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上半年31省份GDP增速透視:東三省及山西墊底

  • 發佈時間:2015-08-25 02:19: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徐豪  責任編輯:金瀟

  2015年上半年全國31個省份GDP增速排名省份上半年增速(%)一季度增速(%)全年預期增速(%)GDP總量(億元)1重慶1110.7107237.92貴州10.710.4104351.13天津9.49.3978844西藏9.11012418.985江西98.897203.56湖北8.78.59131047安徽8.68.68.59976.68福建8.68.510104689江蘇8.58.483392710湖南8.58.48.51280011浙江8.38.27.51928112新疆8.26.993649.513甘肅87.882612.914四川87.47.51330015廣西87.686769.516雲南87.28.55417.517青海7.97.58429.4218山東7.87.88.52973219河南7.8781673720廣東7.77.27.53452721海南7.64.781808.622寧夏7.478112823陜西7.36.9107898.424上海76.6—1188725北京76.671057826內蒙古7787424.927河北6.66.271379828吉林6.15.86.55370.229黑龍江5.14.865435.330山西2.72.565814.231遼寧2.61.9613005

  注:上海2015年未設定具體GDP增長目標

  【特別報道】上半年31省份GDP增速透視

  增速儘管仍下行 趨穩態勢已明顯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徐豪 | 北京報道

  23個省份上半年經濟增速跑贏全國水準,12個省份上半年增速達到全年目標,28個省份二季度經濟增速快於一季度……隨著全國經濟半年數據的出爐,31省份的經濟半年報也陸續亮相。

  2011年至2014年,經濟增長速度由9.5%持續下調到7.4%,今年上半年進一步下調到7%。這樣的變化,中國經濟還“穩”嗎?

  專家表示,全國經濟趨穩的特點在各個省份的經濟增長上體現出來了,可以從地區的角度來印證上半年全國經濟增長是有基礎的。

  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次歷史性的轉型再平衡,從高速增長階段向中高速增長階段轉換。“今年以來,政府適度加大了穩增長的政策力度,目前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31省份中,重慶上半年經濟增速為11%,增長最快;遼寧為2.6%,排名墊底。不能簡單以GDP增速論英雄,但GDP是比較合理的衡量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各省份的經濟數據可以反映出中國經濟的運作情況。比如,重慶的産業結構漸趨合理、新興産業快速發展,經濟增長就快;遼寧、河北、山西等重工業省份,面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爬坡過坎”難度就增大;而東部地區調結構動手較早,開始企穩向好,比如浙江等省份,經濟形勢就較為樂觀。

  在一定時期內,中國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仍舊存在,但在增速放緩的同時,經濟發展品質進一步提高,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轉型升級勢頭良好。增速回落是經濟進入新常態的一個重要特徵,從一定意義上講,中國經濟防風險就是要“穩增長”。

  今年是穩增長、調結構的緊要之年。上半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國經濟增長與預期目標相符,主要經濟指標有所回升,結構調整繼續推進,農業形勢持續向好,發展活力有所增強,交出了一份“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半年答卷。

  那麼,中國經濟到底有多“穩”?31個省份的經濟數據,可以看到中國經濟向好的基本面。

  3個省份上半年經濟增速跑贏全國水準;28個省份二季度經濟增速快於一季度;重慶、貴州、天津位居前三,最快增速為11%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統計發現,2015年上半年31個省份GDP增速中,有28個省份的二季度增速快於一季度(不含持平,下同),去年同期,二季度GDP增速快於一季度的省份是24個。 這體現出穩增長的政策效應越來越明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各個省份的經濟增長情況來看,和全國的走勢是一致的,全國二季度經濟趨穩的特點在各省份的經濟增長上體現出來了,28個省份二季度增長快於一季度,所以可以從地區的角度來印證上半年全國經濟增長是有基礎的。”

  31個省份上半年GDP數據中,增速超過7%全國水準的省份有23個。增速最快的是重慶,為11%;其次是貴州,為10.7%;第三是天津,為9.4%。2014年上半年前三名是重慶、貴州、西藏,增速分別為10.9%、10.8%、10.7%。2013年上半年前三名是天津、貴州、重慶,其中天津和貴州增速均為12.5%,重慶為12.4%。

