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中國股市天性缺陷 誘發過度投機炒作

  • 發佈時間:2015-06-23 13:22:02  來源:中國網  作者:羅光嘯  責任編輯:張少雷

  資本市場正常孕育與發展應有其內在規律和約束機,然而,中國股票市場並非市場經濟發展自然産物,而是為促進市場體制建立在政府驅動下人為發展起來的。先天不足加上轉軌過程中制度不完善以及市場參與者行為不規範,使中國股市無法走出高投機和強波動怪圈。股市運作相當程度上脫離了設計者初衷,市場功能未能有效發揮。股市從誕生那一天起就註定了它的不平常和波詭雲譎。

  在對市場資訊進行分析基礎上,在利潤最大化原則支配下,通過對成本、風險和收益權衡對比後作出適度投機行為,對市場的發育是有促進作用的,但過度投機無疑把股市推向了比賭場還不如的全社會“大賭場”,使中國股市20多年發展的先天缺陷性暴露無遺:

  一是中國股市是以中小投資者佔絕對比例的投資市場,資本市場“散戶市”特徵非常明顯。據中國證監會資料,2015年第一季度,新開股票賬戶同比增長433%,達到795萬多戶。其中80後為主力軍,佔62%;從資金結構看,90%以上賬戶持股市值在50萬元以下,與發達國家股市機構投資者佔80%,個人投資者佔20%的比率相差甚遠。由於中小投資者投資理念匱乏,資金量小,交易條件差,缺乏了解各种經濟資訊條件和能力,在對經濟和上市公司未來預測上存在著一定盲目性,操作上也存在著較大投機性,易為市場投資者所利用,成為追漲殺跌的犧牲品。

  二是立法滯後、監管不力,違法違規成本太低,股市規模小、容量小。證監會對股市監管力度明顯不足,且缺乏長期性和系統性。如對資訊披露監管、對制止機構大戶聯手操縱股市監管,對內幕交易、虛假資訊等問題監管顯得十分力不從心,落後的監管手段已明顯跟不上證券業發展步伐,導致違法違規事件頻頻發生。由於違法違規成本太低,違法違規者有恃無恐,膽大妄為。一個規模小、容量小的股市對於一個具有龐大居民儲蓄存款和巨型機構投資主體,無疑會導致股票供不應求,這必然會使股票市場供求關係長期處於不均衡狀態。

  三是暴漲暴跌、頻繁波動是中國股市最顯著特徵。6月19日,滬指連跌破4600、4500點整數關口報收4478點。滬指周跌幅高達13.32%,創下2008年6月以來單周最大跌幅。6月19日的6.42%跌幅也成為今年以來單日第三大跌幅,僅次於2015年“1·19”暴跌7.7%和“5·28”暴跌6.5%。6月19日兩市市值縮水9.24萬億元,這相當於A股市值最大的兩隻個股中國石油工商銀行人間蒸發。

  四是上市公司品質不高,上市公司行為不規範,分紅派息難保投資穩定可靠回報。綜觀我國股市,效益較理想,具有較好成長性,企業回報率足以鼓勵股民作長期投資準備的股票實屬鳳毛麟角。在中國股市,造成股民對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基本上不抱任何希望。因此,除了炒作就是賭行情,而上市公司則正是看中了股民這一致命弱點——你不在乎現金分紅,我剛好也捨不得真金白銀。於是,上市公司趁機渾水摸魚,只要你不逼我掏現金,我就沒有派現壓力,你要求送股票,我就送廢紙給你。反正你炒你的,派現與否不是你説了算,我落得逍遙自在,何樂不為?這就是中國股市不願現金分紅的荒誕邏輯,這也是一種劣習的惡性迴圈:上市公司不願現金分紅,股民就自己人為製造價差、炒差價。如此迴圈往復,上市公司越來越缺乏感恩和回報意識,缺少敬畏市場,充分尊重最廣中小股民的自覺行為,投資者更是毫不關心上市公司是否分紅,這也是中國股市過度投機、股民對長期投資不屑一顧的內在原因之一。中國股市捨棄了這一唯一正道,直奔投機追逐價差收益,不能不説這是中國股市悲哀和不幸。

  五是政策市、消息市、謠言市、投機市,中國政府這只“無形的手”無處不在。政府仍停留在“大政府、小社會、小市場”幻覺狀態裏,“唯我獨尊、老子天下第一”,留戀權力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沒有厘清政府與市場權力邊界,無法將有形之手從市場收回,仍直接干預市場運作,為股市尋租製造空隙。股市建立以來高位時的“壓市”與市場低位時的“救市”是這20多年股市中一個永恒話題。別忘了,制定遊戲規則,當好裁判員才是政府職責題中之義。

  股票市場過度投機,不僅使投資者喪失投資熱情,且由於過度投機示範影響傳播廣泛,會使社會資源從實質性經濟領域流向虛擬化、不直接創造價值的虛擬領域,造成經濟泡沫化,讓投資者資金縮水,讓大多數投資者血汗錢甚至是救命錢打水漂,由此延伸對民族精神損害是巨大的。在到處蔓延投機氣氛的環境裏,每個人都夢想一夜致富,誰還會朝五晚九地辛勤耕耘?認清了中國股市這些特徵,還有誰願意任性參與麼?只要股市不成熟、不理性,筆者奉勸中小投資者還是暫時忍耐、不要瞎參合為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