軟實力

  受沿海製造業企業加快轉型升級、陜西本地招商引資力度加大、市場主體增多等因素影響,今春陜西農民工“回流”加速,外地企業對務工者吸引力進一步趨弱。

  在蘇州一家製造業企業工作1年後,20歲的陜西省藍田縣農民工王增光決定回西安求職。“我也知道這邊的收入比沿海低一些,但綜合考量,離家近可以照顧父母,氣候飲食更加習慣,生活成本也低。”儘管還沒有找到心儀的工作,但王增光已經決定不走了。

  在西安,往年用工數量不菲的外地企業也大為減少。常年負責為江蘇無錫電子消費品企業招聘員工的無錫市錦通人力資源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孫天盈説,2013年公司還在陜西招了200多人,今年只招了不到100人,招聘計劃基本完不成,外地企業招人一年比一年難。

  “統計顯示,從2013年至2015年,西安市被調查企業中,外地員工佔比從41.5%下降到33.1%。”西安市職業介紹服務中心策劃諮詢部部長張戰倉説,雖然每年被調查企業樣本不同,絕對數字不可比,但從外地員工佔比連續三年下降情況看,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的趨勢已非常明顯。

  截至2014年底,陜西累計登記註冊各類市場主體174.5萬戶,註冊資本2.8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87%和35.27%。市場主體的快速發育使勞動力出省務工意向進一步削弱。陜西省勞務交流指導中心主任付鯤鵬説,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在陜西省內就業的農村轉移勞動力為393.6萬人,佔到總數的56%。西部地區作為勞動力“蓄水池”的功能愈加明顯。

  受此影響,陜西本地一些企業紛紛拿出更加優厚的福利待遇,以“軟實力”比拼吸引更多從沿海歸來、對工作舒適度、愉悅度要求更高的務工者。記者走訪西安、咸陽多家企業了解到,週末雙休、帶薪休假、五險一金已成為不少企業“標配”。

  加油員幹滿3個月升為加油班長,收銀員半年後升為收銀主管……陜西一家大型石油公司在招聘時承諾了清晰的晉陞渠道。公司招聘專員程謙表示,作為服務類行業,加油站工作辛苦、流失率高、招人難留人更難。儘管公司的薪資待遇在業內並不算低,但要想招聘並留住多數年齡在20歲左右的年輕員工,必須要讓他們看到光明的發展前景。

  “求職難”加劇 零工市場趨熱

  當前,陜西用工市場結構性矛盾依舊突出。同時,企業用工量穩中有降、出現經營困難難以滿足農民工日益增長的“求穩定、求舒適”需求,使今春“求職難”現象較往年更加凸顯,更多務工者因無業可就轉而投向零工市場。

  首先,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一線普工和技術型工種“雙短缺”,從季節性缺工轉為常年缺工,低端製造業和傳統服務業用工緊張呈現“常態化”,企業“招工難”現象依然普遍存在。

  付鯤鵬説,西安80後、90後新生代農民工已佔到總數的60%,工作枯燥、待遇偏低、發展前景不佳的流水線普工對其吸引力十分有限。與此同時,擁有一定技能的“高級藍領”依舊“一將難求”。在西安市閻良區,8成受訪製造業企業反映招收專業技能産業工人越來越難,企業之間挖工人現象普遍。

  安康市勞動部門反映,當地輸出的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由於缺乏必要的專業技能,大多只能從事裝卸、搬運等粗重體力勞動,就業面較窄。而一些承接東部産業轉移的企業,也因此難以招到合適的技術工人,用工滿足度“不甚理想”。

  同時,部分建築業及製造業企業受宏觀經濟影響縮減招聘計劃,崗位供給不足加劇“求職難”。付鯤鵬説,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陜西員工人數50人以下和1000人以上的單位招聘人數同比減少54.9%和43.57%。“建築業是吸納就業大戶,但經濟形勢對建築業市場衝擊很大。戶縣一家負責給房地産企業招工的勞務仲介公司往年此時生意火爆,今年竟然沒有接到一個招工單子,説明地産企業的招工意願在萎縮。”

  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近期的一項企業景氣調查顯示,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不減情況下,多數企業招工意願不明顯,多采取精簡瘦身政策。部分企業隨著新設備和工藝的引進,勞動生産率逐步提高,降低了普工招聘數量。

  西安晟航數控機械有限公司生産主管馬永安説,因就業市場不景氣,老員工不敢辭職,公司今年節後離職人數較往年減少5成,企業也因此縮減招聘計劃。“一留一減”減少了崗位供給,造成求職難更加凸顯。

  此外,新生代農民工要求漲薪、求穩定、求舒適、求保障的剛性需求遭遇企業經營困境,企業人力成本上升,漲薪、交社保更加力不從心。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工作人員雷和平説,他們在調查中發現,多數企業反映當前工人對工資水準、生活配套、工作環境、自身發展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企業因為實際情況往往難以滿足,導致工人流失率非常高。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與往年多數企業都會在春節後調高薪資一至兩成相比,今年許多企業“按兵不動”,不漲薪的明顯增多。人社部門統計顯示,陜西戶縣65%的企業今春不願或無力調整工資。陜西華茂儀錶有限公司招聘主管張麗説,“今年恐怕是最為困難的一年,原材料成本不斷增加,客戶又要求降價,員工喊著漲薪,經營難以為繼。迫於壓力,公司今年沒有漲薪計劃,咬著牙也只能給員工繳納養老保險‘一金’。”

  受此影響,西安市文藝路、車家堡等多個以打零工為主的街頭勞務市場在多年遇冷後又重新趨於火爆,許多往年不願打零工的新生代農民工也委身於此。“誰不想找長期穩定、交社保、有保障的工作,但這類企業不多,工資又不漲,那還不如打零工來錢划算。”寶雞市陳倉區農民工杜拴平説。

  企業和用工者有“三盼”

  業內人士認為,企業“招工難”將加速陜西當地産業升級步伐,一些低端製造業和傳統服務業或退出市場,“求職難”則將倒逼求職者主動接受培訓、提升技能,有利於勞動者整體素質提升。在“雙難碰頭”背景下,企業和用工者普遍有“三盼”。

  第一,企業期盼國家減輕稅費負擔,對企業和個人繳納社保給予更多補貼。一些企業主表示,較高的稅負和社保繳納比例讓企業“不堪重負”,建議國家能夠推動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負擔。部分農民工也坦言,隔夜的“金子”終究不如到手的“銅元”,社保繳納負擔重降低了繳納意願。

  第二,職業技能培訓更加便利且有針對性,創造更多優惠條件鼓勵農民工自主創業。陜西咸陽農民工高鴻説,現在政府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種類很多,但牽頭部門也多,較為零散缺乏針對性。“青壯年勞力都進城務工了,一些培訓還在村裏進行,哪能招到人。”

  高鴻希望,政府能整合培訓資源,聚合在城市的務工者,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培訓。同時加大對農民興辦專業合作社、開辦家庭農場的扶持力度,讓一些無法融入城市的農民工能在家門口致富。

  第三,務工者期待企業用工更加規範,融入城市更加便利。採訪中不少求職者都聲稱自己曾經遭遇被拖欠工資、不簽訂勞動合同情況,期待勞動監察部門能加大執法力度,創造更加規範的就業環境。

  “推動産業升級和城鎮化不是一句空話,要從根本上解決用工難問題,必須要把農民工穩定在城市成為産業工人,不要成為‘候鳥’。如果我們能夠在城里落戶,孩子上學、老人看病更方便,誰願意到處奔波?”甘肅慶陽80後農民工王小明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