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調查報告 > 正文

字號:  

社科院:房地産經濟有淪為“房奴經濟”隱憂

  • 發佈時間:2015-12-03 15:4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中國社會科學院住房發展報告課題組最新研究結果認為,我國住房市場內部結構失衡,外部風險積聚,房地産經濟有淪為“房奴經濟”的隱憂。

  該課題組建議,降低購房負擔,實現藏富於民。從供給需求雙向調控轉為促進消費,儘快構建住房長效調節機制。

  內部結構失衡 外部風險積聚

  12月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共同在京主辦“《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5-2016》(下稱《住房報告》)發佈暨華房指數預警研討會”。

  課題組稱,當前住房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住房市場內部結構失衡,一線城市的供求矛盾突出與三四線城市的供過於求並存;外部環境惡化,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人民幣貶值壓力增大,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增加,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利空因素不斷顯現;政策導向偏差,不斷加碼的樓市宏觀剌激政策,一方面維繫了居民的高額住房負擔,另一方面還將加劇住房市場結構性過剩。

  研究發現,經濟快速增長、城鎮化加速推進及人民幣持續升值是2002年以來中國房價突飛猛進的重要外部條件,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樓市迅猛發展的外部條件已經出現微妙轉變。首先經濟增速出現下滑,對樓市形成直接衝擊。接著人民幣結束單邊升值,給房價帶來向下重估壓力。2015年中國資本市場的大起大落,挫傷了樓市信心,進一步加大了樓市短期風險。同時全球經濟面臨進一步衰退,也為中國樓市持續繁榮投下陰影。

  過去十多年來,我國住房市場的繁榮推動了經濟快速增長,促進了地方政府財力進而公共服務水準的顯著提升。但另一方面,住房産業被作為宏觀經濟支柱與地方政府財源,也承載了過多的壓力。

  《住房報告》説,房價被認為可漲不可跌,高房價使城鎮居民家庭負擔過重。高額的按揭本息使得“房奴”緊縮消費、不敢失業,生活水準與幸福指數雙下降。購房者實際可支配收入較低,也使得社會經濟內需不足,産業轉型升級乏力。房地産經濟有淪為“房奴經濟”的隱憂。

  2014年住房市場先熱後冷,尤其是前兩個月持續火爆,但隨後受樓市下行影響,3月份土地市場驟然降溫,第二、第三季度環比增速持續放緩,三季度急轉直下,市場加速趨冷,到年底部分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又出現回暖,大型品牌房企扎堆搶地,地王頻現,北京、上海都誕生了歷史總價地王,市場可謂跌宕起伏,全年呈現淺“U”形走勢。

  《住房報告》稱,總體來看,2014年全國土地市場可謂低迷,成交量大幅萎縮,但土地價格依然保持上升趨勢,呈現量跌價升整體走勢。2015年土地市場尤其是一線城市雖開局火熱但整體慘澹,前三季度土地市場低位運作,第三季度降幅趨緩市場企穩,9月份全國土地市場尤其是一線城市漲勢明顯。

  課題組預計,未來一年土地市場或會呈現以下態勢:一是土地市場成交總量或會萎縮,價格或繼續保持高位調整態勢;二是土地市場或會繼續分化並將進一步加劇;三是一線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土地市場或進一步走向寡頭壟斷,中小房企將無立足之地。

  降低購房負擔 實現藏富於民

  課題組認為,在內部結構性過剩嚴重,外部環境趨於惡化的條件下,如果仍繼續原有的“經濟房地産化”導向,剌激住房市場以維繫高房價和經濟高增長,勢必降低居民消費水準,加重住房結構過剩,影響經濟的順利轉型。

  “住房市場發展應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相結合,通過適度藏富於民,實現住房市場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這需要創新住房政策導向,由過度強調住房市場的經濟支柱作用,轉向適度強調住房民生導向。不斷採取措施,降低居民家庭的實際住房負擔。”《住房報告》説。

  課題組建議,出臺按揭貸款利息抵扣個人所得稅政策,降低購房還款負擔,實現居者有其屋和藏富於民雙重目標。對居民家庭購買首套普通商品住房提供購房補貼和利息補貼。提高公積金覆蓋面,改革公積金歸集信貸制度,降低公積金貸款利率,讓更多家庭能夠獲得低息購房貸款。