  地區經濟分化加劇情況明顯;增速前10名東部佔3席、西部佔3席、中部佔4席;倒數後5名依次為遼寧、山西、黑龍江、吉林、河北

  “從數據上看,各個地區的差別還在加大,區域經濟分化的情況明顯加劇。比如從東北三省來看,增速還是比較低。在全國經濟表現出走穩的情況下,區域經濟分化加大的特點值得關注,表明經濟結構調整有了實質性的推進,而且現在到了一個比較關鍵的階段。”張立群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上半年31個省份GDP增速前10名中,西部的重慶、貴州、西藏3個省份佔據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的第一、第二和第四名,增速分別為11%、10.7%、9.1%。整體看,西部12個省份中除了內蒙古7%持平,其餘都跑贏了上半年全國7%的增速。

  前10名中,中部6省份佔據4席,分別是江西、湖北、安徽、湖南。除了安徽二季度增速與一季度持平外,其餘3省二季度增速都比一季度快。中部6個省份除了煤炭大省山西,其餘都跑贏了7%的上半年全國增速,其中河南的增速為7.8%。

  東部省份進入經濟增速前10名的有天津、福建、江蘇。其中增速最高的是天津,增速為9.4%,排全國第三。江蘇、浙江、廣東上半年經濟增速分別為8.5%、8.3%、7.7%,都比一季度加快。整體看,東部10省份除了河北6.2%居倒數第五,有7個省份跑贏了7%的上半年全國增速,京滬兩市剛好與全國增速持平。

  在最後5名中,倒數依次為遼寧、山西、黑龍江、吉林、河北。其中,遼寧為2.6%,山西為2.7%,黑龍江為5.1%,吉林為6.1%,河北為6.6%。

  總體上來説,從區域看,東部地區調結構較早,開始企穩向好;而部分地區,包括一些能源資源大省、前些年主要靠投資拉動增長的地區,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

  12個省份上半年增速達到全年目標;少數省份一、二季度出現“跳躍”,海南“跳”4.7個百分點;GDP總量前三名為廣東、江蘇、山東

  根據《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統計,今年上半年31個省份中,有12個省份的經濟增速達到或超過了全年增速目標。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零。

  “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各省份去年設定目標的時候沒有充分考慮經濟增速換擋的趨勢,目標定得相對較高,按照原來的目標可能就達不到;另一方面,今年各省份的增長目標更符合實際,同時,今年以來穩增長的力度在不斷加大,穩增長也是各級政府的重要任務,中央也出臺了一系列措施。”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另外,數據也顯示了經濟趨穩的跡象比較明顯,二季度部分指標已經出現回升的跡象,這也是這些省份達到增速目標的重要原因。”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統計發現,與2014年相比,除了上海沒有設定具體GDP目標外,有29個省份均下調了GDP增速目標,只有西藏與去年持平設定為12%。事實上,各地在制定GDP增速預期目標時已經開始下調,數據顯示,2012年各省份列出的GDP增速目標與上年相比多處於持平,有8個省份上調增長幅度。2013年,各地制定的GDP增長目標有18個省份保持不變,13個省份開始下調。到了2014年,全國31個省份年初制定的GDP增速目標中,僅有黑龍江和海南兩地上調,22個省份選擇“降速”。

  在31個省份上半年的經濟增速中,相較于一季度GDP的同比增速,有些省份的表現格外搶眼,例如,海南一季度增速為4.7%,二季度為9.2%,增速明顯快於一季度4.5個百分點。據《海南日報》報道,房地産市場回暖成為海南二季度經濟加快回升的重要支撐力量。上半年海南省房屋銷售面積同比實現基本持平,增速比一季度大幅度提高20.9%,這必然會拉高海南的GDP增速。

  在GDP總量上,前10名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河北、四川、湖北、遼寧、湖南。前三名廣東、江蘇、山東分別為3.45萬億、3.39萬億、2.97萬億,可以看出,前三名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

  東北三省佔最後4名的3席,如何“爬坡過坎”引全國關注

  8月10日,遼寧省省長陳求發在調研時説,“面對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和不斷加大的下行壓力,我們不能讓經濟增速持續下滑而突破底線,不能在困難和挑戰面前束手無策、無所作為。”

