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增速下的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
- 發佈時間:2016-03-01 14:51:3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斌
2015年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實現了6.9%的增長,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速中位居第一,以近10.8萬億美元(676708億元人民幣)總額的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可就是如此巨大的經濟成就卻被許多國外媒體“唱衰”,中國經濟失速有之,中國增長模式失敗有之,中國行將“崩潰”亦有之。那麼,中國6.9%的經濟增速究竟意味著什麼,又將給中國發展和百姓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和變化,本文通過實際數據,與大家一起來感受和分析。
一、中國經濟增長的6.9%,世界經濟增長的30%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也貢獻於世界。受到世界經濟環境十分複雜,貿易和投資增速持續放緩的影響,我國的出口和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的增速相對有所下滑,出口的美元值下降了約8%,而外商直接投資的規模只增長了6.4%,對經濟的拉動力有所減弱。但實際上,中國經濟的內生動力依然充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30萬億元,固定資産投資超過55萬億元,實際增速都保持在10%以上。以美元為計,2015年中國經濟的6.9%增速代表新增加産出規模為7500億美元,而根據世界銀行的預計,2015年世界經濟總規模將增加約2.8萬億美元左右,中國經濟貢獻了世界經濟增長的30%。
1.中國經濟總量
2015年,我國的經濟總量達到10.8萬億美元,這一規模相當於日本、德國和義大利三個國家GDP的總和,即使與美國的17.5萬億美元相比,中國的經濟規模也達到了其62%。這一比率超過了前蘇聯全盛時期52%的水準,也超過了日本經濟最為高漲時期60%的水準,而且中國經濟增速仍在以美國近3倍的速度快速增長,中美之間的差距正在近一步的縮小之中。
有的人説中國經濟是由房地産構成的,甚至有報道指出,世界存量建築物的1/4價值在中國,這樣,房價的快速上漲導致了GDP因資産溢價而形成了持續快速增長。這種認識存在較大的不足,因為GDP是增加值的總和,而不是存量資産價值的總和,房價上漲所帶來的GDP增量只能是以新建房的房價溢價而體現,但存量房的房價上漲對GDP近乎沒有影響。從2015年的情況來看,由於新房交易量的下滑(-6.9%)和房價的平穩運作(7.4%),房價對GDP的影響近乎為零。也即2015年的中國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聯度更好,資産溢價因素的剔除使得我們的經濟增長更關注增加就業,提高勞動報酬,提高勞動生産率的和企業的實際産出。
2.中國經濟結構
2015年,中國三大産業的比例關係是9:40.5:50.5,第三産業居於國民經濟主導産業的地位,並較第二産業的佔比高出10個百分點,中國經濟的産業結構明顯優化改善。而在産業內部,第一産業中的設施農業、綠色農業、可追溯農業佔比明顯提高,農業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速達到32%;第二産業中的高新技術企業的增加值增速達到10.2%,比工業的平均增速高出4.1個百分點;第三産業中的生産性服務業和高端生活服務業的增速顯著加快,現代服務業佔第三産業的比重提高了約5個百分點。
此外,中國的經濟動力結構、區域結構和城鄉結構也出現了顯著的優化。2015年,最終消費佔GDP的比重達到了66.4%,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大國經濟的色彩也愈加突出。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較東部地區快1個百分點。而城鄉之間的收入結構也明顯優化,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長8.2%,而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長8.9%,城鄉收入倍差下降為2.73,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
3.中國經濟效率
在規模增加、結構優化的同時,中國經濟的運作效率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以新古典經濟學給出的經濟增長的公式測算,2015年經濟增長6.9%的增速中,有1.7個百分點來自於勞動要素的創造,有1.8個百分點來自於資本要素的創造,而屬於全要素生産率增加所貢獻的經濟增長達到3.4個百分點,約佔整個經濟增長構成的一半。
在全要素生産率提高的同時,中國經濟增長的消耗也在顯著下降。2015年,中國經濟的能耗強度較2014年下降了5.6%,碳排放強度較2010年下降了17%,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出現了大幅度的減少,中國經濟變綠了、變輕了、變得更有品質了。
4.中國經濟創新
2015年,中國經濟的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創新驅動作為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的承接者和替代者的效應進一步凸顯。從創新方面來看,我國的年度創新投入達到了1.45萬億元人民幣,佔GDP的比重約為2.14%,既圓滿實現了“十二五”的規劃目標,又大幅度地跨過了國際上創新型國家的研發投入強度2%的準入線。而在其他創新資源上,中國也處於世界的領先水準。2015年,我國發明專利的申請數量達到110.2萬件,連續5年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我國投入研發活動的勞動者數量達到約500萬人,佔世界研發人員總量的27%左右,約超出美國近10個百分點。中國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潛力在全球首屈一指,為我國經濟發展水準和品質的提升準備了重要基礎。
從驅動方面來看,我國創新成果的轉化能力和應用推廣水準也在不斷上升。2015年,我國的科技成果以“頂天”“立地”為著力點,大力推進高端創新成果的轉化,也大力鼓勵以效率、品質、工藝和産品(服務)為特徵的市場創新,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都取得了豐碩成果。在修訂《科技成果轉化法》和鼓勵高校、科研單位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等改革的推進下,我國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大幅度提升,預計成果應用和轉化水準將至少提升3-4個百分點,總體水準趨近20%左右。
5.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
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這一結論為長期的實踐所檢驗和驗證。進入21世紀以來,無論世界經濟週期階段或是中國經濟運作波動的影響,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都保持在1/5以上,“十二五”期間,中國更是貢獻了約1/3的世界經濟增量。在自身做到世界經濟增長“砥柱”的同時,中國經濟還通過貿易、投資和國際工程建設帶動和支援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並廣泛的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復蘇和良性發展創造重要的條件。
2015年,中國貨物貿易總規模達到24.5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7%,但仍超過美國近500億美元,仍居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從出口看,中國出口增速為-1.8%,明顯好于其他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情況,如美國為-6.8%,德國為-11.2%,日本為-9.4%,印度為-17.5%、南非為-9.5%,巴西為-16.0%等。儘管進口的增速僅為-13.2%,但在大宗商品的進口數量上仍保持穩定增長,原油、塑膠、大豆、天然氣、紙漿、穀物、銅精礦等10類大宗商品進口量均創歷史新高,有效支撐了世界大宗商品生産國的經濟穩定和産業發展。
2015年,中國引進非金融類外商直接投資的規模達到1263億美元,同比增長6.4%,較世界投資增速高出約3個百分點。中國仍是全球直接投資最主要的流入國,且産業結構不斷優化,服務業引進外資的規模高達772億美元,佔比為61%。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超過1180億美元,並將成為全球排名第三的對外直接投資大國,對世界投資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中國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的營業額突破1540億美元,同比增長8.2%,中國為世界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5年,中國政府牽頭組建的國際多邊金融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都取得了重大進展:7月21日,新開發銀行在上海正式開業,12月25日,亞投行正式成立。新開發銀行的1000億美元的資本金中,中國出資410億美元,居第一大股東地位;亞投行的1000億美元的資本金中,中國出資298億美元,持股比例達到30.34%,投票權為26.06%,擁有對重大事項的一票否決權。此外,11月30日,人民幣經過IMF的審核和認可,成為特別提款權(SDR)的籃子貨幣,權重達到10.92%,高於日元的8.33%和英鎊的8.09%,正式成為世界交易、結算、計價和儲備貨幣。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國際經濟事務的核心地位進一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