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專家:辯證看待股市“晴雨錶”作用
- 發佈時間:2015-04-22 06:2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中國股市在多年沉寂之後再次上演“速度與激情”的大片,一方面股指節節走高,成交量屢創紀錄,一方面開戶數大幅增加,資金持續涌入。股指連創新高,經濟卻放緩,是不是意味著股市作為“晴雨錶”的功能變化了?大量資金流入股市又會否影響實體經濟?“中國大媽”和90後的“小鮮肉”涌進股市需要注意哪些風險?股市是不是真的有"丁蟹效應"?這一輪牛市還能牛多久?中國經濟網記者就這些熱點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
採訪嘉賓:
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向松祚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中心主任 郭田勇
中國經濟網:去年下半年以來,跟經濟走勢較弱相反,股指連創新高,是不是意味著股市作為“晴雨錶”的功能變化了?
宗良:金融市場的變化有自身的變化規律。目前股市投機比較強的情況下,和經濟的關係並沒有那麼直接。去年下半年以來股市的上漲,實際上是多年積累的結果,直接拿當前經濟比較,可比性不強。從長期來看,股市的發展和中國經濟的發展或改革的推進有著密切的關係。儘管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仍是一個比較高的速度。
魯政委:對於“股市是經濟晴雨錶”這句話大家想當然就用了,沒有人仔細思考它們的關係。其實,“晴雨錶“的説法未必成立,如果股市和經濟不同步就變得很難檢驗。經濟基本面不是太好,股市上漲就沒道理?關鍵還是要回到金融學的本源來看待,金融基本的定價公式是説,任何資産價格都等於它未來的現金流借鑒到現在得到的價格。把這個公式分解一下,未來的現金流無非是當期的利潤乘以它未來個體增速的累加,再進行體現。當期經濟不好其實只是影響股市變化的一個因素,如果未來的現金流有改善,是可以對市場有正面支援作用的。如果預期未來利率會下降,那麼它對股票市場的上升也是有正面作用。從改革的角度,改革釋放活力,有理由説對未來比現在好一點。
郭田勇:中國股市不能完全説是經濟的“晴雨錶”。從歷史來看,股市對於經濟也經常出現一些不同步的情況。在中國股市和經濟肯定是有一定相關性,但並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股市的表現有點像一种經濟前瞻性的反映,股市上漲反映貨幣政策寬鬆面。儘管目前經濟增速下滑,但從經濟的遠景來看,各方還是很有信心的。
向松祚:股市早已不是經濟的“晴雨錶”了,中短期尤其如此。股市表現往往與實體經濟完全脫節,這是人類經濟內在結構的深刻變化,全球皆如此。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全球股市平均上漲幅度達到160%,實體經濟增幅卻不到20%,虛擬經濟嚴重脫離實體經濟。
中國經濟網:有人認為,大量資金流入股市會影響實體經濟,特別是在股市賺錢效應明顯的時候?
郭田勇:這個問題要辯證來看。首先,任何一個國家在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的時候,都沒有辦法保證資金完全流向所期望的領域。同時,流向股票市場也並不一定不利於實體經濟,或者説流向股票市場間接也是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比如,高科技含量的股票價格比較高,就容易引來更多投資者。以前銀行之所以不願意給企業貸款,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業負債率普遍比較高,現在通過股市,企業獲得了資金來源,降低了負債率,這樣股市對於融資結構的改善有很大幫助。
魯政委:這個問題關鍵是看分多長的時間期限來説。套用政治經濟學常用的初次分配、二次分配的概念,單就第一次去了哪來説,更多的去了股市肯定意味著更少去了企業。但金融體系運作的邏輯遠比這個複雜,二次分配的結果就是如果企業不好,最終還是會從這些企業退出來。2014年出現了大量的重組概念股,重組最基本的操作是上市企業爛掉之後,買過來把一些資産注進去,拿股票做最大融資。從這個意義上講,資本市場的上漲其實和實體經濟是互動的。
現在來看,有些政府和企業其實都是高負債率的,居民的總體負債率比較低。這個時候如果股票市場好了,老百姓願意來買股票,這個時候企業就可以增發、重組。
宗良:鼓勵合理的資金進入,不該投到股市裏面的錢都進入股市反而會推高股市,這樣的不鼓勵。從監管角度來講,也應該注意不主張高杠桿的借錢進入炒作。
向松祚:理論上,股市上漲會産生財富效應刺激消費,産生融資成本下降效應以刺激實體投資。實際上這種效應沒有人們認為的那麼明顯。相反,股市快速飆漲往往刺激大家削減消費和投資,轉向虛擬經濟投機活動。目前我國就存在這種情況,一些企業甚至將信貸資金投入股市,個人賣房炒股的也大有人在。
中國經濟網:這一輪大牛市,是改革釋放紅利的“改革市”,還是大量資金涌入的“資金市”?
