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家壽險機構2014圖譜:保費收入難掩退保隱憂
- 發佈時間:2015-05-05 16:50:47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申銀萬國在其研報中指出,退保及滿期給付是2014年-2015年壽險行業均面臨的壓力,銀保渠道粗放式發展的弊端集中顯現,而在壽險銷售環節並無顯著改善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只能通過再次銷售短期投資型産品將問題推後,未來險企退保仍可能大幅增加。
隨著保監會規定的年報披露大限4·30(4月30日)的到來,非上市險企年報依次亮相。近70家壽險公司已公佈其2014年的“成績單”。
2014年,全國保費收入突破2萬億大關,其中人身保險規模保費達1.67萬億元,全年凈增保費幾乎相當於2013年全年的保費,規模保費和新單保費增速分別創下近年新高。
然而,在保費迅猛增長的同時,退保隱患凸顯、險企現金流緊張等問題亦悄然抬頭。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69家壽險公司中約50家實現盈利,2014年凈利潤位居前五的分別為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人壽、安邦人壽和新華保險。其中,安邦人壽以凈利潤暴增3308%的“黑馬”姿態與4大上市險企比肩。
此外,記者留意到,去年銀行係壽險機構的超速發展,已使其逐漸成為保險市場中一股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並全體實現盈利。在近70家人身險機構同場競技之際,建信、工銀、農銀已在“原保險保費收入”的前20位中爭得一席之地。
流動性風險不容小覷
保費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退保問題也逐漸顯現。
申銀萬國在其研報中指出,退保及滿期給付是2014年-2015年壽險行業均面臨的壓力,銀保渠道粗放式發展的弊端集中顯現,而在壽險銷售環節並無顯著改善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只能通過再次銷售短期投資型産品將問題推後,未來險企退保仍可能大幅增加。
在A股四大上市險企中,國壽、平安、太保、新華的退保金額分別為987.6億元、101.5億元、290.3億元、490億元,同比增幅均超過35%,其中新華人壽增幅最大高達70%。
對此,新華保險在年報中解釋稱,三方面造成去年退保率大幅攀升:一是受股市回暖的影響,二是第三方理財産品的衝擊,三是受個別産品本身特性的影響;其中第三個因素影響最大,如忽略此因素退保率估算約為7.4%,僅較2013年上升1.2個百分點。
進入2015年首季,退保情況並未好轉。據四家上市公司一季報披露,受資本市場和理財産品等多種因素影響,銀保渠道部分産品、部分兩全保險産品等退保金增加,其中上述四家公司的退保金同比增幅依次為193.40%、222.50%、69.3%和190.10%。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一季度資本市場的“火熱”使資金向股市分流,推高了壽險退保金。
實際上,退保增加的問題困擾著整個行業。根據保監會此前公佈的保險行業一季度運營情況顯示,2015年一季度保險業實現原保費收入8425.4億元,同比增長20.4%。2015年一季度,退保率達到3.73%,與去年同期1.29%的退保率相比,同比激增189%。
2014年,不少中小型險企通過大量銷售高現金價值産品使得保費收入出現爆髮式增長,但由此帶來的退保壓力也在逐漸增加。
各公司年報數據顯示,2014年弘康人壽退保金由285.9萬元激增至5.10億元,其他退保金增幅較高的公司包括:人保健康(774.2%)、國華人壽(523.7%)、安邦人壽(357.6%)、珠江人壽(261%)、中融人壽(252.8%)等。
據了解,弘康人壽、珠江人壽與國華人壽等幾家險企在2014年網際網路保險領域動作不斷,三家險企的高收益理財型保險曾創出不少銷售記錄。