  東北三省經濟形勢仍是全面低迷的局面。遼寧、黑龍江、吉林分列全國經濟增速倒數第一、第三和第四。其中,遼寧上半年經濟增速為2.6%,已經比一季度的1.9%有所加快,但是去年同期遼寧的經濟增速仍有7.2%的水準。

  “目前東北經濟形勢不是太好,全國都很關注。” 遼寧省委省政府諮詢委員、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馮貴盛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説。他認為,出現目前的狀況,主要是市場需求、體制因素、經濟結構等方面造成的。

  馮貴盛説,從市場因素看,市場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是造成東北經濟增速下滑的直接原因。比如遼寧以重型工業為基礎,市場需求發生了重大改變,遼寧産業結構與國內外需求發生了斷裂,直接影響遼寧的經濟。

  “從體制因素看,東北工業基礎是計劃經濟打造的,舊體制有很強的慣性。新常態下,體制因素制約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難以充分發揮。”馮貴盛説。

  “第三個因素,東北中小企業發展滯後,大企業過度集中,這是亟須解決的問題。這個結構性問題,是影響東北經濟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與浙江對比,浙江主要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體,在經濟調整中,遼寧一家大企業受影響,連帶其他企業的需求,而浙江也受到影響,但是全局性影響不大。”馮貴盛表示。

  馮貴盛同時指出,東北地區有些幹部惰性比較大,需要鼓勵幹部輕裝上陣,發揮創造性。

  “習近平總書記就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提出了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著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鼓勵創新創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這為東北經濟如何‘爬坡過坎’指明瞭方向。”馮貴盛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

  馮貴盛認為,東北地區要大力發展第三産業,做好“重降輕上”,把重化工業降下來,戰略新興産業提上去。現代服務業、高新産業上不去,爬坡也很難爬過去。簡政放權,更要倡導幹部創新,敢做敢為。在鼓勵大眾創業的同時,要與“網際網路+”結合起來。在民生工程方面,“改善民生必須的,但是政府也要注意自己的錢褡子借了多少,不能過度透支”。

  倒數第二——山西為何“2.7%”?

  工業增加值連續10個月下降,且降幅不斷擴大

  7月28日,山西省統計局在其官網公佈了該省上半年經濟成績單:GDP同比增長2.7%,比全國7%的經濟增速低了4.3個百分點,在全國位列倒數第二,比墊底的遼寧高出0.1個百分點。

  據統計,在去年全國31省份的GDP成績單中,山西的增速倒數第一。在去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中,山西GDP增速均在全國倒數三名之內。

  山西省委機關報《山西日報》7月28日在頭版頭條刊文《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文章稱,2.7%表明肇始於2013年下半年的經濟下行態勢尚在延續中,山西經濟發展處在最困難的時期,任務十分艱巨。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山西省一産和三産增長緩慢,二産持續下降。特別是工業增加值自去年9月以來已連續10個月下降,且降幅不斷擴大,主要工業産品産量、增幅都呈現大幅下滑態勢。

  與此同時,“一煤獨大”的山西省的煤炭産業運作更加困難,主要表現在“産銷減少,庫存增加,價格下跌,效益下滑”。數據顯示,從2014年7月起全行業連續12個月虧損,上半年全省煤炭行業虧損40.62億元,利潤同比減少60.74億元。

  此外,山西省政府的財政增收難度加大。上半年,山西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25億元,同比下降7.8%。其中,稅收收入566.1億元,下降15%,自2014年8月以來已連續11個月累計負增長。

  文章稱,當前著力所在,山西要圍繞年初確定的主要發展指標,在金融創新、科技創新和民營經濟三方面實現突破。

  重慶為何能有11%的增長?

