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監管引導産品功能回歸 部分險企理財險佔比大降

  • 發佈時間:2016-05-05 07:0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鄧莉蘋  責任編輯:郭偉瑩

  監管層對理財型保險的規範仍在繼續,而部分保險公司的業務結構已經悄然發生變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保險公司公佈的2015年年報發現,部分保險公司過去佔比較大的分紅、萬能等理財型保險在2015年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在業內人士看來,保險公司這樣的調整是監管的要求,也是保險公司轉型的需要,未來大部分保險産品應該還是要更多的回到保障功能上來。

  部分險企理財險佔比下降

  從最新公佈的年報數據可以看出,部分保險公司的理財型保險的佔比已有了較大幅度的下降。

  陽光人壽2015年年報數據顯示,其2015年實現保費收入312.74億元,按照險種劃分來看,分紅及年金險壽險保費收入為81.05億元,較2014年的99.96億元明顯下降,分紅及年金險在2015年保險業務收入中的佔比為26.3%,較2014年的56.7%下降了超過30個百分點;2015年萬能險在保險業務收入中的佔比為0.3%,較2014年也有所下降。

  綜合來看,陽光人壽2015年理財型保險的收入和在保險業務收入中的佔比都有所下降。

  生命人壽的2015年年報數據也顯示,2015年,生命人壽的分紅險收入174.18億元,在保險業務收入中的佔比為22.05%;而在2014年,生命人壽的分紅險收入為181億元,在保險業務收入中的佔比為49.3%。此外,生命人壽2015年的萬能險和投連險的收入也比2014年有所下降。

  除了這兩家保險公司以外,還有多家保險公司的分紅險佔比也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深圳地區一位保險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保險業務結構的調整是監管的要求,也是保險公司做到一定規模必然會面臨的問題,畢竟很多高收益的産品也面臨很大的壓力。

  業內:保險應回歸保障功能

  過去一段時間,理財型保險産品一直是一些中小型保險公司用來衝規模的一大力利器。畢竟,産品收益高對投資者有很大的吸引力,保險公司也可以借此快速的做大規模。

  以萬能險為例,在目前大部分“寶寶類”理財産品收益率都回歸到“2”時代的情況下,一些保險公司的結算利率仍然能夠達到5%或6%。在業內人士看來,萬能險産品的收益率不錯,同時相對於銀行理財産品,其投資門檻又要低很多,所以比較受普通投資者的歡迎。

  由於産品收益高、期限短、門檻低,理財型保險一度也是網銷的熱門品種,此前在各種購物節銷售規模高企的很多都是這類理財型保險。

  但這類保險産品也面臨一定的質疑,比如保障功能極低或者基本沒有,而保險公司用高息來吸引用戶,自己也將面臨非常高的成本壓力。而且,很多這類産品的期限較短,而保險資金的投資期限有時又較長,有些保險公司也因此面臨“短債長投”的質疑。

  “一些中小型保險公司都依靠這類産品來做大規模。”華南地區一位保險業內人士此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過,給出這麼高的收益,對保險公司來説其實是很有壓力,所以大的保險公司一般不會這麼做。

  理財型保險,尤其是短期理財型保險的風險也被監管所關注。今年初,保監會下發《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産品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存續期限不滿1年的中短存續期保險産品立即停售,存續期限在1年以上且不滿3年的中短存續期産品的銷售規模在3年內按照總體限額的90%、70%、50%逐年縮減,3年後控制在總體限額的50%以內。

  前述深圳地區保險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保險本來應該回歸到保障功能,一些保險産品保障的功能很少,變成理財産品,成為保險公司衝規模的工具,這和保險的本意是有些違背。監管的態度是引導保險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在産品設計師時,可以有理財的功能,但是保障的功能要強調得更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