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尋求股債配置新平衡 險資靜待右側交易"發令槍"響

  • 發佈時間:2016-01-19 09:36:2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李超  責任編輯:郭偉瑩

    “對於市場,各家有各家的想法。”保險資管人士此類看法表明,A股市場1月的波動為保險資金運用增添了新的不確定性,保險機構對後市研判出現明顯分化。有觀點認為,只要把握好市場震蕩區間,找準操作時機,股票投資仍能獲得可觀收益;但保守意見認為,險資的倉位規劃不宜激進,必要時不排除適當收縮權益類資産配置比例的可能。

  總體而言,保險資金正在等待右側交易“發令槍”響起,擇機起跑。業內人士認為,在2015年權益類資産配置比例的基礎上,保險機構大幅降低倉位的可能性較小。市場箱體震蕩的下沿需要經過反覆確認,險資應注意把握抄底節奏,未來依然需要盯緊藍籌股的動向,及時把握超跌藍籌和二線藍籌未來的反彈拐點信號。在大類資産配置上,關注固定收益類資産、非標資産和境外投資等方面的機會,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做好資産和負債的匹配,考慮未來提升風險暴露的可能性。

  爭取優質標的定價權

  A股市場1月出現大幅波動,險資判斷入場時機面臨不確定性。多位分析人士認為,宏觀經濟指標變動及大盤震蕩加劇,可能貫穿2016年內的較長投資期,這給保險資金盈利帶來更大挑戰,資本市場的延續波動一方面將為保險資金逢低吸籌創造機會,另一方面也將加大其選擇標的難度。

  不同的保險機構對於股票投資的判斷已經出現明顯分化。新華保險業務部門負責人張偉(化名)表示,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對於2016年的投資盈利不宜作出激進的規劃。雖然目前並沒有利率長期下行的預期,但在倉位控制上,依然需要謹慎根據市場的狀況作出決策。

  上海某大型險企投資部人士宋濤(化名)表示,目前權益類投資佔比13%左右,基本維持在稍低於行業平均值水準,其中直接購買二級市場股票的比例則保持在個位數。在資産負債匹配和分散風險的考慮下,這樣的配置規模預計還將在震蕩市中維持一段時間,必要時不排除適當收縮權益類資産配置比例的可能。

  相比之下,持樂觀意見的資險機構認為,在對市場中長期底部作出判斷的前提下,可以採取較為靈活的權益類投資策略。某中型保險公司投資部人士李敏(化名)認為,A股市場一些業績表現良好的個股投資價值凸顯,可以適當逢低介入,只要把握好市場在寬幅震蕩區間,找準操作時機,股票投資還會獲得可觀收益。李敏同時承認,對於市場形勢的判斷,各家機構有各自的想法。

  中國保險資産管理業協會IAMAC投研負責人聯席會主席巢洋表示,近期低利率環境下的“資産荒”客觀上使得未來固定收益類資産和另類投資難度加大,保險公司已經在戰略上逐步提升權益類資産投資佔比,股權投資的市場定價機會開始顯現。行業龍頭企業抵禦價格波動和經濟週期的能力強,非常適合大資金投資的,應該鼓勵保險行業對優質標的爭取定價權,這也是長期價值投資的一種體現。

  巢洋認為,在全球“資産荒”背景下,資金充裕將造成優質投資標的越來越少。在繼續做好固定收益類投資、提高另類投資比重的同時,2016年要適應資本市場發展的步伐,加大權益類投資佔比。

  首創證券分析師邵帥表示,2015年險企頻頻舉牌上市公司,説明在市場收益率普遍下行的條件下,保險資金也面臨著資産配置荒問題,需在投資端尋找突破口。金融、房地産、生物醫藥等行業最受保險資金青睞,被保險公司參股的上市公司大多屬於具有穩定分紅收益的低估值藍籌股,變現能力強且具備一定的增長潛力。舉牌的保險公司多為近幾年發展迅速的中小保險公司,其銷售的保險産品多為高現金價值的理財型産品,負債端資金成本較高且期限較短,是二級市場上最積極的機構投資者。

  廣發證券分析師曹恒乾稱,如果保險業監管升級,短期內很有可能會降低保險資金擴大權益類等風險偏好較高資産的配置慾望,轉而偏重更加保守穩健的投資標的。償二代對資本充足的大型保險公司更加歡迎,風控嚴格、資金充裕的保險公司將更多資本用於業務運營將受到鼓勵,而資金實力較弱、成立時間較短、風控體系缺失的保險公司或面臨更加嚴格的管控,此舉有助從政策層面推動市場的優勝劣汰。

  期待右側介入時機

  實際上,秉持價值投資理念的保險資金正在等待右側信號“發令槍”響起,擇時起跑。李敏表示,在近幾個月出現改變A股形態後,保險機構會考慮有針對性地買入看好的個股,但形成多個有下降趨勢的平臺後,多方反攻所需要的時間和空間都需要重新進行驗證。

  另一方面,在“資産荒”的背景下,資産管理機構間的競爭也有加劇的跡象,這也為保險資金運用帶來一定壓力。李敏表示,在各個大類資産配置當中,股票投資依然要承擔起貢獻投資業績的重要責任,而與往年相比,保險資金此類投資的風險偏好已經有所加大,中小險企對於股市保持興趣由此可見。

