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把握經濟大邏輯 培育發展新動力

  • 發佈時間:2016-01-02 02:30:5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常態

  強化發展新動力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賈 康

  結合2015年宏觀經濟運作情況,按照新常態的概念分析,不難發現,經濟運作中“新”的因素已明朗化,但“常”還沒有實現,還需在整個經濟企穩後對接經濟增長品質的提升,並邁向中高速增長。面臨“怎麼促使微觀經濟主體潛力和活力充分釋放”“動力機制轉換和優化”等新問題,就必須建構經濟增長的動力新機制。

  當前,傳統的需求管理仍在繼續發揮作用,並有不少優化提升的空間。動力機制轉換和優化,迫切需要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著力改善供給環境、優化供給側機制。要通過改進制度供給,大力激發微觀經濟主體活力,構建、塑造和強化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新動力。

  一般而言,支援經濟增長特別是長期增長的“動力源”,主要包括5個方面:勞動力、土地和自然資源、資本、科技創新、制度。不少國際經驗表明,各經濟體在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之前,前面三項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更容易凸顯和生成。經濟體在發展初期與“起飛”階段中,多會強調要素投入驅動,並體現為粗放式發展,與上述經驗是非常契合的。但是,在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之後,後面兩項即科技創新和制度,其貢獻的力度會更大,作用也更為關鍵。時下熱議的“全要素生産率”,恰好需要在科技創新和制度兩項上發力。

  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資訊化,是我國發展過程中經濟供給側的五大要素。要構建新時期的增長動力,就必須將這五大要素在合乎規律的前提下,優化形成升級版的動力體系。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這幾大要素都存在明顯的供給約束和供給抑制。這就需要通過全面的制度改革化解制約,特別是使後兩項要素更多貢獻出對前三項要素的動力替代效應,進一步釋放市場微觀主體的潛力,提高經濟增長活力,這也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提高全要素生産率”。

  作為一個轉型中的發展中大國,我們要追求“追趕—趕超”、後來居上的現代化。過去我們更多依靠“後發優勢”,現在必須更多地爭取供給側發力的“先發優勢”。在充分尊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政府要有意識地把總量型需求管理與結構型供給管理結合起來,特別是把理性供給管理作為“十三五”及中長期我國經濟轉型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牢牢抓住“有效制度供給”這一改革的關鍵點。

  綠色發展

  借力供給側改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李佐軍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供給側改革的攻堅之年,如何通過供給側改革推進綠色發展,是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之一。供給側改革與綠色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供給側改革是針對經濟結構性問題而推進的改革,其實質是通過改革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而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就是要達到最小的資源能源消耗和環境破壞來達到同樣的産出效果。

  當前,與綠色發展有關的問題包括:一是能源結構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如化石能源佔比過高,2014年煤炭消費佔一次能源消費的65%以上,我國GDP佔世界13.3%,但能耗佔21.8%。二是資源消耗過多,2014年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已達到60.39%。三是環境污染嚴重,2015年11月瀋陽等14個城市達標天數比例不足50%。四是生態環境退化,全國水土流失面積佔比37%,草原退化面積佔比90%。

  解決上述問題將是2016年推進綠色發展的重要任務。應該如何著手推進?關鍵就是要通過供給側改革來解決綠色發展面臨的問題,以優化資源能源利用結構、提高利用效率,推進産業轉型升級,優化空間佈局,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強化生態保護等措施來解決。

  “十三五”規劃建議對推進綠色發展進行了部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6年供給側改革要從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入手,推進國企改革、財稅改革、金融改革、養老改革和醫療改革等。

  因此,2016年圍繞綠色發展的任務,要重點進行如下改革:一是針對去産能,推進財稅改革、國企改革等,加快淘汰落後産能,減少資源能源消耗;二是針對去庫存,推進土地改革、戶籍改革等,減少無謂的土地資源消耗;三是針對去杠桿,加快金融改革、投融資改革,防控金融風險,使更多資金轉向綠色發展領域;四是針對降成本,推進稅費改革、電力改革等,減少能源的過度消耗等;五是針對補短板,推進科教改革、人才改革等,減少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依賴度。

  同時,按照“十三五”規劃建議要求,加快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節約用地制度,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製度,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建立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産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建立橫向和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探索建立跨地區環保機構,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等。

  小微企業

  新引擎不斷加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所長 馬 駿

  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為了實現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準的“雙中高”目標,黨中央國務院全面部署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為經濟發展新引擎,出臺了有力措施,全國上下掀起了創新創業熱潮,新引擎的轟鳴聲已經響起。

