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政府權力“減法”換來市場活力“乘法”

  • 發佈時間:2016-03-08 11:26:37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萃 華  責任編輯:王斌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大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就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

  制度供給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堅決克服政府職能錯位越位缺位現象,“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對於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具有重要意義。

  本屆政府成立伊始,開門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推進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作為“先手棋”。三年來,中央政府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持開門搞改革,堅持上下聯動,堅持由人民群眾和實踐評判改革成效,不斷提高改革的“含金量”,共取消下放國務院部門行政許可事項618項,佔本屆政府成立之初國務院部門審批事項的40.7%,非行政許可審批這一概念也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政府權力的“減法”,換來的是市場活力的“乘法”。三年來,改革使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給我國經濟帶來了新的生機與動力。有數據為證:2015年全國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2萬戶,和上年日均新登記企業1萬戶相比有明顯提升。特別是自“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全面實施以來,成效尤其明顯。2015年11月、12月新登記企業數量連創新高,分別達到46萬戶和51.2萬戶,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市場和社會活而有序、放而不亂。

  有國外媒體對我國簡政放權成果作出如此評價,“2015年,中國政府的簡政放權放得徹底、放得到位,前所未有,幾乎重塑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深化簡政放權,有效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有所不為方能更好地有所為,一個權界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轉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才能集中力量把該管的事管好、該服務的服務到位,更好地遂民意、促發展、利和諧。

  美國通用電氣此前發佈的2016年《全球創新風向標報告》顯示,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政府在創新環境建設中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69%的中國企業高管認為政府激勵是創新成功的主要驅動因素,而全球均值為57%。

  “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三年來,簡政放權等改革雖初見成效,但與人民群眾的期待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還有差距。要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把該放給市場和社會的權放足放到位,把該政府管的事管好管到位,讓簡政放權成為駕馭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行家裏手”,使創業創新過程更順暢、經濟發展之路更通暢、人民群眾心情更舒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