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APEC:推動公私合營制破解基礎設施建設障礙
- 發佈時間:2014-10-30 09:51:51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曹慧敏
中國可以在APEC框架下推動公私合營制(PPP),來促進亞太(APEC)地區基礎設施投資
在經歷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機後,當前亞洲經濟增長面臨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化、地區經濟下行壓力、地緣政治風險加大等挑戰。為維持地區經濟強勁、平衡、可持續增長,亞洲國家必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出口導向為主轉為內需拉動為主。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為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車輪”可以為促進亞太地區經濟增長髮揮巨大作用。儘管目前在東盟及APEC等區域合作機制內部已經形成推動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的共識和基本目標,但實際推進過程仍極為緩慢。中國可以推動亞洲基礎設施銀行建設,在APEC框架下推動公私合營制(PPP),通過PPP新模式來促進亞太(APEC)地區基礎設施投資。
亞洲地區經濟面臨挑戰
(一)國際經濟環境更趨複雜
一是美國退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挑戰。金融危機期間美國退出了4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隨著目前美國經濟的復蘇,美國持續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就業等數據持續向好的話今年10月美聯儲將完全退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正式結束資産購買計劃,明後年可能提高聯邦基準利率。美國量化寬鬆政策退出對全球經濟最直接的影響是全球流動性收緊,可能導致正在恢復增長中的亞洲國家或地區出現資本外流、股市下跌、匯率震蕩等負面衝擊。
二是歐元區經濟復蘇腳步蹣跚。據歐洲統計局8月底數據顯示,歐元區主要經濟指標如通貨膨脹率持續走低、失業率繼續攀升,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接近榮枯線為50.7。歐洲央行為防止經濟衰退正準備實施新一輪的類“量化寬鬆”政策,6月5日,為刺激經濟歐央行甚至不惜將利率降為負利率。
三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減速。受美歐金融危機債務危機衝擊,受美歐日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及其經濟政策等因素的影響,2014年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並不夠強勁,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截至2014年4月),2014年整體經濟增長為4.9%,隨著較2013年的4.7%有小幅提升,但仍不及早年。
(二)地區經濟基本面較差
日本安倍經濟學刺激效果減弱。安倍經濟學的3支箭有強弩之末的味道了,儘管日本經濟1季度經濟增速較高,GDP環比增長1.6%,折合年率同比增長6.7%,但其經濟增長難以長期持續。據日本最新內閣府公佈數據顯示,日本2季度GDP環比年率修正為下滑7.1%,幅度創下了2009年1季度來最大。此次日本經濟增速的大幅波動主要受日本上調消費稅影響。加上日本要在兩年內基礎貨幣翻番,所以在“飲鴆止渴”的經濟刺激下, 1季度日本出現提前消費的現象,2季度就急速下滑,加之其他負面因素的影響,日本經濟迅速跌回“常態”。
受3期疊加等因素影響,中國經濟也正在步入新常態。今年1、2季度經濟分別增長7.4%和7.5%,全年有望實現7.5%的增長目標。而7月克強指數回落,8月匯豐製造業PMI初值50.3(位於榮枯線上方)。作為亞洲最大的經濟體,中國有資金、人力、技術來改變目前亞洲經濟增長乏力的現狀,而對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與互聯互通的建設與投資是一個重要的抓手,尤其是按照經濟學原理,在金融危機後時代,通過投資基礎設施能夠更好更快地拉動經濟增長。
(三)地緣政治風險加大
2014年國際局勢動蕩不安。今年年初以來烏克蘭局勢持續惡化,烏克蘭爆發內戰,與俄羅斯關係緊張對峙,也造成歐美與俄羅斯關係惡化,引發歐美國家與俄羅斯之間的相互經濟制裁,導致貿易萎縮,地區增長趨緩。在中東地區,敘利亞戰火持續,並蔓延至伊拉克,恐怖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日漸壯大,以色列與哈馬斯在加沙地帶也爆發武裝衝突。在東亞地區,中日關係並未出現實質性緩和;中國與越南南海也一度緊張對峙,越南出現反華暴亂事件;泰國國內政治也並不穩定,執政兩年多的英拉內閣倒臺,軍人臨時執政。
區域合作新共識
(一)亞洲經濟增長面臨轉型
二戰結束以來,亞洲主要經濟體逐漸形成出口導向的經濟增長模式,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髮揮重要作用,而區域內自由貿易進程則推動了地區經濟一體化的發展。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歐等發達國家市場需求減弱,亞洲經濟體對外出口面臨巨大挑戰,經濟增長也受到很大的影響。而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也面臨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以及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TTIP)的衝擊。對此,東盟進步整合地區自貿協議,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的談判。亞洲主要經濟體內部也面臨經濟轉型的壓力,即經濟增長由出口導向為主向內需拉動為主轉變。
(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投資是新動力
亞洲基礎設施較為落後,基礎設施投資嚴重不足,因此互聯互通也受到很大的制約。增加基礎設施可對經濟增長髮揮重要的積極影響。世界銀行的發展報告《為發展提供基礎設施》(1994年)就曾指出“基礎設施即便不能稱為牽動經濟活動的火車頭,也是促進其發展的車輪”。世界銀行專家Gregory K. Ingram等在該報告中提出一國或地區良好的基礎設施能夠不僅能夠降低生産成本,提高生産率和提高生活水準;而且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能力與經濟産出也存在同步增長關係,一般而言,基礎設施存量增長1%,GDP就會增長1%。當前,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需求巨大。據亞洲開發銀行估計,從2010~2020年10年間,亞洲地區需要新投入8萬億美元基礎設施資金,才能支撐目前的經濟增長水準。而這些資金缺口遠遠不是世界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所能企及和填補的。因此,創新金融模式PPP被提及和接受,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互聯互通。