  過去的一年,我國開始進入新一輪創新創業高潮。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2015年1月至9月,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1065.5萬戶,比2014年同期增長15.8%;全國新登記企業315.87萬戶,同比增長19.3%。

  本輪創新創業高潮也是由改革政策激發,其中最關鍵的是三方面措施:一是商事制度改革。“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先照後證”“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工商註冊登記便利化改革全面推開,企業辦照時間由過去的平均15至20個工作日,減少到現在的3至5個工作日,審批效能提速75%以上。二是中央出臺的普惠性減稅政策基本落實到位,大量小微企業受益。三是不少地方採取多種手段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如增加中小企業政策性擔保財政投入,利用PPP方式建立孵化器、創業園等。

  要讓新引擎不斷加力,還需綜合施策,持續改善小微企業發展的生態環境。根據調研,2016年我國應重點關注以下四個方面措施。

  一要繼續推進要素供給改革。我國龐大的要素資源優勢並未充分轉化為創新創業的力量,比如,我國高校每年向社會輸送700萬名畢業生,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與企業招工難並存;科研投入快速增長,但大量科研成果完成評審和評獎後束之高閣;我國社會財富總量龐大,但居民缺乏投資渠道與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並存。

  二要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市場經濟是以社會信用為基礎的,缺乏信用的市場必然是低效率、高成本的市場,企業從合同訂立、合同履行到毀約補償都要支付巨大成本。我國信用體系建設長期滯後於市場經濟發展,既有政府部門各自為政、資訊分割的原因,也有市場化、專業化服務機構發展不足的原因。

  三要繼續深化政府監管改革。2015年商事制度改革大幅減少了企業登記註冊的前置審批,但各種後置審批仍然是小微企業的沉重負擔,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是下一步監管改革的重點方向。

  四要加大普惠性政策的力度。一方面要提高政策的普惠性,從“扶大助強”向“陽關普照”轉變,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業熱情;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援小微企業發展力度,包括繼續降低企業稅負和社保費用,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同時,小微企業的發展將有利於增加稅收和社保收入來源。

  新供給

  敢於破舊立新

  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 任澤平

  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正由高速向中高速轉化,未來經濟將呈弱平衡的L型,可能還有一段時間的底部調整。但我國擁有13億人的廣闊市場,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但經濟基本面是好的,中國經濟還有巨大迴旋空間和較強發展韌勁。

  目前,宏觀經濟形勢面臨的本質問題是:舊産能出清面臨體制性障礙,新供給釋放面臨體制性約束,根本出路在於破舊立新。

  在國企改革方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關於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已經出臺,未來將結合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通信、軍工等領域改革,開展不同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試點示範,並支援地方從實際出發大膽探索。

  在開放服務業方面,我國在高技術進口的鉅額貿易逆差和出境遊日益增長的購買力表明,國內缺的不是需求,而是有效供給。未來將進一步開放的服務業領域包括:金融、醫療、通信、資訊、軍轉民、教育等。

  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近期人民幣在可自由使用方面推動改革,比如中間價報價機制、調整房地産市場的外資準入、提高跨國企業人民幣回流額度等。雖然我國努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與IMF改革自身機制的方向一致,但來自部分國家的阻力很大。

  在財稅改革方面,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全口徑預算管理、編制地方資産負債表、新一輪刺激房市車市消費的減稅政策、稅制從生産流轉環節的間接稅向收入消費環節的直接稅轉型等重要改革次第推開。同時,金融實名、收入透明等一系列信用制度建設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在股市方面,隨著去杠桿去泡沫的過程,市場將趨於穩定,但估值尚不足以吸引長期投資者進場。無風險利率下降和資金充沛提供了條件,風險偏好的修復有一個過程。存量博弈下,面臨前方密整合交區,行情升級和風格切換有待於增量資金入市與新利好出現。

  財政政策

  減負勢在必行

  北京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中心主任 林雙林

  多年以來,我國施行的赤字財政政策提升了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增長的速度,但也使政府債務規模不斷增加。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地方政府債務增長率計算,地方政府的赤字率比中央政府的赤字率還要高。將中央政府(包括中央部門和事業單位)和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加總,加上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缺口,總體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已不可小視。

  與此同時,未來,我國財政負擔也不容忽視。雖然中央政府開始控制地方政府債務,地方政府的財政赤字逐步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還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未來幾十年養老保障賬戶的資金缺口將繼續擴大,醫療保險支付補助將提高,加上未來義務教育、環保、扶貧等方面的政府支出,政府財政負擔將進一步加重。

