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

  • 發佈時間:2016-04-30 12:53:42  來源:求是  作者:馬忠玉  責任編輯:書海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背景下,我國已進入消費需求持續增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消費拉動經濟作用明顯增強的重要階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用新思路新舉措深挖內需潛力,持續擴大消費需求。國務院出臺《關於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 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深刻認識消費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的基礎作用,大力發展以傳統消費提質升級、新興消費蓬勃興起為主要內容的新消費,從而更好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經濟發展新供給新動力。

  一、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最終消費才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新形勢下積極發揮新消費的引領作用,將助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目標的實現,保證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是暢通經濟良性迴圈體系、構建穩定增長長效機制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結構性矛盾突出,在投資需求和凈出口需求增速回落的情況下,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增強。2011—2015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57.1%,高於投資貢獻率12個百分點左右。消費充分發揮了“穩定器”的作用,有力支撐了宏觀經濟平穩增長。隨著我國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産業結構與需求結構發生規律性變化,消費需求引領經濟增長的作用將更加突出。根據國際經驗,每人平均GDP超過1萬國際元和人口比重最高年齡段在46歲左右時,一國將進入消費快速升級期和消費支出高峰期,消費需求將實現從生存型、數量型向發展型、享受型轉變。我國當前正處於這一階段:2015年每人平均GDP接近1.2萬國際元,消費觀念轉變,消費升級需求迫切;社會人口結構變化,45—49歲人口高峰期臨近,品質消費、享受消費需求增加;資訊技術、智慧製造技術、新能源技術等先進科技涌現,為新一輪消費升級奠定了基礎。消費需求已進入業態創新、産品創新、服務創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的發展階段,只有滿足消費新需求,增加産業新供給,創造市場新活力,實現潛在需求向現實增長動力的有效轉換,才能更好支援經濟長期健康發展。

  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是加快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居民收入達到中等偏上國家水準,以汽車、住房、手機等電子資訊産品為主導的消費熱潮逐步褪色,而資訊消費、綠色消費、文化消費、旅遊休閒消費、個性化消費等蓬勃發展,並有力拉動了相關産業與行業優化升級,提高了供給能力。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産能過剩問題仍在困擾我國經濟增長。由於模倣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出口總量減少,出口結構調整,導致傳統産業的供給能力大大超過需求,鋼鐵、建材等行業産能已經絕對過剩,房地産、汽車等行業也出現了區域性和結構性産能過剩問題。在此背景下,戰略性新興産業以及教育、醫療、養老、旅遊休閒等現代服務業推動增長的作用更加凸顯。我們只有牢牢把握新消費需求不斷涌現的重要機遇,大力催生新業態與新動力,協同推進消費升級和産業升級,圍繞消費升級的方向進行投資、創新和生産,有效化解過剩産能,提高投資和創新有效性,才能實現更有品質和效益的增長。

  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是更好滿足居民消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內在要求。“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意味著我國的經濟實力會進一步增強,人民生活水準會進一步提高。消費關係民生福祉,要實現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生活品質改善的目標,就必須順應消費升級趨勢謀發展、促發展,大力倡導堅持市場主導、崇尚綠色環保、講求品質品質、注重多元發展的新型消費模式,真正使發展成果更多體現為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和國民福利的改善。

  二、科學認識制約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的各種因素

  生活水準從小康型轉向富裕型是消費結構調整最大的機遇期,將消費層次從滿足生理需求轉向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從溫飽型消費轉向享受型乃至自我發展型消費,對經濟發展具有較大的提升作用。但現實中仍然存在不少制約消費結構升級的因素,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

  居民部門收入份額偏低,中間收入階層發育不足,影響消費引領作用的發揮。近10 多年來,我國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佔GDP的比重下降,導致最終消費率下降。第一,由於居民收入預期不高,相當一部分居民收入未能轉化為即期消費,消費拉動作用弱化。第二,由於投資和消費之間存在結構性失衡,許多産品和服務不能獲得價值實現,投資效應弱化,就業困難,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低,阻礙消費的增長和升級的加快。第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特別是農村居民收入增長較慢,對消費升級有較大限制。應特別注意的是,當前我國農村居民收入中還存在一定的實物收入,而這些實物收入主要是用來滿足低層次需要的農産品。由於市場體系不完善,農産品價格偏低,許多農民不願意將自己的實物收入轉化為貨幣收入,這也阻礙了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第四,中等收入群體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偏小,其收入水準仍然偏低。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中等收入群體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通常在60% 以上,而目前我國這一比重低於20%。對大多數中等收入消費者來説,經濟實用的基本生活用品仍是消費主流,千元級、萬元級的消費已基本滿足,受購買力的制約,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潛力需較長時間的積蓄才能得以充分釋放。綜合來看,居民部門收入份額偏低導致購買力不足成為制約消費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

