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我們為什麼不“跟風”下調中國評級展望
- 發佈時間:2016-04-13 09:51:39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3月,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與標普相繼將中國長期主權債務評級由“穩定”下調至“負面。同樣作為國際三大評級及購之一的惠譽則始終堅持對於中國市場的“穩定”展望。
4月12日,在“惠譽評級中國信用市場論壇”期間,負責主權評級業務的惠譽評級聯席董事費安德(Andrew Fennell)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市場最為關注中國面臨的下行風險包括“硬著陸”、金融體系崩潰和人民幣大幅貶值,但從評級展望角度而言,惠譽認為這些風險出現的可能性較低。
2015年11月26日,惠譽評級確認中國“A+”的評級,展望穩定,並維持至今。在費安德看來,對外資産負債表是中國的核心評級優勢,中國外匯儲備迄今仍居全球之首。截至2015年10月底,中國外匯儲備為35255億美元,儲備相當於17個月的對外支付,大大超過‘A’評級國家的中間值,即3.5個月的對外支付,同時國家儲備也大大高於政府對外債務。
“雖然投資增速放緩,但零售業強勁,勞動力市場及收入保持穩定” 費安德認為,更多跡象表明中國經濟調整過程平穩,沒有出現破壞性的“硬著陸”。
此外,費安德認為,人民幣不會出現大幅貶值,宏觀基本面並不預示著人民幣有貶值的需要,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從長期來講也將有利於中國的信用評級。
儘管中國的資本流動和匯率的波動性有所增強,惠譽認為中國的對外融資整體來看仍然屬於評級優勢。但費安德同時坦言,中國不可避免地面臨著結構性調整,並且這一調整將持續數年,截至2020年底的增長率可能低於很多人預計的6.5%-7%。
目前惠譽較為關注可能會影響中國評級的負面因素包括,政府一般性債務攀升大大高於惠譽此前的預測。同時,如果持續發生資本外流並削弱中國的對外資産負債表優勢,或損害金融穩定。
此前,3月2日,穆迪將中國的長期主權債務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保持“Aa3”的評級不變。主要理由包括政府債務和隱性債務持續上升、應對資本外流的外匯儲備出現減少以及政府改革扭轉經濟失衡能力的不確定性。隨後,3月31日,標普在公開聲明中表示,標普確認中國評級為AA-,將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
對此,4月1日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回應稱,穆迪、標普將我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只是對一些風險表示關注和提示,對我國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運作不會産生明顯影響。這些機構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我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低估了我國推進改革、應對風險的能力。史耀斌認為,評級公司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實體經濟債務、國有企業改革、金融市場風險等方面的擔憂,是沒有必要的。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和結構性改革取得的進展,評級公司還需要深入了解和全面評估。
此前,財政部金融司負責人也曾表示,穆迪對中國經濟問題的擔憂不構成下調評級展望的理由,評級公司對我國情況還需進一步全面了解,消除“資訊不對稱”。
在3月20日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財政部長樓繼偉更是直言,注意到了評級的調整,但市場上並沒有因此使得和中國主權債有關的指標發生變化,比如離岸人民幣不跌反漲,也沒有資金做空中國。“希臘危機的時候,希臘評級都比我們高,我們不care他的評級。至於和評級機構溝通,我們不用給他們拜碼頭。”樓繼偉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