  實際上,右側交易介入已經成為多家保險機構的共識。宋濤認為,在2015年權益類資産配置比例的基礎上,保險機構大幅降低倉位的可能性較小,投資風格穩健的機構大概率會維持原有水準,而投資風格較為激進的機構前期已經投入了彈藥,相信在資金限制和監管要求等因素影響下,後續投資速度也不會一直加快,倉位將逼近一定的平衡點。

  某保險資管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一些藍籌股和成長股雖然在1月初的巨幅波動中股價下挫,但是因為之前某些標的表現搶眼,更妥當的投資機會還應進一步觀察和等待。“近期市場利好利空消息頻現,但缺乏具有持續性熱點炒作機會的板塊,雖然保險資金應當選擇時機判斷並埋伏到一些年內會有利好的個股當中,但是之前險資舉牌後指數再度下探使場外險資的腳步開始放慢,操作上趨於謹慎。特別是在春節前夕資金入場謹慎,雖然波段性機會尚存,但願意冒險的險資畢竟是少數。春節後是否能出現右側交易信號值得期待。”

  該人士認為,震蕩過程中的箱體下沿需要反覆確認,險資應注意把握抄底節奏。在市場悲觀情緒繼續的環境下,依然要盯緊藍籌股的動向,特別是一些超跌的藍籌和二線藍籌未來的反彈拐點信號出現後的進場機會,應當及時把握。另外,供給側等可能成為2016年熱點的題材對應標的也值得積極關注。

  追求資産和負債匹配

  在優化協調各大類資産配置方面,分析人士認為,保險資金手中仍有一副好牌可打。張偉表示,在固定收益類投資、非標資産投資收益率下行的情況下,保險機構一方面會根據資産的情況匹配負債,控制資金運用規模;另一方面,在短期內不會出於固定收益類資産的配置壓力而被動增加權益類資産配置。

  “目前應特別關注將固定收益類資産配置適度縮短久期,兼顧流動性和收益性。另外,非標資産依然適合保險資金的投資選擇,在項目選取的風控上也趨於嚴格。”張偉説,目前投資多元化體現在自用性不動産、股權基金、直投、境外投資等多個方面,2016年以後將考慮在這些方面爭取更大突破。

  宋濤表示,對於其所在機構而言,大類資産配置比例相對比較穩定,固定收益類佔比約85%,企業債和債權投資計劃對投資收益的貢獻較大,基金配置上以偏類固定收益的品種為主。“資産負債匹配對於投資收益水準影響明顯,未來兩端的共同調節會加強。同時,在負債端也盡力通過回歸保險保障功能、向客戶提供長期保障等做法,應對因負債端回報率下降帶來的保費規模影響。”

  提升風險暴露可能成為未來的選項。宋濤認為,2016年在低利率環境下,主要的方向依然是追求資産和負債的匹配,在設計産品時會考慮未來負債的成本。在風險可控情況下,會考慮在資産端加強久期配置的靈活性,有可以持續覆蓋負債成本的資産,會選擇拉長久期,並適度增加另類資産和海外資産配置。

  巢洋表示,應當意識到股票投資存在的價差損風險。“目前有些被保險公司舉牌的個股估值已經不低,而舉牌通常有6個月的禁售期,如果解禁期結束時,大盤點位不甚理想,被舉牌個股股價下跌,將會侵蝕保險公司的資産負債表、拉低償付能力充足率水準。”

  巢洋認為,利率或將面臨長週期的下行,對以固定收益類資産為主體、利率敏感性較強的保險資産配置而言是一個長期性的嚴峻挑戰。後續債券收益率進一步下行,挑戰歷史新低,仍是大概率事件。由於降息預期持續存在,2016年債券市場基本不會出現較大的投資性機會,但總體上,固定收益類投資對保險投資收益率高低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首創證券分析師邵帥表示,未來保險公司或將進一步加大權益類資産、非標資産以及境外資産的配置力度,繼續在市場範圍內追求長期穩定的優質資産。針對目前保險資産配置中存在由於長債短配導致出現利差損的風險,各家險企都在努力尋找可以與保險資金相匹配的長期投資資産。在持續寬鬆貨幣政策影響下,市場利率下行對保險資産投資是一把“雙刃劍”。短期來看,一方面,保險公司以固定收益類為主的存量資産將受利率下行影響而獲利,提升企業凈資産;另一方面,企業的新增資産投資收益率會受市場整體收益率下行影響而降低,同時像銀行活期存款之類的浮動利率資産收益也將走低。長期來看,利率下行使各險企面臨利差收窄,保費拓展難度加大以及到期資産重新配置的壓力。

  邵帥認為,為鎖定較高收益水準,保險公司的固收類資産結構會逐漸由較低收益的銀行存款、國債向較高收益的公司債、信用債以及非標資産等領域轉移。今年債券市場的一輪上升行情,進一步鞏固了固定收益類資産在資産結構配置中的主體地位,預計保險公司未來會進一步提高期限較長的優質公司債和企業債配置佔比。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