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部中國企業國際化報告(2014)藍皮書發佈
- 發佈時間:2014-10-30 11:19:15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曹慧敏
中國網財經10月30日訊 10月29日下午,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國內首本企業國際化藍皮書——《中國企業國際化報告(2014)》發佈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報告廳發佈。報告研究指出,中國企業“走出去”呈現十大趨勢特點,2014年將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重要分水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有望首次超過外商來華投資,成為對外投資凈流出國。報告分析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過程中存在的八大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八大建議。會上同時發佈了中國企業國際化50強、中國企業國際化新銳50強與中國企業海外上市50強榜單和11月21日將舉辦的首屆中國企業國際化論壇議程。原外經貿部副部長、博鰲論壇原秘書長、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席龍永圖,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副會長、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總編輯楊群,CCG副主任孫玉紅等有關學者專家出席發佈會並做了介紹與演講。
《中國企業國際化報告(2014)》是一份年度報告,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在大量“走出去”案例調研和研究的基礎上,與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合作,組織國內外在跨國投資領域有深入研究與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編寫完成的。藍皮書編委會由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擔任主任、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會長崔明謨、副會長王輝耀等擔任編委會副主任。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和副主任孫玉紅擔任藍皮書主編和副主編。藍皮書研究編寫專家包括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王志樂、梅新育、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徐洪才以及對外經貿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范黎波等資深專家。據介紹,該書是國內第一本由專業智庫研究出版的關於中國企業國際化的藍皮書,填補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研究領域藍皮書的空白,也是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佈的第一本企業國際化藍皮書。該書以專業、實用、前沿和數據翔實為編著原則,分為總報告、專題篇、區域篇、行業篇、對策篇、企業篇及附錄等幾個部分。全書系統地反映了中國企業“走出去”進行國際化運營的現狀,深入分析了中國企業國際化面臨的諸多問題,總結了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成功經驗,並就企業國際化的常見問題和風險提出了相應的政策與對策建議。
六大機遇有利企業“走出去” 中國企業國際化迎來新紀元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任,藍皮書主編王輝耀在發佈會上指出,2014年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重要分水嶺。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好轉、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對外投資審批政策的全面鬆綁以及企業國際化經驗的長期積累,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目前中國企業國際化正面臨六大機遇,企業國際化將開啟一個全新紀元。
機遇一:歐美發達國家經濟復蘇步伐加快,全球投資企穩回升,為中國企業國際化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報告認為,2013~2014年,世界經濟繼續溫和復蘇,歐美等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動力明顯增強,經濟形勢進一步好轉。與此同時,受美國金融危機以及歐債危機的持續影響,近年來,世界經濟結構正發生深刻變化,新技術、新産業與新商機層出不窮。在全球經濟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經濟復蘇與世界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全球投資企穩回升。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的數據,2013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流入規模呈恢復性增長,流入量從2012年的1.33萬億美元上升到1.4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9%。報告認為,良好的全球經濟復蘇勢頭與企穩回升的投資形勢為中國企業國際化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必將促進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
機遇二: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為中國企業國際化提供了強勁的內部支撐。報告指出,2013年,中國GDP總量達到9.18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在2013年增加了逾5000億美元,餘額累計近4萬億美元,與此同時,人民幣國際化持續推進,2013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累計達4.63萬億元,同比增長57%。企穩的經濟、鉅額的外匯儲備以及日益國際化的人民幣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強勁的支撐。
機遇三:“走出去”成為深化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舉措,為中國企業國際化指明瞭戰略方向。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準的跨國公司。十八屆三中全會將“走出去”作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舉措之一列入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進一步明確了“走出去”的發展戰略,鼓勵企業及個人擴大對外直接投資,這為中國企業與個人對外直接投資指明瞭發展方向,將進一步促進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的加速。