  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證研究,都表明政府債務對經濟發展在長期內是不利的。比如,日本政府債務現在已經達到GDP的260%,2014年財政赤字率達到10%,而增長率為負數。目前,主要亞洲和拉美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債務規模都較低。例如,2014年巴西政府債務佔GDP59%,阿根廷佔45%,智利佔15%,墨西哥佔42%;2014年泰國債務佔GDP的比重為46%,馬來西亞為53%。

  當前,中央政府開始控制地方政府債務,地方政府的財政赤字逐步下降。同時,中央政府積極推動供給側改革,強調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減少政府對生産的行政干預,支援民營經濟發展,培育新的增長動力,大力發展新産業、採用新技術、提高産品品質等。這些改革對提高經濟增長活力、降低財政風險、助力經濟長遠發展都是有利的。

  2015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與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相較,這個速度還是高的。在新的一年裏,應實行謹慎的、可持續的財政政策,使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長期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準上。具體而言,我國不應該在財政實行大規模刺激政策,以防止出現政府債務過高從而不利於經濟長期發展的局面。從赤字來源講,應該進行結構性減稅,減少企業稅負,尤其是企業所得稅,培養經濟增長的新源泉。在財政赤字的使用上,要提高基礎設施的投資品質和效率。2016年在選擇財政政策的時候,要更加重視國家的長遠發展。

  金融改革

  精準服務實體經濟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 溫 彬

  近年來,我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黨和政府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及時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得宏觀經濟運作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國內外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從外部看,全球經濟脆弱性上升。自2008年爆發國際金融危機至今,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地區衝突、難民危機、恐怖襲擊等導致全球風險上升、不確定性增加。發達國家競相採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總體收效甚微,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連續放緩。美聯儲近10年來首次宣佈加息,或將引發資金回流,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衝擊新興市場經濟體經濟穩定和金融安全,容易誘發系統性風險。

  從內部看,結構調整艱巨性凸顯。我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傳統增長動能減弱,新增長動能正在培育。在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短期內仍然要重視需求管理,防止通縮加劇和經濟失速的風險。預計2016年外需對增長的拉動作用有限,需要繼續擴大內需,以實現穩中求進的目標。在消費增長平穩的前提下,投資對全年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2015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回落到10%左右,主要受到製造業、房地産業、基礎設施投資不同程度回落的影響。因此,只有進一步簡政放權,改革投資管理體制,加大金融支援力度,才能確保投資增速保持在合理水準。

  發揮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促進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需要繼續擴大金融改革開放。在過去的一年裏,金融改革開放取得的進展可圈可點。比如: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和調控方式,引導市場利率下行;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完善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機制;存款保險制度落地,試點民營銀行相繼開業;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企業融資結構優化;人民幣國際化進展順利,成功納入SDR貨幣籃子。

  今年穩定內需,完成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依然需要金融改革繼續發力。

  一是堅持穩健貨幣政策,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保持流動性穩定,降準、降息仍有空間,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同時,探索利率走廊機制,擴大基準利率在金融産品定價中的應用,暢通貨幣政策利率傳導機制。

  二是調整銀行信貸結構,促進經濟和産業結構調整。商業銀行要按照“十三五”規劃建議要求,抓住區域發展、産業升級、消費擴大、民生改善四大機遇,一方面壓縮産能過剩行業和僵屍企業信貸,另一方面增加對上述有潛力領域的投入,實現結構優化。

  三是加快資本市場發展,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企業杠桿率和融資成本。股票發行註冊制將於2016年3月1日實施,一個包括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戰略新興板、新三板、四板等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初步形成,有利於企業股權融資的快速發展。此外,推進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的互聯互通,促進債市發展。

  四是以加入SDR為契機,擴大資本項目雙向開放,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生態文明

  綠色引領經濟發展

  中國能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林智欽

  我國工業化、資訊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化進程,必須建立在綠色化發展、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在綠色化、生態文明背景下,我們應該重新審視經濟的現狀和未來發展取向,以綠色化引領我國未來經濟發展。

  第一,速度放緩是新常態,保速度要建立在綠色化發展的基礎上。受世界經濟宏觀環境變化的影響,特別是我國進入綠色化發展新階段,中國經濟將逐步進入速度放緩的新常態。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保速度很重要,但這個速度必須是綠色發展的速度,必要時對“兩個一百年”的總體目標深入嵌入綠色化目標,以確保目標更加接近綠色化發展、生態文明目標。

