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增速下的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3)
- 發佈時間:2016-03-01 14:51:3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斌
2015年,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深化、協調推進的一年。6.9%的經濟增速不是沿循舊制、依靠粗放式的投資和産出擴張而取得的,而是建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礎之上,依託在革舊除弊、興利提效的前提下,在過剩産能和傳統技術不斷退出,而新興産業和設備創新不斷推進的條件下而獲得的來之不易的成績。可以説,6.9%的經濟增速既是中國經濟韌性的良好表現,是我們面向未來的堅定基礎,也是經濟體制改革所必須的穩定環境和良好支撐。
1.財稅體制改革
2015年,財稅體制改革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穩定器”。在進一步理清政府與市場關係的基礎上,財稅體制改革從預算、稅制和政府間財政關係等三個層面開始發力:以支出和政策為重點推進預算管理改革,整合專項轉移支付,推行三年滾動預算;以“營改增”、資源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等改革為重點,注重發揮稅制的調控作用,完善結構性減稅的框架和機制;以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為目標,適當增加中央事權,合理優化共用事權,保障中央和地方間財力與事權結構間的平衡有序。
2.國有企業改革
國有企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心所在,也是多種利益和矛盾糾葛的難點所在。2015年,在前期試點經驗和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形成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頂層規劃,國企改革的進程加快。其中,國有企業的分類改革正在推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投資公司與國有資産監管單位之間也著手理順和構建,混合所有制改革得以推進,員工持股計劃的基本要求也得到初步明確。
3.金融體制改革
金融體制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頭戲,既要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又要完善要素市場的結構和機制。2015年,我國在民營資本發起設立的中小型銀行的組建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成立了五家有限牌照的銀行;在保險業的經營、産品和管理上形成了重要創新,將社會風險納入保險業的風險運營範圍,並在巨災保險、指數保險和保險投資基金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證券市場的新三板推進速度加快,戰略新興板市場得以組建,股指期貨逐步回歸風險對衝的本位,價值投資理念和信心再度建立和提升;利率市場化改革全面推進,存貸款利率已進入到市場決定為主導的階段;匯率機制改革仍在深化,從單一盯住美元轉為盯住“一籃子貨幣”;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不斷加快,雙向開放的進程穩步推進。
4.價格機制改革
價格機制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價格機制改革對於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具有突出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基礎。2015年,價格機制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棉花、大豆等部分農産品轉為價格區間管理機制,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也得以順利推行;以存量氣和增量氣價格並軌為基礎,啟動天然氣價格改革,並逐步放開天然氣氣源和銷售價格;推進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建設,以市場為基礎引導電價合理運作;健全交通運輸價格機制,以市場和服務為基礎進行合理有效定價等;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同步強化價格、醫保等相關政策銜接等。
5.投融資體制改革
投融資是經濟運作的基礎和重要支撐,在當前,進一步完善投融資體制機制,提高投資效率和改善融資品質對於經濟的穩定增長和結構改革的順利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5年,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為重點的投融資改革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在支撐政府性債務改革有序進行的同時,構建了項目庫,推行了一大批典型意義示範項目,保證了政府投資能力和融資安全,拓展了市場力量的參與渠道和深度。此外,民間資本發起設立的股權投資基金,中小企業高收益債等改革也得到了有序的推進和發展。全年11大類重大工程包累計完成投資50564億元,有效保障了經濟的穩定運作。
6.現代産權制度建設
産權制度是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前提,是保證市場機制高效、有序的重要條件。2015年,我國在現代産權制度的建設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在農村産權領域,全面推進宅基地和承包地的確權改革,明確了産權和用益物權的屬性,並完善農民對集體經營收益的索取權等權能;在智慧財産權領域,提升智慧財産權保護標準和智慧財産權權能,完善智慧財産權的債權保護制度,試點智慧財産權的質押和抵押權能;在國有資産産權領域,推進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産監管的改革,從而為國有資本經營和國有資産産權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創新空間。
2015年中國經濟實現了6.9%的經濟增速,既非經濟下行、全面減速,也非固求穩定、著力擴張,更非左右逢源、得之僥倖。這6.9%的增速是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是我們克服經濟新常態中深層次的矛盾和風險而取得的成績,是著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打破體制機制束縛,大力實施簡政放權,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的重要成果。全體同志應謹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斷,中國經濟的增長“是在10萬億美元高基數之上的增長,也是調結構、轉方式進程中的增長,這一結果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