但另一方面,由於這些産品客戶投資週期短,造成險企負債期限較短,加上即使客戶提前退保仍能獲得較高的現金回報的條款,使得這些産品在銷售之初,就已埋下退保“隱患”。
與此同時,由於高現金價值産品多以一年期躉交方式為主,可以想像,2014年銷售的部分産品將陸續迎來滿期給付,多重因素之下,險企未來的流動性風險不容小覷。
弘康人壽在其年報中寫到,“退保風險是保險風險中最大的風險子類,一直是我司關注的重要風險。開業之初由於公司為了衝保費規模,銷售了一定量的短期的投資型險種,而這類險種的特點就是快進快出,退保率偏高,但是2014年隨著公司的産品條線的完善, 特別是長期壽險、重疾險、年金險等繳費期限較長的保障産品的開發和上線銷售,公司的退保率將會進一步下降,退保風險也將進一步降低。但仍需持續重點關注。”
此外,兩家銀行係險企建信人壽和中郵人壽退保金增幅也分別達到247.6%和1038.4%。
數據顯示,2014年建信人壽實現保費收入157.93億元,同比增長127.66%,而建信人壽2014年前2月的保費收入已達到81.72億元,超越2013年全年。這種增長和其在開門紅期間通過銀保渠道銷售的幾款分紅險與萬能險不無關係。
另一家銀行係險企中郵人壽在保費收入上增幅並不明顯,2013年、2014年分別為220億元和228.9億元,但退保金卻由10.69億元,大幅增加至121.7億元。
據了解,目前中郵人壽正積極調整業務結構,擴大期繳規模,但銀保渠道仍是其獲得保費的主要渠道。據年報披露,其保費收入前五的産品包括中郵年年好新A款兩全保險,中郵富富餘A款兩全保險(分紅型)等,全部為銀行渠道産品,佔總保費收入的99.56%。
另一家退保金大幅增加的險企為安邦人壽,2014年安邦人壽退保金由1.44億元增加至6.59億元,同比增幅357.6%。其2014年的銀保業務發展超快,銀保新單保費收入僅次於國壽股份和華夏人壽,排在行業第三位。
銀保保費收入大幅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邦人壽的手續費及佣金支出。數據顯示,2014年其手續費及佣金支出也由0.44億元激增至16.33億元,同比增長3611%。
根據安邦人壽年報顯示,2014年安邦人壽保費收入由13.68億元增至528.82億元,2014年資産總額為1195.29億元,同比增長6倍。其中,在安邦人壽資産各項中,長期股權投資同比增幅和佔比均居首位,2014年安邦人壽投資收益實現136.87億元,同比增長19.86倍。是名副其實的“黑馬”。
安邦猛進、生命調速
在二級市場、不動産投資佔盡風頭的安邦人壽、“站在門口的野蠻人”生命人壽、一年總資産增6倍的珠江人壽,均為市場所高度關注的壽險險企。
去年在二級市場、不動産投資搶盡風頭的安邦保險,2014年交出的成績單也不含糊。
4月30日安邦保險集團發佈年報,集團實現凈利潤達281.4億元,其中安邦人壽與和諧健康險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84.8億元和33.8億元,而去年同期則僅為2.5億元和9022萬元,同比增長達到驚人的33倍和36倍。
合計118.6億元的凈利潤,安邦的壽險“雙子星”可謂是一鳴驚人,其一舉超過新華保險的64.1億元凈利規模,奪得壽險機構的第四把交椅。
安邦人壽與和諧健康的傲人業績,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一擲千金”的大手筆投資。年報顯示,安邦人壽投資收益為136.9億元,同比增加130億元;和諧健康投資收益為33.8億元,同比增加近33億元。
去年安邦保險通過其子公司各類賬戶資金進行股市投資,頻繁增持民生銀行、招商銀行、金地集團、金融街、萬科等金融地産上市公司,獲利頗豐。
然而,不可被忽視的是,安邦人壽去年的保險業務同樣實現了高速增長,實現保險業務收入528.9億元,同比增長37.7倍。
而此前亦曾被冠以“野蠻人”的生命人壽,自去年高層人員發生變動——有著保險監管背景的生命人壽副董事長方力走馬上任後,其風格則漸歸於“平穩”。
縱觀2014年數據,生命人壽2014年總資産為2389億元,同比增加22%;保費收入367億元,同比增加65%,但25.5億元的凈利潤則較2013年末下滑了52%。且記者留意到,生命人壽2014年同比增加163%的投資收益,在同業中並不算過於突出。
