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跑贏國債收益率難嗎?三種組合帶你回歸“4時代”

  • 發佈時間:2016-05-11 07:2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黃小聰 李蕾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作為普通投資者,如果你有1萬元、5萬元、10萬元、50萬元……那今年你會投資哪些理財産品呢?你的目標收益率又是多少呢?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發現,進入2016年,許多投資者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該投什麼。

  投資者楊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對於存款和國債我是不會去投的,收益率太低。今年的預期收益率肯定不能和去年比,不過還是希望能達到10%~15%。但今年確實也不知道買什麼好,目前看來,要實現預期收益好像並不容易。”

  可以看出,雖然投資者的預期收益率還保持在較高水準,但現實卻是股市持續調整、理財産品收益率不斷下降。甚至一位專業的機構分析師都表示,今年目標只是跑贏銀行貸款利率。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只追求跑贏國債收益率或銀行貸款利率,對於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而言,該如何進行資産配置呢?

  經過對專業人士的採訪了解,理財不二牛為大家總結了三種配置組合,或許能幫您回到收益“4時代”。

  ●組合一:純債基金+券商類固收産品

  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據Wind資訊統計發現,今年一季度,債券型基金整體收益率為-0.11%。其中,純債基金平均收益率1.06%,一級債基平均收益率0.81%。

  從過往數據來看,債券基金中,尤其是純債基金仍然值得肯定。2004~2015年的12年期間,純債基金每年都保持正收益。不過,近期債券市場風險頻發,那麼後市風險還會持續釋放嗎?

  華創證券分析師屈慶指出,信用債風險偏好恢復,尚待時日。短期內,市場或將在目前的狀態下維持,可待市場明朗後,再尋找新的機會。

  姜超宏觀債券研究團隊則指出,4月信貸數據大概率會下滑,疊加大宗商品經歷暴漲後價格也有所回落,預計下周數據發佈對債市有一定支撐。5月債市可短期交易,但通脹壓力仍存,債市長期配置機會仍需等待。

  因此,即使投資純債基金,操作上也要更為靈活,可關注一些交易性機會。另外,從組合投資的角度看,加入券商類固定收益産品或許是提高收益的不錯選擇。

  作為市場另一大機構主體的券商,也都有自己的類固收理財産品,比如三個月年化4.5%,六個月年化5%的産品等。理財不二牛從一些大型券商處了解到,目前這些産品也都能實現剛性兌付。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券商還推出了不少結構化的理財産品,其中包括掛鉤二級市場及境外市場的保本産品。這部分産品既能實現保本,又有一定的收益想像空間。比如,理財不二牛近期獲悉的一款掛鉤境外對衝基金的券商産品,在其設定期限內,假設掛鉤的境外對衝基金收益達到3%,那麼買入該産品可獲得1.2倍,即3.6%的收益。

  一位券商理財顧問表示,“目前,風險偏好較低的客戶主要就買這兩類理財産品。由於三個月或六個月類固收産品經常額度有限,因此掛鉤産品賣得比較多。不過要注意的是,由於今年市場行情走弱,許多掛鉤滬深300的産品到期時也只是保本而已。”

  從整個組合來看,由於純債基金風險較小,獲得穩定收益的可能性較大。且在較為穩定收益的基礎上,再配置一點券商類固收産品,那麼基本可實現收益保底。另外,如果再適當組合一部分保本型的結構性産品,那麼就可能提高整個組合的收益空間。

  ●組合二:30%黃金+20%股票+50%銀行類固收

  除了第一種配置方式,上述想跑贏貸款利率的機構分析師則建議,“30%放在黃金,20%放在股票,另外50%放在銀行類固定收益。由於人民幣貶值壓力仍存,我認為黃金是最好的方式之一,所以打算一直持有至明確看到風險消除。”

  今年以來,黃金相關的投資品種確實都有不錯的收益。截至5月8日,博時黃金ETF易方達黃金ETF等産品今年來收益均超20%。

  此外,該機構分析師進一步指出,“20%股票的話,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説,選股能力相對較強,還能選到跑贏大盤的股票。對於中小投資者而言,這個點位選擇一些中小創個股定投,也是完全可以的。”

  再從銀行類固收産品來看,嚴格意義上説,其實只有保本型理財産品能完全保證預期收益。但目前,保本型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普遍在3%乃至以下,收益水準還是偏低。

  例如,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在某國有銀行看到,其時長為182天的保本型理財産品收益率僅3.1%,且銷售非常火熱,每天的額度放出後都被迅速搶光。但如果按這樣的收益水準,一定程度上會拖累整體收益水準。

  另一種理論上非保本,但實際大部分能達到預期收益的是銀行的非保本浮動型理財産品。據公開資料顯示,現有的銀行預期收益型理財産品幾乎都是剛性兌付的,只有極少數可能會低於預期最高收益,目前內資行發行的理財産品還沒有出現過虧損。

  理財不二牛走訪多家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後發現,目前,非保本産品週期較長的可達180天以上,也有30天、60天和90天左右的,其收益率普遍在4%~4.5%浮動,差別不是特別大。可見,這類産品的選擇面還是比較廣的。

  上述券商理財顧問也提到,“其實券商類固收産品和銀行類固收産品,也有不少共同點。所以有時候客戶也看哪邊收益率高,跟哪邊客戶經理關係好,就從哪邊購買。”

  ●組合三:保本基金+第三方類固收産品

  此外,有專業人士建議可從家庭整體資産配置上入手。諾亞財富派CEO黃俊鵬就表示,“我們一般建議客戶按1:2:3:4的比例配置家庭資産,通過家庭整體資産配置,獲得較高的綜合收益。其中,10%是現金管理類産品;20%是各類保險;30%是浮動收益産品,例如基金;40%則是固定收益産品。”

  去年底以來,最為火熱的就數保本基金了。由於股市持續調整,保本基本成了許多投資者的避風港。縱觀市面上的保本基金,自2015年下半年就掀起了成立潮,且封閉期一般是3年左右,當然也有將保本週期定為2年、1.5年、1年期的産品。

  Wind數據顯示,市面上的保本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為-1.6%,這顯然是受到一季度行情不佳影響。但若要計算1年前至今的平均收益,保本基金收益為2.08%,3年前至今的則是38.35%。

  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要買保本基金獲利,最好是在認購期購買,因為之後申購通常不享受保本條約;另外,還要保證持有到期,二者缺一不可。但不少投資者眼見保本基金跌破面值,就紛紛提前贖回,這樣很有可能損失本金。

  在保本基金之外,依然有部分投資者會參與第三方理財平臺的産品。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注意到,根據風險度的不同,一些比較靠譜的理財平臺基本也能實現年化4%~9%的預期收益率。不過對於第三方理財平臺而言,由於一些大型P2P平臺的跑路對行業造成不好影響,使得投資者對此心存疑惑。第三方理財平臺良莠不齊,確實也應仔細區分。

  業內人士建議,“在第三方理財平臺的選擇上,首先,平臺的背景、控股股東的實力無疑是平臺是否安全的一大要素;其次,要仔細甄別其産品的投向,要清楚知道自己資金的最終投向,如果資金流向是高風險標的,即使是收益較高,也不要盲目參與;另外,對於一些明顯不合理的高收益,還是回避為好。”

  總之,上述這幾種組合方式,並非是固定模式,投資者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風險偏好自由組合或是進行其他方式的投資。這些類型只是專業人士基於目前的理財市場情況給出的分析和參考,並不作為直接投資的標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