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創新指數評比出爐 深圳全國居首
- 發佈時間:2016-03-01 11:16:26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王斌
2月29日,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與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共同發佈的《中國城市創新指數》(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在全國60個城市中,深圳創新指數得分最高,北京緊隨其後,上海居第三位。前10名中餘下城市依次為蘇州、杭州、西安、廣州、珠海、無錫和寧波。
“創新活動在城市聚集很明顯,關注創新與未來發展,城市無疑是重要的研究目標。”省社科院院長王珺表示,中國城市創新指數研究與發佈旨在客觀評價中國城市創新發展情況,提供可比較、可衡量的指標和尺子,從而推動這些城市的創新發展。“創新是一個持續的行為,中國城市創新指數也將會持續發佈”。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南方日報副總編輯王更輝表示,《中國城市創新指數》將為我省進一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指數引導”和決策參考。這一指數在廣東省創新驅動發展大會召開之後迅速推出,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深圳北京領銜創新發展
報告顯示,深圳、北京兩個城市創新指數得分為820分和806分,是參評城市平均分的兩倍以上(60個城市平均分為337分),遙遙領先於其他城市。兩個城市集聚了大量的創新企業、人才、平臺和資源,構成我國“一南一北”兩個國家創新中心,在發展基礎、科技研發和産業化等各個指標方面都位居前列。
深圳的發展基礎和産業化能力均位居全國第一。同時,發展水準、企業研發水準、技術供給水準和技術應用水準等4個三級指標也位居全國第一。報告認為,這體現出以創新企業為主導、産研聯繫緊密、技術轉化應用能力強的城市創新模式。
北京在科技研發能力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其社會研發水準、科技服務水準兩個三級指標中位居全國第一,技術供給水準僅次於深圳。作為國家創新投入最為密集、高校和科研機構數量最多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創新企業和人才集聚,強大的科技研發能力在全國遙遙領先。報告稱,比較而言,北京的創新動力源更多地來自大學、科研機構,在企業研發水準、技術轉化應用等方面遜於深圳。
第二梯隊為上海、蘇州、杭州。三個城市的得分超過平均分50%以上,領先於其他城市,但與深圳、北京仍存在明顯差距。其中,上海具有明顯的發展基礎優勢,該項排名居全國第二。同時,社會研發水準、技術供給水準兩項指標也居於全國前列(分別居全國第四和第五)。蘇州和杭州企業創新活躍,産業化能力強(分別位居全國第五和第三)。
報告稱,第二梯隊城市在空間上形成了以上海為龍頭、蘇州和杭州為兩翼的長三角國家級創新集聚區。
長三角珠三角入圍城市最多
從區域位置看,創新指數得分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我國沿海地區如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前10名中除西安市以外,其餘城市均來自於上述地區。
在這60個城市的榜單中,長三角(19個,僅指滬蘇浙)與珠三角(8個)入圍城市數量最多。其中,長三角城市創新實力令人矚目:在前十中,長三角城市佔據五席,蘇州、杭州緊隨上海,分別佔據3—5名。儘管深圳表現耀眼奪目,但廣東僅有3個城市入圍前十。
三大評比指標
1.發展基礎
決定創新要素集聚能力
報告指出,發展基礎指標反映了城市綜合經濟實力和開放水準,決定了人才、技術、資金等關鍵創新要素的集聚能力。
從排名來看,發展基礎得分打破了傳統“北上廣深”單純以經濟總量排位的格局。儘管深圳在四市中經濟總量最小,但其每人平均GDP和開放水準均得分較高,基於創新視角評價的發展基礎最好。
2.科技研發能力
北京優勢難以撼動
報告指出,科技研發能力體現了城市的整體研發投入、企業的創新活力和科研服務機構的發育水準。
北京市的科技研發能力遙遙領先,其在高校科研機構、創新平臺、創新人才等方面的優勢,是其他城市難以撼動的。深圳除了擁有華為、中興、騰訊、比亞迪等一批創新型巨頭外,還存在著大疆、邁瑞等大量的行業領先者,以及海量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在企業研發水準上的優勢較為明顯。
與北京和深圳相比,上海和廣州的科技研發能力排名則令人較為意外。上海在科技研發這一指標上僅居全國第六,廣州則排在全國前二十名。
3.産業化能力
深圳得分遙遙領先
報告指出,産業化能力測度了城市創新鏈與産業鏈的潛在耦合程度、科技金融支撐的能力以及技術産業化的水準。
深圳在這一指標上遙遙領先,充分説明瞭以企業創新為主的城市創新模式在産研一體化、技術轉化環節具有強大的優勢。北京由於中關村等創新産業集聚區的存在,在産業化方面也表現出色,但與深圳尚存一定差距。
數據文本:黃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