“延續投資方面的優勢,但不再大幅加碼;落實"大産品"戰略,回歸偏保障型産品,拉長産品期限,加強期交産品,"個險"和"銀保"兩個渠道都要狠抓。”日前生命人壽一高層接受本報採訪時如是闡述2015年以來的新思路。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獨家獲悉,截至今年4月末,生命人壽保費同比上升逾40%,個險渠道保費增長約30%,銀保渠道保費增長約45%,且全年保費目標將厘定為1000億元,並將代理人隊伍恢復到10萬人左右。
而作為唯一一家總部設于廣州本土的壽險公司,珠江人壽成立兩年以來,讓人留下最深的印象莫過於其增資動作頻頻。年報數據顯示,珠江人壽總資産從2013年的20.9億元迅速增至2014年末的143.8億元,同比增長近6倍。
珠江人壽2014年的實現保險業務收入7323.8萬元,同比增長205%;然而較保費收入更令人咋舌的是,投資收益為6.23億元,而2013年該機構的投資收益僅為1318萬元。
縱觀2014年,萬能險業務成為珠江人壽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且2014年該機構收到的原保費合同保費取得現金為7419.5萬元,較2013年的2319.9萬元增長達220%。
銀行係集體實現盈利
自2008年國務院批准原則上同意銀行投資入股保險公司,短短6年內銀行係壽險機構的超速發展已使其日漸成為保險市場中一股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
2014年,銀行係壽險機構保費收入同比增長達31%,遠高於壽險行業18%的平均增幅;在近70家人身險公司中,建信人壽、工銀安盛和農銀人壽已在“原保險保費收入”的前20名中競得一席。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有別於2013年盈虧不一的情況,2014年銀郵係壽險公司全部實現當年盈利。
年報數據顯示,中荷人壽、中郵保險、工銀安盛、農銀人壽、建信人壽、交銀康聯、招商信諾七家銀郵係壽險公司2014年共計實現凈利潤5.57億元,其中招商信諾、建信人壽、工銀安盛分別以2.2億元、1.72億元、7072萬元位居凈利潤的前三位。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交銀康聯、農銀人壽、中郵保險均于2014年實現2000-3000萬元的凈利潤水準,一舉扭轉其2013年分別虧損4346萬元、3.2億元、1.67億元的尷尬局面。
在保費收入方面,中郵、建信、工銀、農銀的保費收入均全線突破百億大關。除中郵人壽2014年保險業務收入219.5億元同比小幅下滑外,建信、工銀、農銀三者的保費收入分別為158.9億元、154億元、105.1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高達126.7%、50%和45.4%。
此外,同樣實現保費收入規模較快增長的還有招商信諾與交銀康聯,其53.1億元、26.4億元的保費規模分別較2013年同期增長逾25%和97%,其中交銀康聯新單保費收入達22.7億元。
另一方面,儘管同屬銀行係壽險機構,但這些險企在渠道分佈中仍呈現出較明顯的特徵差異。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在前述銀郵係險企中,銀保渠道貢獻最大的當屬交銀康聯,該公司逾90%的業務來自銀保渠道;而作為保費收入“三巨頭”的銀行係保險機構,建信人壽、工銀安盛、農銀人壽的銀保渠道佔比均處較高水準——79%、83%和65%。
其中,招商信諾是去年唯一一家銀保佔比不足一半的銀行係保險公司,48%的銀保佔比與43%的電銷佔比分庭抗禮。然而,43%的電銷渠道佔比則已是較其過去3年所達到的60%-70%峰值有所下滑。
“如何更好地發揮中方股東的渠道優勢,是這段時間裏管理層思考最多的問題,亦是下一步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招商信諾總經理孫勇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如是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