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歐洲鬆綁簽證對中國旅遊業是挑戰

  • 發佈時間:2015-06-23 13:19:47  來源:東方網  作者:譚浩俊  責任編輯:張少雷

  媒體報道,伴隨鼓起來的荷包和不斷更新的旅行觀念,中國遊客出境遊熱情高漲、行情火爆。而人數眾多、購買力強的中國“金主”更成為不少歐洲國家競相“爭奪”的對象。在其他歐洲小夥伴一波又一波的對華簽證鬆綁浪潮中,英國、德國等國終於按捺不住,相繼推出放寬簽證限制的新政策,加緊爭取中國遊客。

  英國的政策是,將對中國公民進一步簡化簽證申請,允許中國公民在同一個簽證中心申請英國和歐洲申根國家簽證;德國則針對過去簽證程式複雜、辦理簽證時間很長、不少中國遊客都被阻擋在德國大門之外的問題,決定簡化程式,縮短簽證辦理時間;義大利則將今年5月開幕的米蘭世博會作為一大賣點,承諾在簽證材料齊全情況下,義大利駐華使館和領館將在36小時內發放個人旅遊和商務簽證。等等,這些舉措,不可能不對中國居民到歐洲旅遊産生積極影響。

  眾所週知,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和居民收入水準的不斷提高,旅遊已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改善生活水準、提高生活品質的重要選擇。不僅如此,很多人已經不滿足於在國內旅遊,而選擇到境外旅遊。最早的境外旅遊目的地,主要是香港和東南亞地區,特別是新馬泰。慢慢地,旅遊的目的地也開始不斷地向外延伸、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拓展。特別是歐洲,已成為近年來中國居民的首選地,其吸引力不僅遠超東南亞地區,甚至已經超過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

  按理,國人到境外旅遊,應當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一方面,説明中國真的已經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強大,中國人也已經越來越願意加強與其他國家人民的交流;另一方面,出國的人多了,對世界的了解也會更多,更容易將國外先進的東西、優秀的東西吸收到自己的身上,從而更好地提高每個人的綜合素質。但是,站在中國旅遊業的角度考慮,卻是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尤其是歐洲國家在簽證方面的不斷鬆綁,對中國旅遊業的挑戰更大。

  如果説中國旅遊到東南亞等地旅遊,是真正的旅遊、是完全為了旅遊而旅遊的話,到歐洲國家的旅遊,可能內涵就要發生質的變化了。因為,到歐洲旅遊,還伴隨著強大的購物內容,甚至可以説,到歐洲旅遊對相關國家的貢獻,可能遠抵不上購物的貢獻。也就是説,購物有可能是中國居民到歐洲旅遊的真正動力。

  事實也是如此,到東南亞等地旅遊,更多的可能還是衝著“出國”的概念而去的。從旅遊的內容來看,中國的雲南、四川等地,與東南亞有很多相似之處。一定程度上,旅遊的含金量更高。如果不是因為“出國”二字的作用,很多人都會選擇在國內旅遊。但是,歐洲就完全不同了,不僅旅遊的風格與國內有較大差異,而且購物的環境要遠勝於國內。相當一部分人到歐洲旅遊,是奔著購物去的,是奔著買“便宜”的奢侈品去的。那麼,其對國內旅遊的影響也就不可避免。

  必須注意,選擇現在到歐洲旅遊、購物的人,絕大多數都應當是已經進入中産階層的。真正的有錢人,前些年已經到歐洲瘋狂過,現在的他們,已經視歐洲為“國內”城市了,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怎麼去就怎麼去,不需要與其他人爭時間、爭速度。對中低收入階層來説,目前還沒有條件到歐洲去旅遊和購物,能在國內選擇一些地方旅遊已經不容易。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中産階層的收入也不是可以無限止地使用,到歐洲旅遊、購物的開支大了,在國內旅遊、消費的支出就會減下來。一些人甚至可能會把幾年國內旅遊的錢省下來到歐洲去旅遊和購物。自然,會對國內的旅遊業産生不利影響。

  關鍵在於,國內的旅遊景點、地方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似乎並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沒有認識到開放出國旅遊大門可能對國內旅遊帶來的衝擊和影響。一方面,更多的旅遊景點,仍然把門票作為最主要的旅遊收入,守著“門票經濟”不放。結果,把很多旅客都“嚇”在了家裏、“嚇”在了當地,而無法形成真正的旅遊流動格局;另一方面,相關職能部門也一直沒有很好地思考與解決節日旅遊的擁擠問題,沒有拿出實實在在的措施與辦法,導致國內旅遊始終被各種瓶頸所困擾。譬如休假制度,譬如交通擁堵問題,都成了旅遊的一個個死結。同時,國內旅遊部門、地方政府等,也始終沒有能夠解決好旅遊紀念品的開發和促銷工作,沒有能夠象歐洲那樣把旅遊與購物緊密結合起來。

  相關報道也透露,中國居民出境旅遊的消費雄冠全球,而目前中國每年出境旅遊的人數為1.2億,預計至2020年,出境遊的中國遊客數量將達到2億人。而隨著歐洲各國在簽證問題上的開放,未來若干年內,到歐洲旅遊和購物,可能會成為中國居民的首要選擇。那麼,消費外流也會成為未來影響中國旅遊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

  那麼,面對中國居民出國旅遊、購物熱情的不斷增強,如何緩解可能給國內旅遊帶來的影響,必須引起有關方面和地方政府的重視。首先,必須大力改善國內的旅遊環境,尤其是景點的管理秩序、市場秩序、公共安全等,切不可對遊客心理産生不利影響;第二,要轉變發展旅遊業的觀念,不要再把發展旅經濟等同於發展門票經濟,過度在門票上做文章,導致旅客對旅遊的信心減弱;第三,要積極創造有利於遊客購物的環境,能夠更多地開發一些遊客喜歡的旅遊紀念品和商品;第四,要強化行銷策略,改革行銷服務方法,採取更大力度的行銷手段,吸引境外遊客到中國來旅遊、購物,而不是遊客只出不進。

  總之,歐洲對中國遊客在簽證問題上的進一步鬆綁,既是大好事,也會給中國旅遊業帶來一些衝擊和影響。只有早作準備、早做應對,才不會影響國內旅遊業的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