  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三産業快速增長

  作為西部內陸省份,重慶最近幾年都是以兩位數的增長速度領跑,尤為引人注目。今年上半年,重慶的GDP增速是11%,領跑全國;去年同期,這一數值是10.9%,同樣全國第一。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重慶經濟增長保持這樣的勢頭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重慶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大,這對整個投資的拉動很大;另一方面重要的原因是重慶形成了重要的産業集群,比如汽車産業集群和電子産業集群。這兩個産業集群也得益於這幾年産業轉移的發展趨勢,重慶承接了大量東部産業的轉移。”

  2015年上半年重慶市經濟運作情況新聞發佈會上公佈的數據可以看出,電子資訊和汽車製造兩大産業已佔據重慶經濟的半壁河山,産業集群效應出現;而鋼鐵、煤炭等過剩行業比例則不斷下降。同時重慶的房地産市場回暖明顯,上半年房地産開發投資金額同比增長10.5%。

  分産業看,上半年重慶第一産業增加值318.79億元,增長4.2%;第二産業增加值3325.38億元,增長11.5%,其中工業增加值2679.84億元,增長10.8%;第三産業增加值3593.73億元,增長11.0%。去年開始,重慶第三産業增加值佔比首次超過第二産業,這顯示包括金融等服務業在重慶發展勢頭強勁。

  這從全國其他省份上半年的經濟數據上也能體現出來。初步統計,有11個省份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一季度放慢,包括北京、山西、內蒙古、黑龍江、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北、湖南、新疆。另有廣東、河北、甘肅上半年工業增速與一季度持平。而在第三産業數據上,初步統計,上半年除了福建和寧夏,其餘地區的服務業增速普遍都呈現加快的態勢。可見第三産業是經濟增長強有力的驅動力。

  上半年居民收入概況

  目前,除黑龍江、西藏、吉林外,其餘28省份均已公佈了上半年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全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5699元,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5554元,倍差為2.83。有8地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全國平均水準,分別為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福建、山東以及廣東。

  在已公佈數據的28個省份中,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為上海,達到26664元;北京排名第二,為26171元;第三為浙江,為22640元。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是甘肅省,為11243元。上海的城鎮居民收入是甘肅的2倍還多。

  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萬元的省份僅有三個。其中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為上海,達到13346元;浙江排名第二,為12005元;北京排名第三,為11018元。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是甘肅省,為2985元。

  中國經濟增速回調初步顯現觸底態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張立群

  2015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7%,其中一季度和二季度均為7%。與2014年以來的增速下行態勢比較,經濟增長趨穩的態勢比較明顯。上半年數據顯示經濟增長下行過程初步觸底,工業增速持續回升,投資增長趨穩,出口增長由負轉正,消費增長持續穩定。無論從供給側,還是需求側,中國經濟增速回調都初步顯現了觸底態勢。

  展望下半年,從國際上看,美國經濟恢復的態勢仍然比較明顯,貨幣金融系統對政府扶助的依賴度明顯減低,基於市場基礎上的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相互促進,逐步恢復的態勢比較明顯。儘管希臘債務談判一波三折,但仍在推進之中。從更遠一些的變化看,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和歐元區政府財政合作的支援下,歐洲經濟也將可能步美國經濟之後出現類似表現。世界經濟和國際市場環境初步顯露築底跡象。國內穩出口的政策效果預計將繼續顯現,出口增長有望轉向平穩。

  受房地産市場銷售形勢好轉,以及拿地難有所緩解的支援,預計房地産企業的發展環境趨向改善。1—6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3.9%,與一季度同比下降9.2%形成鮮明反差,表明房地産銷售形勢已經回暖;新型城鎮化相關工作的推進,預計會逐步擴大房地産業發展空間,大城市綜合規劃工作加強,地下管網設施改造力度加大等,預計會使大城市拿地難問題趨向緩解。綜合判斷,未來房地産投資增速下降趨勢會進一步減緩。

  與新型城鎮化帶來的城市群之間互聯互通建設步伐加快,城市地下設施建設力度加大,政府公共職能加強以及城市公共設施建設力度加大;“一帶一路”大格局奠基帶來的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增加等相聯繫,考慮到政府在相關資金方面做出的綜合性安排,預計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未來趨向加強。隨著過剩産能調整和市場需求趨穩,訂單水準、開工率水準趨穩,預計製造業産能利用率穩中趨升,製造業投資增速將趨穩。

  歸納以上分析,可以判斷未來投資增速趨穩。在就業形勢與收入增長平穩的支援下,預計未來消費會繼續平穩增長。綜合對需求走勢的分析,預計下半年中國經濟將保持平穩增長,全年經濟增長率略高於7%。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