宗良:總體上來講,應該説是中國深化改革的結果。國家直接融資的發展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在改革中間也為資本市場開闢了新的資金渠道。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應該説是改革發展或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産物。但投機氣氛還是偏濃,還不是一個正規的投資市場,從長遠來看,希望逐步向投資市場過渡。
郭田勇:既是“資金牛”也是“改革牛”。如果沒有資金推動的話,任何一個國家股市都很難牛起來,資金牛肯定是有的,或者説一種表像。從改革方面,由於改革所釋放出來的利好,為投資帶來信心,各方面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能力和回報預期還是很有信心的。
魯政委:可能是幾種市的合力。貼現利率下降本身體現的就是流動性推動了市場的上漲。改革釋放活力,“改革牛”是説預期未來的利潤增長。
向松祚:本輪牛市是典型的資金拉動和預期推動型牛市。房地産投資趨冷,部分資金轉向股市,其他投資渠道缺乏吸引力,股市成為各路資金搏殺的主要場所。各種消息題材故事勾引起人人一夜暴富的衝動和激情,大家忘我地衝向股市,滿懷著一夜巨富的美好願望。
中國經濟網:如今的中國股市吸引大量新股民涌進,"中國大媽"和90後的"小鮮肉"成為主力。類似的故事在美國大蕭條之前也曾上演,“如果連擦鞋的人都在買股票,股市一定是要下跌了”。中國股市會不會也到了這個階段?
郭田勇:股市沒有只漲不跌的,股市估值肯定是有一個合理空間。在這種情況下要提醒,股市是要完全風險自擔的。無論漲跌都是正常的,只需要政府包括監管機構真正把好上市公司的品質,嚴防企業造假,把股票市場中基礎性工作做好。
魯政委:股票註冊制下半年啟動,現在還沒搞,所以從目前來看,去杠桿的過程還沒發生,改革仍在繼續當中,市場利率仍然在下行,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是到了將要調整的時候是有疑問的。當然提示風險是有必要的。
宗良:中國股市過去多次漲跌基本上都是以這種狀況收場,今天的股民重復著過去的故事。所以一定要謹慎,尤其是沒有經驗的投資者,股市風險確實比較大。籌資方存在一定圈錢性質,想著圈一把就走,投資方是投機心態,想著賺一把就走。但往往事情沒那麼簡單。不管是企業或者個人,一定要注意尤其在一定高度的情況下要注意股市的風險,要在能夠承受風險的情況下再去做合理的投資。
向松祚:人類股市有一個亙古不變的規律,那就是人類永遠是善於遺忘和容易瘋狂,所謂理性投資者是少數。當街頭巷尾婦孺老幼皆熱烈擁抱股市的時候,説明股市已經過熱,已經蘊含極大風險。目前我國股市已經存在過度炒作的風險,融資融券、杠桿融資炒股、什麼傘型融資等等,風險巨大。據不完全統計,股市短期高息融資規模已經超過2萬億。
中國經濟網:説一個八卦,股市是不是真的有"丁蟹效應"?
郭田勇:就是一個八卦。我覺得還是就市場本身來談市場,可能更加合理。
魯政委:如果有"丁蟹效應"的話,也主要是恒指。我對今年的股市的看法是寬幅震蕩。
宗良:股市本身有它自身的規律,同時也會受一些政治等各方面的影響。
向松祚:沒有什麼“丁蟹效應”,這是一個笑談 。
中國經濟網:如果牛市持續“瘋牛”行情,管理層會不會出臺政策為股市降溫,比如530印花稅上調事件?
魯政委:首先要看管理層怎樣認識股票市場的功能。目前來講,管理層好像對這個已經認識清楚了,認為這兩者是可以相互促進的,關鍵看是不是能把它運用得好。但要注意一點,杠桿類的操作隨著指數的上漲監管會越來越嚴格。
宗良: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我們期望是一種平穩發展,能夠為中國的直接融資發展,為中國的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希望股市不要出現急漲急跌。未來一旦市場出現偏差,政府會有相應的政策來保持市場的平穩運作。
郭田勇:還是希望股票市場依照自身規律來運作,政府不要輕易出手。如果政府説出臺一些打壓政策的話,股市下來的話,賠錢的人會埋怨的。
向松祚:政府負責人和官方媒體應該非常謹慎,不要輕易對股市漲跌發表意見,更不要動不動發文力挺牛市。政府應該致力自己該做的事情,最好規則的制定、執行和監管,千萬不要對什麼牛市熊市隨意發表意見,更不能隨意改變規則。為什麼我國投資者缺乏風險意識?為什麼人們總説中國股市是消息市、政策市?這與我國一些政府官員和媒體“太熱心”有很大關係。
中國經濟網:最後一個問題,本輪牛市還能牛多久?
魯政委:其實毫無疑問,這一輪牛市肯定沒有結束。基於管理層應該認識到它跟實體經濟之間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互相促進的,還沒有大規模的對互相促進的好處加以利用。再加上中國利率整體仍然在下降的過程當中,中國居民金融資産配置比例上升,居民更多的把資産配到金融資産上,相信這一輪的牛市應該並沒有結束。
宗良:不好預測,但全面深化改革會為股市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希望股市不要呈現一種急漲急跌的走勢,能呈現一種平穩態勢。要避免上市公司出現圈錢的心態,投資者也不要有過於炒的心態,希望股市給更多的人帶來平穩的效益。
郭田勇:這輪牛市現在來看遠遠還沒到頂,至於能牛多久也不太好判斷,預測股票市場幾乎是不可能的。
向松祚:我不知道牛市會持續多久。但我知道過度瘋狂的炒作早晚會跌入深淵! (中國經濟網記者 馬常艷)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