  消費信貸發展水準低,消費環境不完善,抑制居民消費願望的實現。總體來看,我國消費信貸發展仍然處於較低水準,規模偏小,結構也不盡合理。消費信貸總額佔當年GDP 的比重太低,其中住房消費信貸在消費信貸總額中佔比超過80%,其餘品種之和所佔的比重還不足20%,非住房消費貸款總額佔GDP 的比重低於2%。同時,我國居民的消費軟環境也不容樂觀,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缺乏足夠的力度,各種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案件時有發生;市場準入、行業規範、産品或服務品質等級與標準,以及對違規經營行為進行懲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執法不嚴,處罰過輕,使經營者違法成本過低。這些都會對消費者的信心産生消極影響,直接抑制居民的消費願望。

  服務消費領域問題較多,制約消費需求的釋放。一是服務業發展不平衡,使諸多領域的居民服務消費需求難以得到滿足。這種不平衡主要表現在:部門發展不平衡,傳統服務業比重較大,新興服務業比重偏低;地區發展不平衡,沿海快於內地,城市快於農村;結構發展不平衡,高檔服務供給過多,需求不足,中低檔服務供給能力有限,無法滿足較大的中低檔服務消費需求。二是服務業社會化、産業化、現代化程度低,直接影響居民消費品質的進一步提高。三是服務價格持續上漲,嚴重制約居民的服務消費需求。

  三、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著力促進消費升級

  伴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消費需求發生趨勢性變化,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徵。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多領域著力培育新供給、新動力,既符合發展規律,也符合我國發展需要。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進消費升級。“十三五”時期,消費升級須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充分發揮消費拉動增長的基礎性作用。一是以創新發展為統領,引導消費朝著智慧、綠色、健康、安全方向轉變,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帶動消費結構升級,促進流通資訊化、標準化、集約化。二是以協調發展為依託,通過統籌消費與産業、消費與投資、消費與外貿、城市消費與農村消費、不同區域消費需求之間的關係,在協調發展中拓寬消費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三是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居民消費價值觀,充分發掘綠色消費潛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增強全社會資源環境意識,推動形成綠色消費模式,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四是以開放發展為助推,適應國內消費升級要求,適度放開海外消費産品進口限制,豐富消費品種,滿足國內對於品牌、品質、個性消費的新要求。五是以共用發展為基礎,完善制度、改善服務,促進教育、醫療、社保、養老等領域制度建設,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為消費需求增長提供良好的社會基礎與政策環境。

  以六大新消費領域為抓手提供新動力。我國消費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以消費新熱點、消費新模式為主要內容的消費升級,將引領相關産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資迅速成長,拓展未來發展新空間。一是服務消費成為主要領域。隨著收入水準不斷提高,人們更注重追求生活品質,服務消費擴張成為消費升級的重要表現。需要大力促進教育、文化、醫療、養老、旅遊等生活性服務業轉型升級,推動生物醫藥、基因工程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壯大,拉動電子商務、現代流通等産業發展,帶動現代服務業全方位擴張,進一步強化第三産業主導地位。二是資訊消費地位顯著增強。全球“第三次産業革命”加速推進,資訊網路技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需要大力推進資訊産業發展,落實“網際網路+”戰略,降低電信資費標準,為大數據雲計算、智慧終端、3D列印機器人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資訊産業營造新的發展機遇。三是綠色消費訴求日益強化。從中長期看,住行仍是消費領域的主導,綠色住宅、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未來住行升級的主要方向;消費者健康意識提高,環保意識增強,綠色概念家電、傢具、食品等消費逐漸被認可並受到青睞,需要大力推進生態農業、新能源、節能節水等領域的技術研發、産品供給、生産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四是時尚消費受到重視。年輕一代逐步成為消費主力軍,更加偏好體現個性特徵的時尚品牌和服務;中高收入群體在消費過程中對於能夠顯示身份地位的高端消費品與服務需求快速增長,需要大力推動個性化、精細化、柔性化生産,使奢侈品、高端消費品等新供給相應增加。五是品質消費成為關注重點。當前,消費者更加重視消費安全與消費品質,産品的材質、細節、格調、品位成為影響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因素,需要全面助推傳統産業升級,加快劣質與落後企業的淘汰,提高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力。六是農村消費市場空間擴大。沿襲城市消費升級發展路徑,農村消費正在進入消費發展的新階段,需要增強農村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延長部分消費品生命週期,大力實現産業梯度升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