機遇四:對外直接投資審批與管理制度改革加快,進一步消除了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審批障礙。報告指出,2014年,國家發改委與商務部等部門根據國務院《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3年本)》,對投資審批許可權進行了削減。2014年10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次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除少數另有規定外,境外投資一律實行備案制,新修訂的目錄實施後將極大地促進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
機遇五:中國企業已積累了一定的國際化經驗,具備了大規模國際化的條件與能力。報告指出,中國企業經過多年的市場磨煉,已經具備了“走出去”的條件與能力。從中國企業整體看,中國企業過去對外直接投資熱衷能源資源的傳統驅動形式正在發生轉變,目前逐步形成了能源資源驅動、市場驅動、技術驅動等多種投資驅動格局,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涉足國外高科技領域投資,追求高附加值投資。部分中國企業在對外投資策略、操作財技、風險防範及跨文化整合方面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其他企業提供了借鑒。
機遇六:“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中國企業提供了海外拓展的新機會。報告指出,2013年9月與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中亞四國與印度尼西亞時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強調相關各國要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對有意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的中國企業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
對外投資呈十大特點 中國即將成為對外投資凈流出國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介紹的藍皮書研究顯示,中國企業國際化呈現出十大特點:一是中國成為新興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主體,有望在2014年成為對外直接投資凈流出國。2012年,中國對外投資流量上升到世界第三位,在新興經濟體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中,中國對外投資的平均佔比已達77%。201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1078.4億美元,同比增長22.8%;2013年,中國接受的外商對華投資流量為1239億美元,比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僅多160.6億美元,如果對外直接投資保持22.8%的增長速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最快有望在2014年首次超過外商對華投資,成為對外投資凈流出國。二是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活躍,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攜手海外投資並購的案例增多。尤其是在美國市場,民營企業的投資金額佔中國對美投資總額的76%,民營企業在美投資項目總數已佔中國對美投資項目總數的90%。三是亞洲仍是中國對外投資的主要區域,中國企業對美國投資增長迅速。2013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的5090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中國香港、東盟、歐盟、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日本七個主要經濟體為投資集中區域。報告發現,中國對外投資存量主要集中在亞洲尤其是香港比重較大,在亞洲的投資年均佔比達70%左右。從累計比重看,中國對北美洲尤其是美國的投資在逐年增加。四是建築業、文化産業與房地産業對外直接投資增長迅速。報告指出,從行業分佈看,中國對外投資涉及28個行業,並購涉及16個行業大類,包括能源資源、食品消費、交通運輸設備和機械電子等領域,門類齊全,製造業與批發零售業對外直接投資突出。對外直接投資主要流向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採礦業、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金融業、建築業和交通運輸業等行業。五是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趨向追求高附加值,美國高科技領域企業受中國投資者青睞。中國企業過去對外直接投資熱衷能源資源的傳統驅動形式正在發生轉變,目前逐步形成了能源資源驅動、市場驅動、技術驅動等多種投資驅動格局,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涉足國外高科技領域投資,追求高附加值投資,其中美國的高新技術産業成為中國企業首選。六是部分企業開始注重全球産業鏈整合,從全球産業鏈參與者向産業鏈主導者轉變。報告研究發現,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通過對上下游産業鏈的控制,開始注重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産業整合,中國企業從産業鏈的參與者向主導者轉變。七是跨國並購規模增長,綠地投資有所下降。報告指出,跨國並購作為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方式,在2004~2013年之間,交易數量呈現穩定增長勢頭。2013年,中國企業跨國並購交易量達到288起,涉及70個國家和地區,實際交易總額502億美元,並購投資佔對外投資流量的37.5%。綠地投資在對外投資中的佔比有所下降,但總體規模依然大於中國企業對外並購投資。八是提升品牌知名度成為對外直接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因素。根據報告分析,中國企業在進行海外投資決策時,提升品牌的認知度在投資決策中的重要性在提升,尤其在學習企業品牌管理方面,國有企業比非國有企業更注重品牌知名度的塑造,企業開始關注自身軟實力的培養。九是部分企業開始注重履行更多的社會責任,促進中國文化元素國際化。報告顯示,75%的國有企業在戰略目標中有對社會責任的描述,一半以上的國有企業制定了社會責任的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而非國有企業比國有企業更重視對相關利益方的溝通,有40%左右的企業建立了溝通機制,比國有企業高出10個百分點。2013年商務部發佈《對外直接投資環境保護指南》以引導中國企業在跨國經營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截至2013年底有近十家企業發佈海外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中國企業在海外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的同時,也是將中國文化元素植入國際社會的過程,積極參與海外文化活動,促進中國文化的傳播。十是對外承包工程合作模式呈多樣化特徵,以EPC為代表的總承包模式、BOT融資模式越來越多,對外勞務合作分佈廣泛。
