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2016年保險業將迎滿期給付與退保洪峰

  • 發佈時間:2016-05-10 08:49:45  來源:東方網  作者:黃蕾  責任編輯:郭偉瑩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彼時保險公司瘋銷的銀郵産品、短期高現金價值産品,持續迎來滿期給付與退保高峰期。上海證券報獲悉的行業內部數據顯示,預計2016年人身險滿期給付與退保金額或達1.1萬億元,是近幾年滿期給付與退保的最高峰。

  面對持續滾動襲來的“舊債”重壓,各方均嚴陣以待。從規模保費和新單保費增速來看,行業現金流整體充裕,風險基本可控。但相對而言,若干個體所面臨的形勢則要嚴峻一些,尤其是過去幾年在負債端、投資端一路“高歌猛進”的新銳險企,難言輕鬆。

  “舊債”多來自銀郵渠道

  自2013年人身險行業進入滿期給付及退保高峰以來,所涉金額不斷攀升,于2015年進入高位,滿期給付與退保金額合計超過9000億元。

  行業內部數據顯示,從趨勢來看,預計2016年人身險滿期給付與退保金額或達1.1萬億元。其中,滿期給付或將達3000多億元,退保或達7000多億元。

  “舊債”多來自彼時火爆的銀郵渠道。據業內不完全統計,在今年的滿期給付、退保金額中,銀郵渠道的佔比或佔九成、七成。

  從産品類型來看,絕大部分滿期保單是分紅險,佔比或超九成;從退保險種來看,普通壽險、萬能險、分紅及其他險種或各佔三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退保險種中,或有近半屬於高現金價值産品。

  高現金價值産品之所以成為退保“大戶”,與其“人為縮短無損失退保期”的産品設計不無關係。即名義上是長期分紅險、萬能險,但1年甚至6個月、3個月就可退保且無需承擔損失。這在很大程度上為未來的退保埋下了隱患。

  據業內人士預判,預計2017年至2018年,滿期給付金額將比2016年有所回落;但由高現金價值産品引發的退保對行業産生的現金流壓力,將會逐步顯現。

  緩解現金流壓力祭三招

  當然,歷經多次給付高峰之後,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保險公司,都已從過往的應戰中摸索出了經驗。

  從過往的經驗來看,保險公司緩解現金流壓力的招數,通常有以下三類:一是保證負債端有大量保費持續流入,且保費規模增速應原則上快於滿期給付及退保增速,即不斷有新錢去還舊債;二是有大量的資本注入,股東能伸手予以強大的資金支援;三是從更長遠考慮來看,保險公司逐步改善保險産品結構,走出高度依賴“短錢長配”資産負債錯配的迴圈,但過程必然會坎坷或反覆,需要保險公司抱以痛定思痛、犧牲短期規模的決心。

  “本質上來説,滿期給付與退保增長是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風險的發生具有客觀必然性,而發展中的問題最終要靠發展去解決。”一位業內專家坦言,與前幾年滿期給付與退保高潮所處的行業大環境所不同,雖然滿期給付與退保金額在攀升,但與此同時保費收入也在快速增長,有效緩解了滿期給付與退保給行業帶來的現金流危機。

  行業風險雖基本可控,然而就過度依賴銀保渠道、高現金價值業務的保險公司個體而言,風險隱患不容忽視。一旦新單保費收入流入明顯減速,保險公司將面臨巨大的融資壓力,屆時現有股東如無法拿出“真金白銀”,很可能面臨被洗牌出局的窘境。

  在尋找壓力釋放之道的同時,對風險新形勢的預防亦不容小覷。比如,去年修訂後的《保險法》放開了代理人資格核準,降低了準入門檻,推動了行銷人力快速增長。但在這項政策調整後,部分保險公司急於發展個險渠道,有可能出現新招募代理人素質良莠不齊、教育培訓不到位等問題,並帶來道德風險、銷售誤導風險和非法銷售非保險金融産品的風險,進而可能引發非正常退保情況發生。這些新形勢的出現,可能會導致未來滿期給付與退保風險更為複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