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舉牌31家公司市值超千億 2016或再迎舉牌潮
- 發佈時間:2016-01-20 06:10:4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分析人士認為,2015年年底險資的集中舉牌主要是迫於償付能力的壓力,每年的年中和年末是險企償付能力考核的重要時點,也成為險資舉牌的密集期
剛剛過去的2015年,險資舉牌上市公司最搶眼,在A股市場甚至形成了險資舉牌概念股。據同花順統計顯示,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9日,共有10家保險公司舉牌了31家上市公司,合計買入94.69億股,市值達1199億元。從行業來看,房地産、銀行和商業貿易三大行業備受險資青睞。
進入2016年以來,受大盤波動拖累,險資投資也不能獨善其身。《證券日報》記者梳理髮現,截至2016年1月19日收盤,除萬科A處於停牌狀態外,其中,共有17家曾被險資舉牌的上市公司股價低於累計舉牌交易均價,另有13家上市公司股價高於均價。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險資作為機構投資者以長期持有為主,不應以一時的股價來判斷險資的浮盈。此外,近日股市大幅震蕩,股價較低時應是加倉的好時機。具體來看,不同險資的投資風格不同,總體來看,險資未來或根據對經濟基本面以及股市的判斷來做相應的配置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險資掀起的“舉牌潮”主要集中在2015年年底,進入2016年後,險資的舉牌似乎已經告一段落。對此,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15年年底,險資集中舉牌主要是迫於償付能力的壓力,部分保險公司因為保費增長快,造成償債能力壓力增大,為此,通過舉牌重倉的上市公司來實現資産的賬面增值,緩解償債壓力。而目前之所以告一段落,也是因為當前償債壓力不大,但不意味著險資不再舉牌,由於每年的年中和年末成為險企償債能力考核的重要時點,相信今年在這兩個時點也會是險資舉牌的密集期。
2015年年底,隨著險資舉牌的動作愈演愈烈,為了防範風險,自2015年12月11日以來,保監會出臺了有關資訊披露、險資內控指引、加強資産配置監管等多項舉措。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長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相關政策規範的出臺,使得險資舉牌的成本和難度增加,對險資舉牌也起到一定的抑製作用。
此外,今年一季度將正式實施的償二代(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對險資舉牌的影響如何?行業分析師認為,監管層實施償二代的目的是希望險企根據自身的償付能力來做相應的業務,總體對行業影響有限。具體來看,償二代將利好風控能力較強的險企,而對於那些資産投資非標,投資回報率較高的中小險企來説,由於其資産和負債端的風險都相對較高,那麼,相應的計提資本也要增加。
保監會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前11個月,我國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為10.8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6.31%。其中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規模為1.53萬億元,佔比14.07%。
目前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險資作為機構投資者,一般以長期投資為主,其配置的股票也是以銀行大盤藍籌股為主,在當前機構投資者佔比仍然較小的情況下,險資舉牌上市公司是件好事,有利於資本市場的穩定。相信在監管層的鼓勵下和政策放寬的背景下,保險公司加大股票投資的比例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