中國對外投資面臨八大問題 政治風險成“走出去”首要風險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指出,藍皮書報告在大量“走出去”案例研究的基礎上,指出中國企業國際化目前存在八大主要問題:一是部分企業國際化戰略不清晰,謀劃不足。報告認為,國際化是企業發展的長期趨勢,在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企業是否需要“走出去”以及何時“走出去”進行國際化並沒有肯定的標準答案。有的企業認識不明確、戰略不清晰,造成國際化盲動,一些項目匆忙決策,有的競購項目不惜抬高成本,導致收購後財務壓力巨大,企業經營困難。二是風險防範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報告指出,中國企業國際化起步晚、經驗不足,大多數中國企業對國際化過程中可能産生的風險雖有意識,但防範措施不力,尤其是政治風險與法律風險,已成為中國企業國際化面臨的主要風險。報告分析了2005年至2014年期間發生的120起“走出去”失敗的案例,其中 25%的案例失敗是因為政治原因所致,有8%的投資事件在投資審批等環節因東道國政治派系力量的阻撓導致失敗;有17%的投資事件是在運營過程中因東道國的政治動蕩、領導人更疊等原因遭遇損失。同時,由於中國企業國際化尚處於起步階段,不少企業對國外法律不熟悉,在守法方面要求不嚴格,面臨較大的法律挑戰。三是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融資渠道狹窄,融資成本較高。研究顯示,中國對外投資企業的融資出現分化,大型國有企業及大型私營企業由於多為上市企業,走出去融資較為容易,而中小企業在國際化運營方面,融資普遍困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另一個問題是融資成本偏高,導致企業在國際投資過程中缺乏競爭力。四是部分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缺乏合作。報告指出,近年來,國內企業的競爭也蔓延到了海外,在非洲、拉美、東南亞國家或地區,在基礎設施領域的電站、大壩以及公路鐵路等項目,經常出現幾家中國企業同時競標,有的企業為了拿到訂單,採取低價策略,不斷降價,造成惡性競爭。五是中國對外投資企業國際化程度還較低。報告認為,企業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標誌是人才的國際化,研究發現,中資海外公司員工國際化程度、管理層國際化程度、董事會國際化程度都普遍較低,海外公司僱員以國內員工外派為主,離實現對外直接投資僱員本土化還有較大差距。六是國際化專業仲介服務機構的力量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報告認為,對中國“走出去”的企業而言,目前還是需要充分信任並利用國際化的專業仲介服務機構的力量,組成國際與國內仲介服務機構相結合的顧問團隊,實施對外直接投資。七是應付處理東道國複雜政治社會關係的能力有待提高。報告指出,中國一部分對外投資企業在平衡東道國各種關係上存在較嚴重的誤區,比如過度依賴東道國政府高層關係,不重視反對派、NGO組織以及媒體的聲音,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上有的還有欠缺。八是跨文化整合能力較弱。報告指出,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應以尊重東道國的文化習俗為出發點,在考慮公司的整體利益的原則下努力化解這些文化差異帶來的不確定風險。
針對中國企業國際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介紹藍皮書提出了八大對策建議:一是加快對外直接投資立法。二是進一步改革對外直接投資審批與管理制度。三是加大對外直接投資財稅金融支援力度。四是提升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五是加強合作,聯合國內外企業共同進行國際投資。六是推動本土對外直接投資服務機構發展。本是建立多方合作的風險防控體系。八是建立企業國際化人才支援體系,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
藍皮書報告還在大量“走出去”案例研究的基礎上,構建了中國企業國際化評價體系,並推薦了中國企業國際化50強、中國企業國際化新銳50強與中國企業海外上市50強等榜單。據介紹,中國企業國際化50強榜單主要根據企業國際化戰略、國際化市場、國際化人才、社會責任和國際化效益等指標評定得出。同時,根據企業“走出去”的創新性和影響力,推薦了中國企業國際化新銳50強榜單。中國企業海外上市50強榜單主要根據近兩年海外上市企業上市首日的市值大小推薦。中國企業國際化績效10強榜單主要根據近年來企業海外資産、海外收入與總資産和總收入的佔比得出。據了解,中國企業跨國並購10強主要參考企業跨國並購金額這個重要的指標評價,統計的數據來源於各上市公司公告及其他公開資料,有的企業實施了跨國並購,但因未披露交易金額,該類並購不納入統計,同時,國內基金在海外進行的股權投資不納入統計範圍。根據各榜單的評價指標,華為、聯想、漢能、復星、福耀玻璃、中國石化、五礦集團與中國中化等一大批民營及國有知名企業榜上有名。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是由中國國際人才專業委員會(國家民政部批准)、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南方國際人才研究院及北方國際人才研究院所組成的智庫研究機構,並與歐美同學會建言獻策委員會、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人社部中國人才研究會、國務院僑辦海外專家諮詢委員會、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委員會等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CCG致力於中國企業國際化和人才國際化的研究,與國內外專家學者、企業領袖和政策制定者建立了國際化的智庫研究網路,共同探討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中的機遇與挑戰。CCG的宗旨是“以全球視野為中國建言,以世界眼光為中國獻策”。CCG成立於2008年,目前擁有專職智庫研究和工作人員60余人,在北京、廣州、青島、深圳、香港都設有分支機構,並在紐約、華盛頓、巴黎和法蘭克福設有海外代表,是國內領先的國際化智庫。
藍皮書發佈會上還同時發佈了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50強、中國企業國際化新銳50強與中國企業海外上市50強榜單。這些中國企業國際化企業將受邀參加11月21日23日在三亞將舉辦的首屆中國企業國際化論壇,共商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新戰略,新發展,新機遇。(中國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