  第二,國民經濟目前正在逐步走向綠色化。綠色戰略性新興産業在支撐經濟增長、改善人民生活、引領創新驅動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推動新興産業的發展和傳統産業的改造升級,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徹底改變。未來中國綠色經濟比重將逐步上升,黑色經濟比重逐步下降,國民經濟逐步走上綠色化發展的軌道。

  第三,要進一步以綠色化引領綠色發展。綠色發展消霾需要把綠色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政策、技術和行動,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綠色化發展要以文化科技綠色化為基礎、以制度體系綠色化為保障、以經濟能源綠色化為突破口、以消除灰霾為核心的綠色化為目標,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科技綠色化是發展綠色化的支撐,綠色技術創新是狹義的綠色發展核心,通過綠色技術創新促進傳統産業升級改造、發展綠色新興産業,實現生産過程與生産成果的無毒無害化,即實現生産源頭綠色化、生産過程綠色化、生産廢棄物綠色化。

  第四,要以科技綠色化支撐發展綠色化。綠色低碳節能技術是綠色化的重要技術支撐,目前在應用方面存在的困難,主要是成本問題和標準門檻低的問題。“十三五”時期要以強力舉措攻克發展瓶頸,降低成本、提升綠色標準、能效標準和油品標準,普及推廣世界級綠色創新技術和優秀産品,包括低碳技術、節能環保技術、清潔能源技術、高效綠色技術,涉及可再生和清潔能源、移動能源和冷能源、化石能源清潔利用技術等,包括許多生態有益、技術先進和經濟合理的綠色低碳節能技術。

  第五,對未來經濟新增長點的判斷。一是光伏發電將成為未來可再生能源領域發展最迅猛的産業。光伏行業是國家高度重視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已經成為我國繼高鐵之後的又一張産業名片。二是儲能系統與汽車工業結合,成為一個突出的增長點。汽車産業的融合創新發展是未來發展趨勢,智慧汽車是融合創新的集中體現。三是移動能源將成為新的增長點。移動能源以可移動分佈式發電技術為基礎,以薄膜發電技術為代表,是一個具有廣闊市場應用前景、環境友好型的潛在新興産業。

  科技創新

  創新要素加速涌動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綜合發展研究所所長 陳寶明

  當前,世界經濟已進入深度調整期,雖然各主要經濟體採取了多種措施穩定經濟增長,但經濟下行的總體趨勢並沒有改變。實踐表明,以外延式超前消費所拉動的經濟快速增長時期已經結束,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難以為繼。世界經濟增長能否走出困境,關鍵在於結構調整力度和經濟增長新動力的培育,而不應再寄希望於通過短期的刺激政策。

  近年來,科技創新在各國經濟增長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突出。比如美國出臺《創新戰略》,歐盟實施《地平線2020》,日本發佈《科學技術創新綜合戰略》,都把創新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穩定就業的重要途徑。2015年,美國經濟呈現復蘇態勢,重要的是新經濟的動能開始釋放,而歐盟經過深度調整,也逐步顯示出探底企穩的跡象,新興經濟體加速調整。

  世界經濟將步入新一輪增長週期,預計未來經濟增長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當然,經濟從危機中調整、恢復的速度也將進一步加快。一方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進行,新科技革命對人類生産、生活方式的改造提升速度在加快;另一方面,在密集的資本力量推動下,新技術應用速度進一步加快,全球創新要素的流動、新消費需求不斷涌現以及市場空間逐步拓展,都將為世界經濟增長創造新的空間。

  在新技術革命推動下,新一輪經濟增長將建立在對人類生産、生活方式的根本變革基礎之上。2016年,新的增長週期將呈現傳統産業調整、過剩産能消化與新經濟加快增長相互交織的過程,表現為穩增長中有亮點,低迷中有希望。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就來自於新産業培育成長、新業態的形成和大眾創新創業以及區域的轉型發展。進入2016年,世界經濟增長將在傳統産業的低迷與新經濟的成長相互作用中不斷實現增長動能的轉換,這也將成為世界各國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策略。

  面對新形勢,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就是在對世界經濟增長形成大的邏輯判斷基礎上提出的長遠戰略選擇。2016年將是我國調結構、轉方式、增動能的重要一年,既要避免去庫存、去産能所可能引發的結構性震蕩,又要實施積極的宏觀經濟政策,為新興産業成長和增長新動力的培育開闢空間。尤為重要的是,要認識到結構調整的大方向,形成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的靈活反應機制,通過深化改革為新動能的釋放創造條件,宏觀經濟政策在穩增長的同時兼顧長遠,為創新驅動發展創造更為寬鬆的環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