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千億社保持倉浮出水面 組合更喜愛群居抱團

  • 發佈時間:2016-05-11 09:21:48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趙一蕙  責任編輯:郭偉瑩

  A股市場上,長年活躍著這樣一支主力軍,有別於證金係“臨危受命”、匯金係“力挽狂瀾”、外匯局“悄然行事”的角色定位,這支力量雖然同屬“國字號”,卻始終低調而又神秘,其分散為不同的“數字番號”卻又同氣連枝,也正因為其雄厚的實力與不動聲色的風格,反而更受到市場關注——它就是社保基金。

  在A股市場樹大根深的眾多社保組合,究竟擁有怎樣的“譜係”,其對應的持倉格局如何,實際操盤者又是誰?隨著2016年一季報落幕,數十家社保組合上千億持股市值背後的“密碼”得以破譯。

  千億社保持倉浮出水面

  隨著一季報落幕,社保組合這支龐大“軍團”在A股的佈局概貌亦浮出水面——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主要由16家公募基金或其他機構共計管理75隻社保組合。而在上市公司一季報中,共有近990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榜單中出現了不同“番號”的社保組合,共計43個,覆蓋了約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這些組合合計持有100.7億股,對應市值超過1650億元,可謂活躍的市場“主力”。

  按一季度末總市值計算,社保104、108等四個組合持有的對應市值位居前列,均在百億元以上。其中,社保104組合持有市值最高,達到135億元,緊隨其後的103組合持股市值127億元,而108、118兩組合則分別以111億元和104億元的持股市值跟進,上述43個組合的持倉市值平均為38億元。

  這些組合併非“單兵作戰”,事實上,鎖定其背後的“操盤者”,亦能尋找出各組合之間更深的“淵源”。

  有一個特點是,70余個社保組合的管理者主要集中于十余家基金公司,基金公司“一對多”式的管理十分普遍。而且,目前被社保基金選中的基本也都是基金圈內規模大、實力強的管理者。博時、鵬華、華夏、嘉實、易方達、南方等基金公司管理的社保組合均在五個以上,且無論是從持倉市值還是從組合現身一季報的“頻次”看,這些管理人的排名均比較靠前。例如,wind數據顯示,博時基金管理的社保組合包括了102、103、108等九個,成為管理組合數量最多的基金。嘉實基金華夏基金管理的社保組合則均為七個,一季報中上市公司股東榜出現其所管理的組合的次數分別達到78次和83次,保持良好的活躍度。鵬華基金則“操盤”104、503等六個組合。不過,由於投資風格的不同,有些組合的投資方向以債券等為主,因此活躍在股票投資上的社保組合可能並沒有那麼多。

  另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強者恒強”。以所管理組合的持股市值規模看,博時基金和鵬華基金是其中的“佼佼者”。如上所述,兩家公司分別管理九個和六個社保組合,而從其管理的社保組合在上市公司一季報的“露臉”頻率看,分別達129次和73次,亦是位居前列的水準,對應的持股數量分為24億股和12.5億股,對應市值則為325億元和188億元。

  “這還只統計了在一季報末流通股榜單出現的組合,由於基金持倉集中度有限制等因素,其管理的社保組合的整體規模肯定不止於此,但從中至少可以看出,兩家公司所管理社保組合在規模上肯定屬於第一梯隊。”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

  同管理者“實力”相吻合的是,持倉市值“前十位”的單個組合中,103、102、108組合均為博時基金管理,而104組合則屬鵬華基金管理,明星公司出“明星組合”的現象很明顯。同時,一些大品牌基金公司亦擁有其“招牌”組合,例如匯添富基金管理的117組合、銀華基金的118組合等,雖然這些基金公司所負責管理的組合個數不多,但這些組合的持倉市值均名列前茅。

  社保組合好“群居”

  掌握了社保組合的“譜係”之後,其投資風格和操作手法更容易被“追根溯源”。數據證明,社保組合更喜愛“群居”。“抱團”成為社保組合最主要的投資特徵。

  如華僑城A省廣股份春興精工等公司在一季度較受社保關注,其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都出現了五隻組合。例如,省廣股份一季度末吸引了104、103、107、110和102等組合現身,五隻組合合計持股9433萬股,整體呈現小幅增倉態勢,持股量合計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超過10%。而104、103、110等三個組合在一季度末還集體持有華僑城A,連同101、403組合,上述五隻組合合計持有3.6億股公司股份,其中,單是104組合就持有近1.5億股。其他的“組團”案例還包括新力金融順鑫農業等,這些公司一季度末吸引到的社保組合均在四隻以上,且這些社保組合分屬於不同的管理人。

  一個關注點是,吸引社保組合共同出動的公司,其股東榜往往呈現出多路“國字號”主力軍會師的情形。例如招商蛇口,一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榜單中,共有四個社保組合上榜,其中112、603組合為一季度新進,同時,擔任“穩定器”職能的證金公司亦成為一季報股東榜的“新面孔”。又如順鑫農業的股東榜,呈現了多個社保組合和中央匯金“並肩”持股的情形。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不少社保組合似乎還有“固定搭配”。例如,104、103、110這三個組合雖然分屬不同管理人,卻經常兩兩搭檔,協同上榜,在中南傳媒航太機電國電南瑞等多公司股東榜中同時現身;又如,107、109組合亦是一對,一同出現在一季度末大楊創世老白幹酒等公司的股東榜單上。還有些組合的選擇則帶有行業和板塊色彩,如民和股份聖農發展益生股份一季報的股東榜上均出現了社保413組合。

  “同門”並肩作戰

  除了大範圍內的協同,另一“抱團”方式則是同一管理人旗下組合的攜手:即同一基金公司管理的多只社保組合買入同一隻個股,或多只組合同管理人旗下的其他産品同上股東榜。

  例如,一季度末中文傳媒就吸引了社保108、501和102組合,其中後兩者還為一季度新進,上述三個組合均為博時基金管理。更典型的是潤達醫療,3月底登上股東榜的社保組合為601、109,均由易方達擔任基金管理人,而期末易方達旗下的易方達改革紅利等三隻基金亦同上述兩社保組合“同現榜單”。另如太陽紙業科達股份等公司一季度末都出現了類似情形,這些公司股東榜中的社保組合都在兩家或以上,且來自於同一管理人,而管理人旗下的基金産品亦“如影隨形”。

  從上述社保組合的選股偏好上或許可以看出一定的規律:一方面,估值相對較低、擁有一定安全邊際的個股受到社保組合的青睞;另一方面,管理人出於社保組合的業績壓力,亦會選擇有業績支撐的標的。以申萬一級行業看,一季度,醫藥生物、傳媒和有色是社保組合最偏好的三大板塊,對應持股市值約為55億、37億和36億元,而且同上期相比均呈現明顯增倉態勢。“這個資産配置的邏輯是既對業績有要求又要穩健,所以醫藥是最適合的配置方向,資源類因為安全邊際高也成為一個選擇。”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與之呼應的是,上述具有業績支撐或者安全邊際的個股在一季度表現突出。例如民和股份受益於景氣度向上,公司今年一季度業績明顯好轉,預計上半年實現同比扭虧,其股價一季度內漲幅超過60%。

  “需要指出的是,其實不同的社保組合分屬到各個基金管理人之後,其選股更多地還是呈現出基金經理的個人特徵。只不過,由於社保基金對於資金的安全度和收益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於股票池的選擇自然也更嚴格,因此更易出現‘撞股’,顯示出‘組團’跡象。”上述業內人士補充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