  課題組還建議減免普通商品住房交易稅費,促進自由遷徙和居住條件改善。具體措施包括:擴大契稅優惠,所有普通商品住房契稅均按1%的優惠稅率收取;取消2年限制,所有普通商品住房交易免征營業稅;取消自用5年及唯一生活用房限制,所有出售普通商品住房的所得均免征個人所得稅;對於賣一買一的換房需求除給予稅費減免外,還可給予適度財政補貼。

  對於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問題,課題組建議加快探索,彌補城市住房用地供應不足。在城市政府壟斷土地一級供應的條件下,往往採取饑餓供地的辦法,來維持房價堅挺。這雖然有利於為地方公共財政籌資,但也加重了居民購房負擔,降低了消費水準和生活品質。在城市住房用地供應不足時,可以加快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地探索,打破城市土地供應壟斷,進一步平抑城市房價,提高居住水準。

  《住房報告》建議提高存量住房品質,改善居民住房條件。住房市場正由增量時代向存量時代過渡,但已有的存量存在老化和品質偏低的突出問題。具體措施包括:進一步放寬戶籍限制,提升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準,吸引農村人口進城就業和置業;支援老舊住宅小區翻新、加設電梯和添置其他老年兒童便利設施;積極為社區聯誼、社交活動搭建平臺,創造溫馨和諧居住環境;在不影響其他居民居住環境的前提下,支援住宅轉商用或用作創業場所。

  “十三五”住房保障應重管理

  “十二五”期間,我國保障性安居工程總開工量已達到3915萬套,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要求(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增強民生效應。在2015-2017年三年內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內的各類棚戶區住房1800萬套(其中2015年580萬套),農村危房1060萬戶(其中2015年432萬戶)。

  經過“十二五”規劃建設,保障房建設發展趨勢逐漸清晰:從集中批量建設轉化為少建保障房、盤活存量商品房資源,以貨幣補貼為主,以磚頭補貼為輔,棚改、農村危房改造提速。

  從2011年至2015年,中央財政和中央預算內投資共為保障性安居工程安排了8335億元的補助資金,還發行約7000億元的企業債券(2011-2014年間),專項用於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但是,資金缺口較大,資金的使用效益不高。因此,需要保障房金融創新,引入社會資本,提高資金效率。比如,發行理財産品,募集資金,建立有效的融資平臺,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支援。

  課題組稱,目前我國的保障房建設存在嚴重的“重建設、輕管理問題”,保障房房源結構失衡,多地出現保障房空置現象。同時,農民工在內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可支付能力低。保障房選址偏遠,配套設施不全,與居民需求不匹配,入住率低,資源浪費嚴重。

  課題組建議把後期管理納入到保障房考核機制,加強監管和社會監督,積極發展保障房的二級市場,有效配置資源,加強保障房的迴圈利用。同時,繼續擴展公積金制度,積極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可支付能力。另外,建立保障房個人信用體系,謹防保障房超標建設、騙保、再次福利房分配的權利尋租。公開透明的保障房制度管理體系有助於居民安居樂業,將促進社和諧發展,帶動社會的創新驅動力。

  隨著房地産市場的降溫,加快地方政府融資轉型、構建“升級版”城市建設資金融通模式變得更加迫切。《住房報告》建議積極探索城市建設融資新途徑,擴展地方政府的融資渠道,提高地方政府的融資能力。這其中,積極推進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資産證券化,採用PPP模式有效引入社會化資本參與城市建設,積極探索房産稅改革等是有效的途徑。

  對於推動土地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問題,課題組建議:順應市場規律,引導市場理性回歸;結合深化財稅制度改革,建立新的土地出讓金分配機制,抑制地方政府推高地價的強烈慾望;精算各類城市供地計劃,通過優化供地計劃實現土地市場有效供給;加快建立、完善及落實促進房地産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相關制度,穩定預期。

  課題組表示,對於已經列出改革時間表和內容的如財稅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等抓緊落實;對於尚無時間表的如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房地産稅、基本住房保障法等的出臺列出時間表並逐步紮實推進,以穩定預期;建立健全社會房産、信用等基礎數據統一平臺,推進部門資訊共用等多項關於房地産市場的內容,使長效機制同時成為目前短期調控措施的一部分。

  住房産業被作為宏觀經濟支柱與地方政府財源,也承載了過多的壓力。章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