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6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調查報告 > 正文

字號:  

調查:95.9%受訪者認同創業者改變中國社會

  • 發佈時間:2016-02-01 15:46:02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這一年,最活躍的是青年創客。一方面,他們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另一方面,這些年輕人所做的事業,正在改變億萬人的生活。在“雙創”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的青年願意大膽追逐夢想。

  近日,中國青年報聯合智聯招聘所作的專項調查顯示:如果有機會,83.3%的受訪者會考慮創業;95.9%的受訪者認同創業者正在改變中國社會。5154人參與了此項調查,其中90後佔59.7%,80後佔32.6%。

  85.9%的人認為創業者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對於甘肅省隴南市成縣長溝村的李國慶來説,創業是讓自己的年收入從2000元變成4萬元後的“狂喜”。網際網路使原本閉塞的家鄉連接了全世界,中藥、土雞、土蜂蜜大量外銷。現在,李國慶家蓋起了小樓,新購了傢具電器,住在縣城的表哥還得向他請教如何使用微信充話費。

  調查顯示,85.9%的人認為創業者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在一家三甲醫院從業近30年的眼科主任王芳,對此有著深刻體會。她一上午的門診量有40個,以前只要出診她就要狠心把央求加號的人拒之門外。這一年來,她發現因為得點小病就來醫院找她的人變少了,一大原因是一些移動醫療創業公司給很多醫生開通了線上問診的賬號。有了這部分分流,大部分病人是有疑難雜症“真正著急的”,這讓她倍感欣慰。

  47年來從未見過陽光的李志斌,對世界的感知,除了20平方米按摩店裏的聽聞,全靠一部智慧手機。他會用讀屏軟體和朋友聊天,能夠在電子聲中“瀏覽”新聞,甚至去購物網站買東西。

  當他在“雙12”刷著手機購物的時候,在深圳,有幾個和他一樣的人,正守著電腦螢幕,頭戴耳機,雙手飛快地操作著程式。一家名為“資訊無障礙研究會”的社會企業吸納了這些視障工程師,其全新的商業模式引發了網際網路“三巨頭”的關注,在一年時間裏,他們合作解決了數百個無障礙程式失誤。上百萬個“李志斌”不用再因為看不見而難過。

  75.6%的人願意去創業公司工作

  創業公司吸引著野心勃勃的年輕人,但並不是每個人都了解身在其中的辛苦。剛來北京就加入了O2O創業公司的賈楊清,對於工作的第一印像是艱辛。“公司好歹是個融資數千萬美元的‘行業老大’,行銷部門卻只有3個人。”這意味著她要在大型活動期間徹夜不眠,承擔4個工種的職責。去年12月23日,她嗓子失聲、眼睛浮腫,還要堅持拍完公司的宣傳片。但她的勞動成果也被千萬人見證——這些片子被放在頂尖衛視跨年晚會的網路直播上,迴圈了播放了一夜。

  賈楊清承認,鍛鍊機會是創業公司對她最大的吸引力。本次調查顯示,75.6%的人願意去創業公司工作。對於創業公司的優勢,81.7%的人首選得到“更多鍛鍊”。接下來依次為:公司氛圍更好(46.4%)、股權激勵(35.1%、)、升職更快(34.1%)、收入更好(30.8%)。

  對於從農村來到大城市的劉享來説,在一家外賣創業公司做送餐員帶來的收入不僅可以讓他在北京站住腳,還能寄回媽媽的藥費和妹妹的學費。但是,每月能送出1000多份盒飯的他曾因送餐遲到而接連被5個顧客痛罵;還曾因為騎車和餐館老闆通話,刮到行人,賠了1000元;最嚴重的一次,雖然順利送餐到府,迎接自己的卻是醉漢揮到鼻子上的拳頭。

  有時,面對態度不好的顧客,他會暗暗地想,“牛啥牛,賺得還不一定比我多”。

  高收入就像很多創業公司的金字招牌。在國內最大的到府美業平臺“河狸家”,月收入超過10萬元的28歲美容師溫蒂曾經是行業傳奇,但4個月後,這一紀錄已經被一位叫韓峰的姑娘拉高到18.6萬元。

  然而,在“資訊無障礙研究會”的盲人工程師蔡勇斌心中,自己的工作遠非用金錢能夠衡量。在這裡,鍾愛電腦的他有了最合適的“歸宿”,既懂技術又理解同類人使用習慣的他,可以在此基礎上完成一切測試。這份工作是他的真愛。

  68.7%的人認為青年創業者首要特質是創新

  調查中,68.7%的人認為青年創業者首要特質是創新,接下來依次是堅持(52.0%)、不怕失敗(51.5%)、追夢(43.1%)、高效(23.9%)。但也有一些受訪者認為當下青年創業者存在盲目(23.0%)和浮躁(22.9%)。

  在賈楊清眼中,自己的老闆劉迪是個優點和缺點都淋漓盡致的“矛盾體”。一方面,他是個加班就要興奮地發朋友圈、淩晨4點找員工聊産品的工作狂;同時,他又會在下屬過生日時悄悄去問其他人該買什麼禮物,或者在員工傷心時默默送上一份泰國旅行。

  這類創業者並不少見。一位能拿數百萬元年薪的前上市公司高管在創業後,曾指責採訪者問了一些能在網上檢索到的問題,而他“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説廢話”。他每天的睡眠時間只有5小時:早上5點起床處理郵件,8點到達公司開兩小時晨會,隨後開始12小時的工作。

  創業者高瑜曾在去年的幾個月裏感到理想和現實間的巨大壓力。他每天的時間被人際扯皮和酒場寒暄消磨得一乾二淨,不太懂行的投資人一直固執地要求公司堅持“蠢透了”的燒錢。在某次宿醉清醒之後,高瑜和投資人推心置腹地攤了牌。幸運的是,他成功了。如今,公司走上了正常運轉之路。

  對於還在讀大三的許浩來説,創業帶來的改變更加深遠。他曾自己通過努力,讓創辦的廣告工作室打破位於鄉鎮校區所帶來的地域隔閡,把服務的客戶變成了中國平安、滴滴出行和上海創博會。每當老師就此稱讚他的專業水準,大公司也對他頻頻投來橄欖枝的時候,他就感覺為了創業而熬夜起早的心血沒有白費。現在的他已經下了決心,畢業後要先去最好的廣告公司學藝,以便將來建立“偉大的企業”。

  “資訊無障礙研究會”CEO梁振宇也在“朝著偉大”飛奔。不過迄今為止,他印象最深刻的卻是一次資金斷鏈。那時,他每天都恐懼公司關門,讓跟隨自己的人丟掉工作。那一個月裏是無數求助的電話和郵件,直到“死刑宣判”的前一天,他收到了一筆匯款,公司活了下來。

  從那兒之後,這個長著娃娃臉,把樂觀和善良當作座右銘的男生學會成熟、謹慎和一些商業化的邏輯。正是懸崖邊的經歷,讓梁振宇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在改變他人的生活。而創業,在改變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