(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已成為區域合作新共識
近年來,推進亞洲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已經成為區域合作的共識。2009年APEC峰會上,在東盟的積極倡導下APEC將本地區的互聯互通確定為鞏固APEC成員體的緊密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方式。2013年,APEC巴厘島峰會更是將“推進亞太地區的互聯互通建設”確定為APEC 3大優先合作議題之一,決心實現亞太無縫、全方位的互聯互通和一體化。具體在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方面,APEC成員國承諾根據《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多年期計劃》,合作開發、維護和更新基礎設施硬體,並鼓勵政府、私營部門和國際機構共同努力,有效分配全球資本,探索和改善基礎設施融資渠道。
基礎設施建設的難點與障礙
(一)技術標準存在差異
制約亞洲地區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的首要難題是亞洲經濟體基礎設施採用了不同的技術標準,導致不同經濟體的基礎設施之間難以實現“無縫”連接。受歷史、地緣、技術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中國與哈薩克就存在鐵軌標準不同,具體表現為軌道寬度、車廂齒輪等方面規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導致火車在跨越中哈邊境時,需要更換火車頭,增加了運輸成本和時間。除了鐵路方面的技術差異外,各經濟體之間在電力輸送和通訊技術標準等方面也存在較大的障礙,制約了跨國或地區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的進一步展開。
(二)現有融資機構不能滿足融資需求
儘管亞洲經濟體擁有較高的外匯儲備和儲蓄率,例如中國外匯儲備接近4萬億美元,且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對外投資國,中國對外投資2012年同比增長17.6%,創下了878億美元的新高。但亞洲經濟體之間難以利用各自所具備的高額資本存量優勢,缺乏有效的多邊合作機制,缺乏把資本轉化為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目前亞太互聯互通建設主要依賴於區域內部如亞洲開發銀行、外部如世界銀行等多邊開發銀行機構以及美國、中國、日本等國提供的優惠貸款及援助資金來支援。但上述較小的融資額度和偏窄融資渠道根本就難以滿足亞洲地區快速發展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的融資需求。例如,亞洲開發銀行發佈年度報告顯示,作為為亞洲國家或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的主要機構亞洲開發銀行,2013年共批准了210.2億美元的融資業務,而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規模更是小于這一額度。
(三)缺乏有效的協調執行機制
毋庸置疑,在東盟以及APEC等區域合作機制內部已經形成推動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的共識和基本目標,但實際推進過程卻極為緩慢,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協調執行機制。根本原因在於日本、中國、美國等大國在推進亞洲地區經濟合作的利益偏好存在明顯不同,這導致亞洲地區經濟合作明顯存在制度過剩和制度競爭的局面,進而使得合作效率極為低下。就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領域而言,在東盟、東亞峰會、APEC等多個合作機制,在各個合作機制內部還尚未形成統一的合作平臺和協調機構來具體負責基礎設施項目,這極大地限制了亞洲經濟體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合作。
中國可發揮積極作用
(一)積極發起多邊開發銀行為基礎設施建設融資
當前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而2013年10月中國積極倡導並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AIIB)可謂是正當其時。中國倡導建立的AIIB最大的特點是開放性、漸進性和普惠性。中國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歡迎有意願的亞洲國家參與籌建,並按照先域內後域外的原則逐步向域外國家開放。目前已經有二十多個國家或地區表示加入AIIB,而AIIB也將成為亞洲基礎設施融資的重要來源機構,與包括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在內的多邊開發銀行合作,相互補充。此外,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還發起成立了金磚開發銀行(New Development Bank,NDB),總部設在上海,核定資本達1000億美元主要用於支援金磚國家及其他新興經濟體的基礎設施建設與可持續發展。中國積極發起多邊開發銀行為推動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各國團結合作、共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有助於亞洲地區實現經濟強勁、平衡、可持續增長的目標。
(二)倡導建立在APEC框架下建立PPP融資模式
在8月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投資專家小組公私部門對話會上,中國人民大學發佈了《通過公私合營制(PPP),促進亞太(APEC)地區基礎設施投資》的報告中建議在APEC框架下推廣“A-PPP”模式。報告指出相對於傳統PPP模式,A-PPP模式下的新型公私合作制將運作半徑由原先大多數情況下的單一經濟體內延伸到亞太地區經濟體之間。在該模式下建立“項目庫”(Project Library)和“資金池”(Fund Pool)兩個特別的機制設計。為了在APEC成員經濟體中推介PPP概念,報告還建議建立A-PPP研究中心;建立A-PPP諮詢中心,開展A-PPP試點項目;設立A-PPP運營中心,組建A-PPP基礎設施互助基金等項目。以實現推廣PPP理念,形成A-PPP合作範例,將理念轉化為廣泛的實踐“三步走”路線圖。報告認為該機制具有減少私營部門投資的項目風險,有效降低借款人談判貸款條件的交易成本等優點,能夠增強基礎設施項目對於私人部門投資者的吸引力,提高合作效率。此外,A-PPP中心將與各APEC成員形成“一對多”合作,有利於減少利益分歧,促進成員間的國際合作。這對促進跨境的大型基礎設施投資將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 中國投資雜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