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理財 > 理財要聞 > 正文

字號:  

網貸評級三大亂象叢生 監管缺失“短板”亟需補上

  • 發佈時間:2015-12-13 12:06:23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有的網貸評級機構明目張膽向P2P平臺要錢;論壇中惡意攻擊P2P平臺;隨機抓取資訊,透明度低,公信力差

  近年來,P2P已經成為國內金融領域不可忽視的一支新興力量。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國內P2P網貸行業累計平臺數量達到3769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2612家,而累計問題平臺數量達到1157家。

  在業內不斷爆出平臺自融、跑路等現象時,第三方機構評級無疑成為了投資者篩選平臺投資時的參考指標之一。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平臺反映,一些評級機構不夠專業、與部分評定對象存在合作關係,有失公允,甚至有些機構存在勒索收費的行為。

  一位從事網貸行業資深人士此前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網貸評級的盲目無序發展滋生了種種亂象,一是打著評級的幌子向P2P平臺要錢;二是論壇中會出現惡意攻擊P2P平臺的帖子,甚至造謠的消息;三是隨機抓取資訊,透明度低,公信力受到質疑。這不僅會誤導投資者,也非常不利於網貸行業的發展。

  “欲打造一個健康的、良性的評級市場,一方面,需要完善P2P平臺第三方評級的法律規範,使市場能夠有法可依,並加強監管;另一方面,應該統一評級標準,增強評級機構的公信力,建立行業協會較為必要。”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霍肖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監管缺失致評級亂象叢生

  行業不成熟評級難以服眾

  前述資深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在網貸評級火爆的時候,總共有23家從事名義上的網貸評級,由於公信力缺乏,評級不科學,難以盈利,很多評級機構倒閉。而目前正常經營的第三方評級機構,與網貸平臺之間也一直矛盾不斷。

  在短融網與融360的糾紛之前,早在今年年初,擁有資本市場評級資質的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簡稱大公國際)發佈了266個網貸平臺黑名單和676個網貸平臺預警名單,足足佔據了P2P行業將近一半的公司。陸金所在被列入預警名單後,3月份被列入了黑名單。當時,陸金所也發聲明指大公國際“惡意中傷”。

  “近兩年出現這麼多第三方評級主要是由於近年P2P平臺數量出現迅速增長,為了讓投資者能夠更好選擇投資平臺,打破市場資訊不對稱,評級機構有較大市場發展空間”,霍肖樺對《證券日報》記者談道,“亂象産生的原因主要是,P2P評級行業興起時間較短,相關法律、監管缺失,而且市場中也沒有出現類似于行業協會的自律性組織,發展秩序混亂。”

  一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P2P平臺負責人也表示,目前業內的第三方評級繁多,但是真正能讓業內信服的幾乎沒有。“一方面,因為行業本身的發展不成熟,業內也缺乏對於相關數據統一的統計口徑,各家評級機構很難獲得準確的數據;另一方面,對於行業數據的分析也沒有一個公允而有效的理論基礎,很難建立起一個合理的分析模型。”

  因此,在他看來,目前評級結果的負面警示意義大於正面指導意義,即推薦的未必好,但預警的確實需要警覺。“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説,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是從最基礎的開始積累,並且需要時間來驗證,未來隨著行業發展的規範和成熟,權威統計機構進入,一定會有更具有指導意義的評級機構出現。”

  評級應輸出方法非結論

  行業亟需法律規範

  “作為評級人,輸出的應該是評級價值和方法,而不是結論,畢竟評級機構不是網貸警察”,P2P網貸獨立評論人羿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説道,“其實每個評級系統的價值觀是不同的,對於理財人來講,都可以參考,但沒必要對哪個評級與其他評級的不同過於敏感。任何評級是不能決定平臺命運的。我們要相信市場規律,如果評級不能真正反應市場,最終會隨著時間失去公信力而被淘汰。”

  在霍肖樺看來,當前國家對P2P平臺第三方評級機構準入尚沒有制定明確標準,也並未否定“資質以外”評級行為的合法性。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認為,“欲打造一個健康的、良性的評級市場,一方面,需要完善P2P平臺第三方評級的法律規範,使市場能夠“有法可依”,並加強監管;另一方面,應該統一評級標準,增強評級機構的公信力,建立行業協會較為必要。”

  從法律角度來説,如何才能促進網貸評級行業健康、良性發展?對此,雲南八謙律師事務所廖瑩律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談道,首先從法律層面看,目前沒有一部專門的法律法規對資信評級行業進行統一的規範。“建議制定一部專門規範資信評級行業的統一的基礎性法律法規。”

  其次,需要建立行業自律性組織,並制定針對不同評級業務(如:網貸機構評級)的相關細則,使各類評級業務均有一套統一、客觀、公正的評價依據。

  再次,針對具體制度,可以逐步完善以下細節:評級機構的市場準入及退出機制;建立統一監管標準;加強市場競爭規制,建立有序競爭、良性競爭的市場環境;規避利益衝突,建立利益衝突防火牆制度;促進行業自律與政府監管的銜接互動;強化法律責任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