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試論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匹配的經濟特徵

  • 發佈時間:2016-01-26 15:54:51  來源:光明網  作者:李永康  責任編輯:王斌

  作者:雲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永康

  “小康”一詞最早源出《詩經》的表述“民亦勞止,汔可小康”。而作為一種社會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漢《禮記·禮運》中得到系統闡述,它是“大道既隱,天下為家”的理想社會的初級階段,僅次於“大道行也,天下為公” 的“大同”理想社會模式。從此小康社會成為普通百姓對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標。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放眼國際形勢,立足於中國國情,提出在中國建設“小康社會”的構想。1987年黨的十三大正式將實現小康列為“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二步目標,即“第二步,到本世紀末,使國民生産總值再增長1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準。” 2000年10月,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從新世紀開始,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之後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在多個場合闡釋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構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其中的關鍵環節。2015年11月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12月黨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今後五年全黨和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標。

  那麼,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匹配的經濟應該是什麼樣子?有哪些基本的特徵呢?本文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一系列大政方針精神,提煉出五個特徵:經濟發展差距逐步縮小;經濟發展模式健康;經濟行為誠信;經濟生活品質升級;經濟關懷行為由國家托底。以下逐條展開分析。

  經濟發展差距逐步縮小

  首先是中國的每人平均收入差距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逐步縮小;其次是中國中西部與東部地區的經濟差距逐步縮小;第三是廣大農村和城鎮地區的經濟差距逐步縮小。這個預測已經不是夢想,2015年我國的經濟發展數據顯示:第一,2015年國內生産總值676708億元,比上年增長6.9%,經濟增長的增量相當於一個中等水準經濟體的規模; 第二,重慶(11%)、貴州(10.7%)等西部省區的經濟增長速度已經逐步超過部分中東部省區;第三,農村居民的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速度為7.5%,比城鎮的6.6% 高出1.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倍差2.73,比2014年縮小0.02。這些數據有力地證明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差距正逐步縮小。只有經濟發展差距逐步縮小,才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經濟發展模式健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經濟發展模式一定要去掉粗放式發展形式,淘汰掉污染環境和不適應市場競爭的産業,在三大産業的比重中,第一産業農業穩步發展,第二産業的比重必將縮減到一個合適的比重,第三産業服務業的比重必將繼續增加,環境將得到極大的修復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準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經濟發展速度不一定很高,但這個GDP已經不是單純追逐量的累積,而是追求質的提高,是通過高科技、綠色産品、品質較高的生活用品、檔次升級的服務業作為支撐的高品質GDP。畢竟中國已經不是改革開放初期為了解決溫飽問題,可以犧牲某些指標來換取GDP量的增長的時代,而是在GDP總量已經穩居第二,人口自然增長率不斷降低,每人平均純收入不斷增加,人民渴望過上殷實富足的小康生活基礎上的升級版的講求品質和實效的GDP。

  國際國內社會有一些學者擔心中國的發展速度減慢了,經濟可能會衰退,但事實卻是伴隨我國近幾年的GDP速度不斷降低,人民的工資水準和購買力卻增長了不少,普通人群的生活品質不斷提高。出現這樣的良好局面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雖然有所調低,但經濟逐年增長的增量仍然很可觀,2011年到2015年的年度經濟增量分別是75221、49999、53896、48210、40569億元人民幣;二是隨著經濟結構的優化,經濟發展的品質更高,過去與比重較大的工業GDP相伴的是越來越多的污染,近幾年服務業佔GDP比重逐步增加帶來的結果則是較多的消費和較好的服務。因此可以預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的經濟發展模式一定會更加健康,發展速度更加合理可行。

  經濟行為誠信

  伴隨我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30多年的一個現象是經濟行為的不誠信現象。由於與市場經濟配套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不健全,公權尋租、官商勾結、偽劣産品橫行、不法分子坑蒙拐騙偷搶等不誠信經濟行為嚴重擾亂我國的經濟秩序,讓人民不能安全消費,也嚴重影響了消費者對國內産品品質的信任度。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不斷加大了對以上各種現象的打擊力度,不誠信的公權被關進了籠子,不誠信的紅頂商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偽劣産品不斷被曝光和查處,不法分子的經濟活動空間受到極大壓縮。可以預測,黨和國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所有評價指標中,必將包含規範民眾經濟行為的一系列誠信管理制度。只有誠信文明的經濟行為,才能與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相匹配。

  經濟生活品質升級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經濟總量將達到近90萬億元。産業結構將更加合理,各種商品的數量將極大豐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使産品的品質得到提高,信價比將更加合理,消費市場更加誠信規範。人民的就業率高,城鄉居民的收入將極大增加,購買力將極大增強。總之,人民的經濟生活品質整體實現升級。

  經濟關懷由國家托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國家對社會老弱病殘群體的經濟關懷制度將更加完善,補助的政策將更加精準,補助的標准將會得到提高,社會弱勢群體將會得到較好的照顧和關愛,過上有尊嚴的生活。畢竟,公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是看社會上層的富裕程度,而是看這個社會底層的人群得到怎樣的經濟照顧和人文關懷。因此,由國家托底的經濟關懷政策必將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特徵之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